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菩萨在线佛讯 少林文化是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少林僧团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宗教土壤条件下创造的以禅宗文化为核心,以禅修、功夫、禅医、佛教艺术为表现形式,多元文化于一体的独特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少林文化具有四个显著特征:民族性,宗教性,原创性,共享性。少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特现象,它的产生、发展过程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大同”、“和为贵”的思想。
交流是文化的生命,少林文化本身就是交流的产物。少林寺开创者跋陀、禅宗初祖达摩都是印度高僧,日僧邵元、德始,新罗僧惠超等都与少林寺有着不解之缘。明代少林弟子陈元赟赴日本国传授少林拳法,成为日本柔道术的鼻祖。近三十年来,少林寺一直注重海外文化交流,选派法师、武僧积极地传播少林文化,推动对外交流与合作,服务于国家的内政外交。通过各种有益的模式,走出国门,弘扬佛法,宣扬少林文化。目前,“少林文化,人类共享”的理念已赢得国际主流社会的广泛响应。
如何弘扬少林文化?如何将弘扬少林文化的理念落实到实践中来呢?下面就从我在少林寺33年的亲身经历说起吧。
一、恢复传统,延续传承,拓展空间。我1981年到少林寺出家,33年前的少林寺,还没有真正领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生存是当时仅剩的二十几位僧人每天面临的最大问题。后来因为旅游的兴起,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少林寺,马上又面临恢复传承空间,培育传承人等问题,传承人的培育则需要僧团队伍和制度建设的恢复重建,多恢复寺庙建筑、多培养僧才,是少林寺也是中国大多数传统寺庙面临的最现实、当然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在当时的大环境中,传统宗教已被边沿化、文物化,远离了社会生活,沿袭传统开坛讲经说法、聚众布道的方式寻求发展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以慈善事业方式寻求发展都会遇到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壁垒。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摆在少林寺眼前最大的传统优势,既可走向社会又能感召人心,只能是少林功夫。
二、在保护中交流、在交流中传承、在对话中弘扬少林文化价值。1984年在修复少林寺建筑的同时,我率先尝试恢复少林寺武术队;1987年正式恢复少林寺武僧团;1993年我带领少林寺法师和武僧共同组建的少林文化代表团访问台湾,取得巨大成功,成为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中断44年后的首度破冰之旅;此后,少林寺佛教和功夫访问团一发而不可收,走遍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至国王总统,下至当地居民,各个职业、阶层、性别、年龄、乃至语言、种族和信仰之间的阻隔悉皆消融,成为中国文化突破政治与意识形态差异,成功“走出去”、主动参与人类文明对话的先行者。
三、正名、定位:理清被混淆的概念。为了回应现实社会对少林功夫精神品格的曲解,我从1994年开始著文提出“武术禅”,2002年通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少林功夫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整个学术界对“少林功夫”达成基本共识:它是由少林僧团世代守护并积极弘传,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的,以禅宗智慧为追求,通过少林僧团以武参禅、以禅引武的修行方式,实现对佛教生命奥义和禅宗智慧认识的实践活动;“禅武合一”的少林功夫是人类进行对话和伟大创造力的见证。
四、保护少林文化传承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全球化、商业化、大潮中,意识形态和政策法规,往往成为体育、文化、旅游、创意等世俗化产业肢解传统文化精神信仰内核的合法理由或借口。我们一直保持着少林寺的传统宗教生活和传统的修行模式,为保护少林文化传承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而努力。30年来,少林寺秉承慈悲、理解、忍辱与包容的佛教精神,积极回应现实,让宗教文化传承更多地展现出当代人类价值,借此使得宗教活动、环境和机制,持续得到改善。
少林寺是少林文化走出去的开创者、践行者,也是收获者。为了让少林文化走得出去、站得住脚,并能取得成果,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找准切入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少林寺最大的优势是少林文化,它既能帮助人们提升素质,找到清净,找到自我,又能强身健体、丰富人生,人们需要这种文化。怎样将这种文化传播出去?少林功夫是最好的载体。功夫属于肢体语言,能克服语言障碍,规避了一些人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上的偏见,具有“一看就会,一学就懂,见效快”等特点。我们组建武僧团,到海外进行功夫展演,通过功夫表现佛教,如我们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宝岛台湾去表演,到美国、英国及阿拉伯地区去表演少林功夫,均受到当地政府及民众的热烈欢迎。如2000年7月14日晚上,在黎巴嫩贝特丁总统夏宫,黎巴嫩总统拉胡德和夫人安德拉•拉胡德在观看完少林武僧的精彩表演后,接见了全体队员,并为演出题写贺词:不同凡响的表演,祝您们好运!在少林功夫表演前,都有15分钟的诵经,15分钟的唱念,摆上佛像,在那里礼佛,参加者都能接受。尤其是诵经、礼佛的时候,在场的全体起立,不管是什么背景、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意识形态的人全都合掌,都能接受,这是对少林文化的崇敬。每在一个地方表演之后,都会形成一定的少林文化热现象。
