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观音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于四川青神隆重举行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妙翊      时间:2014-06-21

西部观音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于四川省青神隆重举行(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专家学者(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四川北新大弘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邦成讲话(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杨曾文教授在开幕式上讲话(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青神德云寺住持宽江法师主持开幕式并代表主办方对大家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来自全国史学界、宗教界、教育界、文化界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合影留念(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菩萨在线四川讯:为进一步挖掘中岩观音文化的历史内涵与现实社会价值,充分发挥观音文化在社会上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打造好中岩东坡文化城。由德云寺佛教管理委员会、四川北新大弘置业有限公司、青神中岩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西部观音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于2014年6月21日在四川省青神隆重举行。

 

    论坛主要是为推动中岩——德云寺群的恢复和建设,发掘整合中岩——德云寺群的佛教观音文化资源,打造以观音文化为核心的“西普陀山,观音圣地,大爱佛国”的建设,促进发展和建设中岩——德云寺群的历史文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杨曾文教授,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孙昌武教授,武汉大学宗教学系麻天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夏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总,南京大学哲学系杨维中教授,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李利安教授,浙江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陈永革教授,甘肃麦积山佛教石窟艺术研究所屈涛教授,四川社科院民族宗教研究所向世山教授,鲁东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王公伟教授,苏州大学哲学系韩焕忠教授,山东汶上宗教文物旅游局汪海波,华东师范大学党群佛教文化研究所唐忠毛,江西南昌大学哲学系习细平,中国佛学院理净法师,深圳弘法寺佛学院昌莲法师,上海佛学院金易明教授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德云寺、中岩寺的宗教、人文遗迹,并就“观音文化信仰与中岩·德云寺”、“中岩——德云寺佛教文化”、“观音文化建设与中岩——德云寺”三场主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开幕式上,青神德云寺住持宽江法师主持并代表主办方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四川北新大弘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邦成,杨曾文教授分别作了发言。观音文化是佛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岩佛教文化博大精深,观音文化底蕴厚重。早在唐初,佛教早期十六罗汉之第五罗汉诺巨那尊者,受观音胡派遣,便在中岩慈姥山开创了中岩佛教道场,使佛教文化泽被后世。充分挖掘中岩观音文化的历史内涵,对加快中岩景区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场主题学术报告由宽江法师主持(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杨曾文教授就论文《佛教观世音信仰及其早期流行》作主题发言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孙昌武教授就论文《中国观音崇拜的“民族化”和“民俗化”》作了主题发言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麻天祥教授就论文《关于观音与观音文化建设》作了主题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黄夏年教授就论文《青神中岩山林与佛教人文》作了主题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大会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第一场主题学术报告由宽江法师主持,杨曾文教授论文《佛教观世音信仰及其早期流行》是对观世音菩萨信仰是中国佛菩萨信仰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古来在民间十分流行。本文对观世音菩萨信仰依据的经典及早期流行情况作简要介绍。孙昌武教授论文《中国观音崇拜的“民族化”和“民俗化”》是对观音信仰充分集中体现了佛教关于人性平等、众生平等;关于慈悲、仁爱、和平;关于为人类共同谋求福祉的人本精神、人道主义思想作了介绍。麻天祥教授论文《关于观音与观音文化建设》以普陀山、西普陀山为中心,建设观音文化世界;众星拱月的观音道场;民间观音信仰的普遍性等作了介绍。黄夏年教授论文《青神中岩山林与佛教人文》是对青神佛教的民间信仰与正统佛教的峨眉山佛教信仰结合后成为一体,组成了青神佛教的特色,经过千余年历史洗礼,青神佛教虽经衰落,但是并没有完全失去已有意蕴,仍然还有值得回味与赏析之处。现在青神有关方面提出重新建设青神中岩佛教文化,打造西普陀道场,这一设想实施,必将对青神佛教文化产生巨大作用,如何认识传统青神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转型,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个理论问题作了主题发言。宽江法师也对西普陀山,观音圣地,大爱佛国为例介绍了中岩——德云寺群的观音文化的过去和未来作了发言。

 

    本次论坛以“青神佛教文化与中岩旅游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史学界、宗教界、教育界、文化界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西部观音文化的起源、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交流,并实地考察了德云寺、三堂寺、中岩寺宗教、人文遗迹,结合岷江航运与高铁经济,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交流。大会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影视文本2部,形成了中岩观音文化与旅游开发思路的研讨成果。

论坛进入第二小组(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第二组由陈永革教授主持(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牛延峰教授就论文《青神中岩观音文化的佛教内涵与宗教真实性》作了主题发言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王公伟教授就论文《青神佛教与观音文化》作了主题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习细平教授就《中国观音信仰的文化解读与承续》作了主题发言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昌莲法师就《青神中岩佛教与观音文化》作了主题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论坛现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第二组由陈永革教授主持,牛延峰教授论文《青神中岩观音文化的佛教内涵与宗教真实性》对观世音菩萨以智慧为本,以慈悲为体,以寻声救苦为用,以普门示现为方便,千百年来,有诸多关于观世音菩萨的感应故事和显化传说。青神县中岩山即有许多关于观世音菩萨的传说和故事,包括慈姥夫人、蚕虫氏、诺巨那尊者、苏东坡等,与佛教经典中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种种智慧、慈悲、方便等是一致的,符合观音菩萨信仰的佛教内涵,是观世音菩萨无数显化事迹中的一部分,是观世音菩萨信仰向民间化发展的一个典范,有其可信可靠的宗教真实性。王公伟教授论文《青神佛教与观音文化》提出了观音的菩萨精神,最主要的是其以各种面目示人,从而拯救众生。青神佛教中的很多神话传说,都可以与观音联系起来。特别是青神地名的由来、诺那尊者的观音化身、苏东坡的观音化身的传说等等,都与观音有着密切的关系。青神佛教的典型特征就是观音。青神观音与普陀观音遥相呼应,成为中国佛教中的并蒂莲。同时,青神观音与西藏的布达拉宫观音相互呼应,成为汉传藏传佛教的双峰。习细平教授《中国观音信仰的文化解读与承续》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中国观音信仰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文化符号上的多样性,如名号与形象;二是文化功能上的现报性,观音菩萨关注人们现世的幸福,关注于解除人们现实的苦难;三是文化意义上的慈悲性,主要表现在救苦救难、接引往生、智慧觉悟等三方面;四是文化传播上的简易性,主要表现在修持实践法门简单易行。昌莲法师《青神中岩佛教与观音文化》是对观音菩萨以“寻声救苦”的慈悲精神而赢得社会民众的敬仰与爱戴,则知观音信仰的深入民心决非偶然因缘。对观音菩萨的崇奉与信仰,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文仅就从如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探析观音文化在青神中岩佛教中的影响与地位作了发言。

