2012襄阳道安论坛举行(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尘)
开幕式由温玉成教授主持(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静)
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蔡德坤发表讲话(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静)
襄阳市委统战部部长李跃华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静)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正慈大和尚致辞(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静)
襄阳文理学院副院长王奎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尘)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杨曾文(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静)
菩萨在线湖北讯 2012年12月19日,由深圳弘法寺、湖北省佛教协会、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市道安文化研究会主办,市民族宗教局、市佛教协会承办的2012•襄阳道安论坛在川惠大酒店开幕。此次论坛历时3天,旨在纪念道安大师诞辰1700周年,挖掘、整理和弘扬道安文化、推进佛教事业发展、助推“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和率先建成“小康襄阳”伟大工程。
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蔡德坤,襄阳市委统战部部长李跃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正慈大和尚,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郑州大学考古系教授温玉成,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孙昌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楼宇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杨曾文,世界佛教青年会副会长游祥洲,襄阳文理学院副院长王奎,圣君法师以及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佛教协会、湖北省佛教协会共80余名佛教专家学者和国内知名高僧大德参加了论坛。
开幕式由温玉成教授主持,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蔡德坤发表讲话、襄阳市委统战部部长李跃华先后致辞。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正慈大和尚代表湖北省佛教协会致欢迎辞,宽江法师代表印顺大和尚作了发言,王奎副院长发表了讲话。
蔡德坤副主任代表省民宗委对本次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他指出,襄阳举行道安论坛,挖掘、整理和弘扬宗教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值得全省学习。他要求襄阳要进一步发掘道安文化的精髓,突出道安文化品牌,提升襄阳文化品味,夯实襄阳文化软实力,用宗教文化的特殊优势服务和推动襄阳小康社会建设。
李跃华部长指出,道安文化是襄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襄阳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以来,襄阳非常重视并积极支持道安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他强调,把襄阳打造成具有较高关注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名城,需要不断扩大襄阳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他要求,宗教界和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宣传研究道安文化,把包括道安文化在内的宗教文化注入襄阳文化旅游核心区建设,培育精品文化、名人文化,以实际行动助推“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和率先建成“小康襄阳”伟大工程。
宽江法师代表印顺大和尚作了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尘)
论坛现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尘)
论坛现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尘)
合影留念(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尘)
接着正慈大和尚就本届襄阳论坛做了全面的发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湖北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三楚文化中的佛教文化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亮点。佛教于东汉之际传入了湖北,经历了鄂州译经、襄阳奠基,玉泉立宗,荆州弘扬,禅起蕲黄的历史发展脉络。佛风禅韵,在长江边绵延千秋。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僧。“漆道人,惊四邻”,道安法师青年时代即声名远播,为当时的教界领袖、百岁高僧佛图澄所器重。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当前秦王苻坚攻克襄阳时曾说:“朕以十万之师攻取襄阳,唯得一人半。”道安法师一生弘法不辍,译经传教;编纂经录,注释佛经;制定戒规,一统释姓;一代宗师,影响深远。综观其传奇性的一生,道安法师对中国佛教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而独特的贡献。这位博学广识的佛学家是当时佛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弘法者与组织者,是中国佛经翻译事业的伟大奠基者,共译出佛经十四部一百八十三卷,约百馀万言;他编辑的我国第一本佛典目录,开中国佛教史上佛经目录学的先河。他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开创者,将中国佛教原本零散的佛学思想予以总结,以较完整的面目呈现于世,从而确定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他首次制定出规范的僧团仪规,为唐代马祖道一创立丛林,百丈怀海制订清规奠定了基础。他统一了僧尼姓氏,天下僧尼以释为姓,增强了僧人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他大力弘扬大乘般若学,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本无宗”学派,丰富和发展了佛教般若学的内涵。他培育僧材,续佛慧命,在门下出现了以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为首的一批很有造诣和影响的弟子,其法脉绵延千秋。
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的奠基者,1700年来,襄阳成为当时长江流域的佛学重镇,跟道安法师以其艰苦卓绝的行迹和严谨高峻的学风紧紧相关,同时也为佛教树立了一个世代永垂的楷模。研究弘扬大师的行迹学风及佛学思想,有助于促进当代佛教界的学风建设和思想建设,增强佛教僧团和广大信众的整体素质,并可促进文化学术界推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从而提高中国佛教界和学术界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中国佛教史上,道安法师提出 “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一直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直到近现代以来形成了“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同时,道安法师所倡导的“弥勒净土”信仰又与近代高僧太虚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融会贯通,这对于实践大乘佛教菩萨行愿,突出佛教文化,发扬优良传统,兴办教育,培养僧材,积极参与慈善福利事业和国家经济建设,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实现“人间净土”,其意义广大而深远。
当年,有这么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襄阳名士习凿齿来访道安法师,习凿齿出口不凡,自我介绍:“四海习凿齿”,道安法师机锋更健,泰然应对:“弥天释道安”。 南朝梁武帝的长子,世称昭明太子的萧统,也生于襄阳,著名的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其中“三十二品”的分章,即是昭明太子所作。昭明台上有禅风,汉水江边流遗韵。
道安论坛的举办,对湖北省佛教界响应十八大精神,贯彻“文化强国”,响应湖北省政府建设“文化湖北”,打造文化强省,培育荆楚大地独特的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湖北文化的历史和现实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大力弘扬湖北文化的优秀传统,进一步传承湖北文化精髓,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既是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工作,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南开大学教授孙昌武、武汉大学教授麻天祥等与会同志从不同方面阐述了道安对佛教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就挖掘、整理和弘扬道安文化推动中国佛教事业发展和助推小康襄阳建设提出了多项指导性的意见和工作建议,并充分肯定了襄阳市在弘扬道安文化方面所作的积极贡献。本次论坛收集专家提交论文71篇,已汇集成册。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与会同志还将就弘扬道安文化分组讨论和实地考察道安在襄阳弘法的活动场所遗址。
道安(312-385),俗姓卫,常山(在今河北正定南)人。公元365年,道安大师躲避战乱带四百弟子来到襄阳弘法。在襄阳十五年间,道安大师深居博学、钻研经典、编撰经录、轨范教团、倡导弥勒信仰,取得了在佛教领域的重大成就,对佛教理论、佛教经典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和佛教教团的建设功不可没,奠定了佛教中国化、本土化的根基,对其后的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巨大,被古今高僧学者誉为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现场记者:妙静 慧仁 妙尘)
(责任编辑:彭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