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净心 道法自然——弘扬佛道教生态理念论坛(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大和尚作基调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吉宏忠道长作基调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上海市民宗委副主任王君力先生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副会长丁常云道长主持论坛(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上海佛学院金易明教授介绍参加论坛的领导、嘉宾、学者(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菩萨在线上海讯 依照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呼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时代召唤,上海市佛教协会和上海市道教协会于2013年9月16日上午,在上海市政协礼堂,共同举办以推进宗教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宗旨的《随缘净心 道法自然——弘扬佛道教生态理念论坛》,佛道教界主要领导、教职人员,与学界同仁及部分信众共同探讨,发掘佛教、道教义理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益的义理,张扬佛教、道教生态理念,同时也加强佛教和道教界同仁联谊、交流。
出席今天论坛的有关市级领导有: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赵卫星先生,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君力先生,上海市政协民族宗教事务专委会专职副主任张广仁先生。出席今天论坛的佛教界领导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禅寺方丈觉醒大和尚,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上海佛学院名誉院长、上海真如寺退居老和尚妙灵长老,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居士林林长周富根居士,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沉香阁住持定慧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学院副院长、法藏讲寺住持光慧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居士林副林长陈妙丽居士。出席今天论坛的道教界领导有: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城隍庙道观管委会主任吉宏忠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副会长、浦东钦赐仰殿道观管委会主任丁常云道长,上海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云观管委会主任姚树良道长,上海市道协副会长,城隍庙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巧林道长。出席今天论坛的学者有:复旦大学教授王雷泉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李似珍女士,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向平先生,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景春先生,上海社科院宗教所研究员刘元春先生,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导金芷君女士,玉佛寺觉群文化中心主任曹曙红先生,上海道教学院副教务长王驰博士。等以及来自本市各区县政府民族宗教办公室的领导,以及上海市佛教协会与上海市道教协会的全体理事数百人参加论坛。
上海市民宗委主任赵卫星先生与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妙灵长老(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上海市民宗委主任赵卫星先生与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城隍庙道观管委会主任吉宏忠道长(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禅寺方丈觉醒大和尚与上海市民宗委副主任王君力先生(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复旦大学教授王雷泉先生(上左),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李似珍女士(上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向平先生(下左),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景春先生(下右)(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上海社科院宗教所研究员刘元春先生(上左),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导金芷君女士(上右),玉佛寺觉群文化中心主任曹曙红先生(下左),上海道教学院副教务长王驰博士(下右)(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论坛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副会长、浦东新区道教协会会长,浦东钦赐仰殿道观管委会主任丁常云道长主持,上海市佛教协会觉醒会长与上海市道教协会吉宏忠会长首先作基调发言。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君力先生市民宗委致辞。三位领导在基调发言、致辞中,一致认为:佛教和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东方文明的精神成果;佛教和道教的义理体系之中,对于发端于西方学界的生态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佛教与道教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深邃圆融的思想观念,随缘自然的生存态度,将对推动我国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社会大众的低碳生活模式,构建现代的自然与人类之间、社会与人际之间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上海佛教界推荐的复旦大学教授王雷泉先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向平先生、上海社科院宗教所研究员刘元春先生、玉佛寺觉群文化中心主任曹曙红先生,由市道教协会推荐的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李似珍女士、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景春先生、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导金芷君女士、上海道教学院副教务长王驰博士等,分别在论坛上发表了为时十五分钟的演讲。王雷泉教授在其报告中,特别提出了佛教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以有所作为的九个方面:首先从信仰层面上说:一、佛教的节日、礼仪、戒律等神圣要素,与环保活动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二、以佛诞日、中元节等佛道教节日,作为佛道教的“环保日”,面向社会弘扬环保和护生理念,并形成制度;三、将流于形式的放生,与现代科学结合,提高到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的实质行动。将素食的宗教意义与养生保健结合起来,鼓励佛教徒开设素食馆、生态农业等规模性的产业。其次,从社会层面而言:积极介入社会生活,对物欲异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佛教的批判功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一、扭转穷奢极欲的社会风气,形成惜福节欲的良好社会风气。以消费者身份影响市场,拒买、拒用危害生态环境的制品。二、对影响环境的企业和设施,以团体和个人的名义向政府陈情,并诉诸舆论。三、在人大和政协的宗教界代表,积极监督环境问题,并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其三,从文化层面上说:一、设立环保基金,奖励大学环保专业教学和研究,资助环境科学项目研究和投产。二、与主流媒体合作,投放环保公益广告,摄制环保影片,举办环保讲座。三、与文艺界合作,通过音乐、戏剧、建筑等形式,宣传环保思想,扭转奢靡时尚,倡导简朴的生活方式。
李向平教授、刘元春研究员和曹曙红主任在其演讲中,分别就佛教的义理出发,彰显了如下的四个方面的观点:一、佛教礼仪所拥有的促进众生心灵安宁的作用应该在低碳生活中得到体现;二、佛教要注意发挥纠正人类中心主义;三、佛教义理对于人们的行为调整、情绪调节、心态调适所发挥的作用,将是佛教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四、佛教界应该与道教界等兄弟宗教一起,在人大政协及社会舆论方面,发挥呼吁低碳生活、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参加论坛的道长(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参加论坛的法师和信众(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参加论坛的法师和信众(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参加论坛的道长和信众(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居士林林长周富根居士宣读倡议书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李似珍教授从道教生态观所强调的“道法自然”、“从于自在”的观念出发,对人类中心说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其给生态文明所造成的负面作用进行了匡正。黄景春教授以道教善书为例,分析了道教信仰对于民众良好生活风尚、风俗所具有的化世导俗作用进行了多方位的阐述;金芷君教授从道教历代医药养生等文献的考查出发,分析了道家的环境生态和心理生态方面的作用;王驰教务长则围绕着天地人三者和合的观念出发,分析了道教宫观的建筑结构中风水理念与生态之关系。(论文将汇集以专刊形式发表)。另外,佛教界的徐东来、金易明,道教界的刘仲宇、张开华等学者,亦为论坛提交了论文。
论坛在上海市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居士林林长周富根居士宣读《倡议书》后圆满结束。这是上海佛教界与上海道教界首次联合举办论坛,论坛的成果在今年十月将汇编成论文集。以飨广大佛教、道教界信众,促使上海的佛教、道教信众更好地、更加自觉地将自身的活动纳入服从与服务于上海的城市发展与社会进步大局,更好地服务于上海的社会物质、精神、生态文明的建设。(上海市佛教协会办公室金易明供稿)(现场记者:心毅 果逸)
(责任编辑:范祖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