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群爱心图书室” 项目考察组赴贵州遵义考察行第三天
无数深浅不一的泥塘和高低不平的山石
回龙镇向阳小学校长钟忠介绍学校情况
十名专职教师的办公室
学生们在上课
简陋的教室
宿舍
“狭路相逢,步步惊魂”
隆兴镇庙坪小学
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
留守儿童之家
简朴的教室环境
讨论如何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问题
展示书籍
教学用具都非常简单粗劣
菩萨在线贵州讯 2014年11月22日,一大早,上海玉佛禅寺“觉群爱心图书室” 项目考察组第一小组成员在曙东法师的带领下,在习水县教育局周主任的陪同下,迎着蒙蒙细雨,开始了第三天的考察。
第一考察组由曙东法师带队
知道今天的行程不易,但艰难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爬行,道路之泥泞与险峻前所未见。考察组人员像坐在风浪中的孤舟,左右摇摆,甩上扔下,脑袋时常砸在车框上。曙东法师开玩笑说“心都要被颠出来了”。一路上除了泥泞就是无数深浅不一的泥塘和高低不平的山石,多次在只容一辆车通行的山路上遇到其他车辆,小心翼翼而又战战兢兢地完成了会车,我们对司机师傅的技术和胆识又增添了几分敬佩。一个多小时后,车子再一次喘着粗气向陡坡冲刺,摇摇晃晃冲到一半,驾驶员周师傅加大了油门,在油门的轰鸣声中,伴着车轮打滑的‘吱吱’声和一股烧焦橡胶的刺鼻气味,最终不得不摇摇晃晃地倒回平地,放弃了努力。汇龙镇叶镇长帮忙协调,给我们换了一辆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回龙镇向阳小学。
向阳小学距离习水镇约40公里,在大山较深处,成立于1942年,承担着周边三个自然村的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初级教育,是一所普通完全小学,占地面积2800多平米,建筑面积1170平米,有十名专职教师,15间教室,171名学生,其中有30名住校生,他们大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家庭温暖。校长钟忠介绍,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学校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这些孩子一日三餐吃住在校,学校却不收一分钱费用,这是所有考察的学校中仅有的一所,不得不让人敬佩钟校长的爱心和管理统筹能力。钟校长说,学校图书室藏书共200册,有效书籍还不到100册,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课外阅读的需要,“觉群爱心图书室”真是雪中送炭啊,你们不远千里来到大山,为孩子们送知识、送未来,真不知如何感激你们呢。听着钟校长的肺腑之言,我们鼓励自己,一定要为孩子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离开向阳小学,我们赶往下一个学校。途经正在修路的回龙镇,原本就狭窄的道路上大型砂石车一辆接一辆,我们不得不数次倒车避让,最终在一个转角,车辆堵作一团,一边是挖开的路面,陷进去就出不来,另一边是山坡,掉下去不知生死,我们只能战战兢兢慢慢向前挪移,在一个轮胎腾空的险境下,终于走完了这不到100米的路程,用曙东法师的话说,叫“狭路相逢,步步惊魂”,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下午两点半到达隆兴镇庙坪小学,陈龙校长对我们说:“明年六月前,上海普陀区就要帮助我们学校建造完成500平米的学生宿舍和800平米的运动场,你们也来自普陀,见到你们真开心。”该校交通便利,紧靠高速,但规模不大,且缺水严重。校长是年轻的80后,对图书室项目非常地期待,愿意腾出仅有的八间教室中的一间来作为图书阅览室,以满足170名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其实像这样条件艰苦的学校,像这样富有爱心的校长有很多,我们能力有限,衷心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为大山里努力求知的孩子们献出一份爱心和温暖!
第二考察组由仁镇法师带队
人说贵州十八怪,东边下雨西边晒,昨天的风和日丽到了晚间阴雨绵绵,连夜的雨让今天的路况多了几分不测。
8点40分,我们从二里乡出发,沿途地面非常湿滑,而一路上时晴时雨的状况展现了云贵高原“十里不同天”的别样风情。
开了没多久就遇上了一处严重的塌方点,铲车、挖土机、重型卡车聚集在前方,我们放慢车速,小心翼翼地在间隙中行驶,就这样渐行渐远,越行越高。不觉已经行驶了2个小时,看了下手表,海拔已经1500米了,耳膜开始有反应了。雨小了,但起雾了,我们孤独的蜗行在蜿蜒山路上,荒无人烟,只有单调的颠簸声陪伴。又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稀稀落落的泥瓦房屋开始出现,接近村落了。突然,离合器出现故障,汽车抛锚了。正在大家愁眉不展的时候,路边房屋里走出几位老乡,很热情地招呼我们,一边帮我们生火驱寒,一边帮我们把车推到了路边检修。热情的老乡还让家人为我们做饭。我们不禁感慨,佛法无边,善因乐果,老乡们的拳拳之心点燃了我的热血激情,使我向佛之心更为坚定!
当时针迈过一点,我们历经了5个半小时终于到达此行第一站——官店镇何村小学。我们跟随着田井林校长走进教室,因为周末休息,本该满是孩子们的教室变得空荡,使得满屋的木制桌椅更加显眼,桌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说明已经使用很多年了。图书室就在教室后面,有两个立柜,柜子上稀稀拉拉地摆着一些书,十分破旧,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我不禁想,如果没有我们这次的考察,或许这些陈旧的书籍还将伴随着下一代孩子的成长。听说邻村更为破旧的尧村小学将并入何村小学,学生人数将从300人激增到450人,原先12人的教师队伍将远远不够,而且交通的滞后也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田校长感谢我们将给图书室带来改变。正说得起劲,门外来了一人,正是我们下一个要考察的黄桃小学的校长。
黄桃小学校长任利强,带着200多个孩子,生活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坳里。从他手机上的照片我们看到,黄桃小学是一所比何村小学条件更为艰苦的学校。当任校长听说我们要去考察他们学校,便自己乘车,辗转5个多小时来到了何村小学。任校长已经为图书室的事情苦恼了很长时间而没有办法,看到考察组人员,这位坚强的汉子热泪盈眶,紧紧握住了法师的手表示感谢!
离开何村小学,任校长陪着我们来带到了仙源镇金桥村,在那里简单吃了午饭,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随后,我们考察了当地的黄龙完全小学。据该校罗校长介绍,这所学校在方圆百里算是条件非常不错的了。学校开设了“留守儿童之家”,开通网络视频,可供孩子们和远在外地的亲人视频通话。学校还设有“师生悄悄话”处,学生可以向老师吐露心声,和老师保持通畅的交流,这有利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四点半,我们出发去温水镇群英村平原小学。此时,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本就是阴雨的天气,云层很低,现在能见度更低了,我们心急如焚。5点45分,我们到了平原小学。车停稳后,看见五六个人从亮着灯的屋里走出来,是平原小学校长陈官治和典足小学校长曹洋及老师,他们出门来迎接我们。据了解,平原小学一共有300多名孩子,其中包括幼儿班近百名学前儿童。学校没有专门图书室,只能在每个教室后面放一个图书箱,有少量的书籍供孩子们阅读。学校也没有幼儿们的玩具,教学用具都非常简单粗劣。典足小学的情况也和平原小学相似,曹校长说,如果能有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他们将会万分感激。
辞别两位校长,我们今天的行程算是告一段落,明天我们将从温水镇出发,续写行章。夜深了,我坐在房间里,背靠着潮湿的墙壁,写着今天的随记,正所谓:拙笔在手写不尽胸藏千语,陋室有法诵不完心存一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彭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