为了满足海外少林文化爱好者的需要,我们在海外开设少林文化中心,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都有少林文化中心。少林寺常年有300多位法师、武僧在海外传授少林禅武医文化。2012年9月6日至14日,首届欧洲少林文化节在德国柏林和奥地利维也纳两地举办,来自英国和欧盟21个国家的37个少林文化组织派出443名代表到柏林参加少林功夫考功大会,接受少林文化传承人的考核和检阅。美国洛杉矶时间2013年10月12日上午九点,首届北美少林文化节主场在洛杉矶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各州的45个代表团队(机构)的836名“赶考者”,参加少林功夫考功大会,接受少林功夫传承人的检阅;2014年10月7日至14日,第三届(欧洲)少林文化节在英国伦敦举行,来自欧洲的英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立陶宛等14个少林联合会成员国家和俄罗斯等14个新申请会员国以及远道而来的马来西亚等57个代表队,共541名选手从世界各地赴伦敦“赶考”、交流。
目前,少林文化代表团先后出访近百个国家与地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南非总统曼德拉、德国总理迈克尔等外国元首约见少林僧众;国外二百余个政府首脑及文化访问团参访少林寺;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斯里兰卡总理贾亚拉特纳等国家首脑、政府官员、世界名流参访少林寺。来自海外的数十个少林文化机构或中心的洋弟子前来朝拜祖庭,认祖归宗。少林寺成了中国的代名词,少林功夫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是走进主流社会。任何一种文化要在新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必须得找准切入点,必须得到主流社会的接纳。明代基督教传教士来华传教,开始也是剃光头、住寺庙、穿汉服、戴儒帽,和明朝官吏交朋友,进入中国主流社会。2000年以后,少林文化在海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尤其是中国的禅宗,视其为东方文化的智慧结晶,喜欢它所包涵的哲学思想,于是我们在推动少林功夫交流的同时,因势利导地引入禅宗文化和少林寺独有的健康方式,主动将少林文化的理念、思想介绍给当地主流社会。
少林文化能否被国外主流社会接纳,关系到少林文化在海外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少林寺与海外主流社会频繁互动。2008年12月3日,与南非总统曼德拉会见时,他说:“重要的是,你们从事的事业、少林文化,具有人类的价值,应该得到每一个人的尊敬和赞赏!”2010年9月1日,我们在奥地利参加欧洲论坛期间,受邀拜访奥地利总理法耶曼先生,他对少林文化尤为赞叹,并提到自己也学习少林养生功法,希望能到少林寺参访交流。2012年9月,少林寺在德国柏林和奥地利维也纳两地举办首届欧洲少林文化节,在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隋翚女士会谈时,她对我们在全球积极推广少林文化十分赞赏,并称我们是“中国文化大使”。2013年10月,少林寺在美国纽约、洛杉矶、哈佛大学、联合国总部等地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并与哈佛大学的库珀(Richard N.Cooper)教授、白马(Dr.Sean Palfrey)教授、艾柯(Diana L.Eck)教授深入交流,他们认为,少林文化来到美国,正体现着中华文化开放、包容、平等与慈悲智慧的精神传统。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评价“少林文化走进联合国”活动“与当年中美‘乒乓球外交’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少林文化的熏陶下,不少“洋弟子”对少林寺情有独钟,将少林寺看成自己情感的避风港,自己的心灵家园。美国洛杉矶剧团作曲家、歌唱家、美国少林文化中心学员Veronica(法名“延光”)即兴作曲一首《少林寺是我的家》:“少林寺是我的家/迷茫伴我行/咫尺和天涯/少林指路灯/少林寺是我的家/朋友成家人/系于精气神/慈悲连我你/同修佛真谛/少林寺是我的家/健体法喜满……”歌曲中,他对少林寺的忠诚与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是重视接地气,交流对话促和谐。少林文化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灵活的运作方式成功走出国门,并扎根海外,与当地主流文化相互融合。目前,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少林寺海外文化中心共有40多个,据有关机构测算,全世界演练少林功夫的有六千万众。全世界有少林文化机构数百家,遍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少林海外文化中心之一的美国少林拳法联盟已覆盖美国17个州,在馆注册会员超过百万。日本少林拳法联盟现有会员上百万,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播着少林文化。