 

    【中岩寺】 四川青神县中岩寺位于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东南9公里处,地处龙泉山脉尾段,位于县城东南11公里瑞峰镇的黄金旅游线上,隔岷江与思蒙河水口相对,唐宋以来便是川西南著名佛教胜地,素有“川南第一山”和“西川林泉最佳处”的美誉。

 

    中岩寺由上、中、下三寺组成,统称中岩寺。《蜀中名胜记》(卷十二)云:“县之名胜,在乎三岩。三岩者,上岩、中岩、下岩也。今唯称中岩焉”。中岩相传为佛门早期十六罗汉(以后增加“降龙”、“伏虎”始成十八罗汉)中第五罗汉诺巨那尊者“道场”。《梦溪笔谈》中雁荡山注释:“诺巨那,唐代和尚,俗名罗尧远,四川青神人”。

 

    据明代僧人园睿《中岩山碑记》说:中岩在诺巨那开创之前,旧名玉泉岩,本为慈姥夫人显迹之地。慈姥夫人生八子,皆菩萨龙,择此山故施尊者,以充阿练。所以又称慈姥山、慈姥岩或慈姥矶。作为尊者道场之后,始逐步形成今名。

 

    中岩始建于晚唐或晚唐稍前时期,至今已约1100多年。其佛门“开山”祖师即诺巨那尊者。《古今图书集成》载:“中岩寺,旧名景德院,唐建。”《蜀中名胜记》称:“上岩,去中岩一里许,唐末有佛刹。”都明指中岩建置始于唐。至今区内尚保存有大量唐代摩岩造像、题刻及浮雕。

 

    自唐而后,至两宋及于明代,中岩寺院进一步辉煌扩大,发展成为名人荟萃、赏景抒怀的旅游胜地。两宋大文豪苏(东坡)、黄(山谷)、范(石湖)、陆(放翁)、南宋抗击蒙古贵族入侵的名将余玠以及明代的余子俊、杨升庵、曹学佺等人,都相继来此游历,留下了大量题咏、墨宝、石刻和传闻佳话。

 

    中岩景区面积共约1500亩,顶峰海拔616米,上下游程5公里。其下,大江横绕,奔腾浩荡,水禽飞燕,游艇渔舟,极尽江山之秀美。其上,则青峰冥壑,峻壁回流,竹树蒙笼,草木含烟,新绿中有苍翠之状,庙宇亭阁,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文物古迹,遍布于峭岩绝壁之上。清幽秀丽的自然景观和多彩多姿的人文景观,使中岩成为著名的省级风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中岩寺列入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从1983年开始,县里在上级扶持下,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集资重建中岩,全面开发旅游事业。到1990年,先后投资70余万元完成各处景点维修,重建、增修及旅游配套设施近40项,其主要有:下寺前殿、佛像、左右厢房、山门配套、“名山后绣”牌坊、“唤鱼池”净水设施、苏轼与王弗年青时同游中岩纪念像、六角重檐“唤鱼亭”、纪念坡翁爱竹的“竹楼”、“千佛长廊”入口处的“接引亭”、“仙人床”下的凌虚亭、“玉泉岩”下的玉泉亭、中寺区域内的石牌坊、碑廊、“中岩博物厅”厅房、上寺“东坡读书楼”。

 

    【德云寺】德云寺位于青神县城南10公里的瑞锋镇岷江东岸,占地120余亩。德云寺三面环山,一面临波涛滚滚的岷江,其最高峰“妙光山”海拔600多米,巍峨挺拔,林木参天,形如凤凰展翅。寺庙内有大雄宝殿、地藏殿、千手观音殿,五百罗汉堂、佛堂、泰国玉佛,寺外有竹海、古睡佛、凤泉飞水、古伏虎、梨园。沿途石径弯曲,上下绵延,花放鸟鸣,涧流潺潺,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云过青天飘似锦,凤凰展翅立如屏。”实为旅游、朝山修行之圣地。

 

    德云寺于明代天顺三年(1459年)由高僧礼筵创建,清康熙四十三年扩建,清乾隆八年重修,历经五百多年。建寺以来十方僧侣、居士不断朝拜,香火兴旺,寺庙恢宏壮观。1966年“文革”时期,寺内佛像被毁,寺庙大部份被拆除。1994年,德云寺由僧人释济尘募款恢复重建。(现场记者:妙雨 妙善 慧德)

 

(责任编辑:彭明军)

 

菩萨在线APP

了解最新佛教资讯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