2006年7月4日上午,来自美国的500名警察、律师、大学教授等少林文化爱好者,到少林寺归山朝圣。他们冒着小雨,双手合十并按照中国传统佛教礼仪顶礼叩拜。2004年元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每年的3月21日为“嵩山少林寺日”;2010年9月,“少林欧洲联合会”在维也纳宣布成立;2011年5月,“少林北美联合会”在洛杉矶成立。2014年3月21日,美国加州“嵩山少林寺日”确立十周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贺词中说:“少林文化能为我们提供心灵空间,也有助于我们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加州州长、河南省省长分别题词祝贺,将少林文化海外交流推向新的高潮。
当然,少林文化能够逐渐被国内外广大民众接受,离不开对话这一殊胜法门。有西方哲学家说:“不同文化之间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少林寺1500年的历史是很好的例证。可以说,少林文化因对话而生,为和平而在。
(一)与本土宗教对话,禅宗少林成为各宗教和谐发展的媒介。“和而不同”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被提出,但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而少林寺所在的嵩山地区却成为一个特例:在这里,儒释道三教在交流中各自都不断传承、创新、发展,宋明理学因借鉴禅宗而将儒教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而禅宗少林则在交互学习借鉴中花开五叶遍传中国和世界,同时形成少林功夫和少林医宗这一独特的禅宗法门,而少林寺则成为功夫和佛医的传承圣地。另一方面,持续一贯的交流对话,逐渐成为少林寺的文化基因,并由此形成一个开放的平台,通过不同宗教、流派的交流对话,和而不同,各自成就,也使少林寺精神理念融入到中华文化的血脉,直至今日无论走到世界各地,以少林的名义,在不同民族和宗教社群中都很容易找到同道和知音。
(二)与世俗对话,禅宗少林成为世俗社会走向信仰的媒介。全球化和商业化大潮,使得少林寺文化传承面临压力和危机,但也给少林寺走向世界、走向当代社会提供了机遇。我相信,健康的世俗社会和商业社会一定需要信仰和传统文化的支持和引导,而信仰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需要世俗社会的理解、认同。向社会、向世界开放,不断激励少林寺僧众在戒定慧、在慈悲和智慧修为上更加精进,少林寺通过连年举办的“传戒法会”、“禅七法会”、“少林问禅”、“机锋辨禅”等活动,以及电影电视、舞台剧等形式,将佛教禅宗文化和少林生活方式广泛普及到中国大陆的不同阶层。少林寺30年来的实践得到中外佛教界的高度认可。
(三)与政治对话,禅宗少林成为政教和谐的媒介。少林寺历史上一直是皇家寺院,为国为民始终是少林寺的一个传统;多年来,少林寺与现实政治保持积极互动,有参与、有合作、有冲突、有坚守,坚信“心净则国土净”。为了实现自然和谐、社会和美、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我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各种合法场合为传统宗教、为非遗保护、为慈善立法、为生态保护、以及为少林寺传承所做的呼吁甚至抗争,都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回应。
(四)与世界对话,禅宗少林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媒介。1993年我带领少林寺佛教文化访问团应邀访问台湾,首次打破了两岸宗教文化界数十年的隔绝状态,受到官方和民间的一致欢迎。此后我带少林寺僧团遍访世界各大洲、特别是欧美各国,与不同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界领袖人物对话,不断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结识了众多的朋友,同时在长久的交往与合作中,少林寺也日渐明确了少林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价值和定位,近三十年来,少林寺顺应国家开放和世界大潮,将开放交流的传统,以及“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念不断发扬光大,使少林寺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
目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少林文化已经成为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少林文化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少林传承人既要勇于实践和履行佛法自利利他的使命,也要以无畏的精神,勇于担当时代与社会对中国佛教与禅宗少林的期待。面对诘难,我们报之以恭敬之心;面对质疑,我们报之以感恩之心。少林寺将继续通过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等活动,向世界各地民众弘传少林文化、佛教文化、中华文化。
相关新闻:
嵩山少林寺机锋辨禅开幕 “铁粉”跋涉万里聆听法音
嵩山少林寺“机锋辨禅”圆满落幕 圆普法师拔得头筹
(责任编辑:彭明军)
菩萨在线APP
了解最新佛教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