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童禅寺全寺僧众清明节扫塔并祭拜历代祖师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慧法      时间:2015-04-09

清明拜祭扫塔之东谷塔


天童禅寺方丈诚信大和尚拈香礼拜


祭奠往昔先圣祖师


虔诚跪拜


追思与学习祖师求道心之坚固


僧德敦厚 自律精严 弘法善巧 利他慈悲
 

    菩萨在线浙江讯 一点灵光通万象,普天遍地现全身。百骸溃散今归土,一物常灵甚处安。4月5日清明节,天童禅寺按历年惯例,由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宁波市佛教协会会长、天童禅寺方丈诚信大和尚带领两序大众去四处塔院扫塔,包括东谷塔院,中峰塔院,圆瑛塔院,冷香塔院。

 

    住持三宝,核心在僧宝,僧宝清高,佛法兴盛,僧宝卑污,佛法衰微。清明拜祭扫塔之意义,在慎终追远,僧德归厚。祭奠往昔先圣祖师,追思与学习祖师们求道心之坚固,参究之精进,僧德之敦厚,自律之精严,弘法之善巧,利他之慈悲……让我们来一起追思与回顾在天童禅寺历史上,对佛教界做出过杰出贡献,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几位祖师高僧——

 

    义兴祖师

 

    为天童禅寺开山祖师。西晋永康元年(三00)义兴祖师遍访名山宝地,及至鄮(今鄞县)之东谷,爱其峰高林幽,人迹罕至,遂结茅为庐,潜心静修。义师苦行修持,感动上天,谴太白金星化为童子,日给薪水,随侍左右,久而辞去,言讫不见。后人遂名是山为:“太白”,称师为“太白祖师”。是时距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六七)佛法传入中土仅二百三十四年。清人闻性道赞云:“义师不留氏里,独栖危峦窅谷间,谁其引之?区区薪水之役,谁其待之?惟诚则感而通,太白星之为童子,谁谓上帝相谴?太白山之归义师,岂非之本地风光历千秋而不没哉。

 

    宏智正觉禅师(一0九一-一一五七)

 

    俗姓李,隰州(今山西隰县)人。父祖皆皈依禅宗。母赵氏,梦见五台山僧解右臂环与之而孕。及生,光出于屋,右臂隆起如环状,人皆异之。七岁,习儒业,读五经,日诵数千言。佛陀逊禅师一见,知其为法器。十一岁,遵父命,投净明寺僧本宗得度。十四岁,从晋州慈雪寺智琼禅师受具戒。十八游方参学,告别祖师时言:“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首参汝州(今河南临汝)香山寺枯木成禅师。一日,闻僧诵《法华经》瞥然有省,走告成。成指香合曰:“里许是什么物?”师曰:“是什么心行。”成曰“汝悟处又作么生?”师手画圆相以呈,复抛向后。成曰:“弄泥团汉有什么限?”师曰:“错!”成曰:“别见人始得。”指点禅机,师诺诺有悟。宣和六年(一一二四)投邓州(今河南邓县)参法于丹霞子淳,淳公问:“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公曰:“未在更道。”师偈语对答相合,究法益诚。自是,机锋迅捷,诸方推重,遂授衣拂。旋随淳迁大洪寺,命掌书记,后升首座,得法者有数人。四年后,过圆通寺,时真歇清了住长芦寺,遣僧邀师至,众撞钟出迎,见其衣履穿敝,真歇命待者易以新履,师云:“吾岂为履而来耶?”众闻悦服,恳求说法,遂居第一座。六年后出世,住泗州普照寺,时年三十有四。历迁舒州太平寺,江州圆通寺、能仁寺,真州长芦寺。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至明州,欲礼普陀,过天童,缘法相应,受邀住持天童。时金兵犯明州,境内诸寺,多遭毁劫,僧众走散,独天童巍然未动。未几,寇至,正觉危坐殿宇,掠骑至塔岭以望,若有所见,敛兵而退,人皆叹为神助。

 

    师为人方厉,机锋峻激,所著丽而有则。以弘法利生为怀,随愿而就,受不贪,施无厌。岁饥荒,犹赡众施食,活者数万众。原寺僧不及二百,师至,纳僧逾千,主事忧之,师笑谓:“汝且勿忧。”翌日,施主钱氏致粟千斛。绍兴二年始,先后建僧堂,巍其门为杰阁,延袤两庑。继而拓旧维新,范千铜佛,筑卢舍那阁。师住持天童凡三十年,殿宇为之一新。寺时有田一万三千亩,寺围山地均为寺产,并于昌国(今象山)、定海二县,治涂田二千亩。

 

    初,秦桧用事,径山僧大慧宗呆与忠义士大夫愤激时事,斥和议误国,为桧党指定为“鼓倡浮言,谤讪朝政”,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勒返初服,窜南中。绍兴廿五年冬,大慧蒙恩北归,还其僧祴。时育王虚席,宏智举大慧王之。预知大慧来后,至者必众,资给堪虞,乃预告知事多办岁计应香积。明年,大慧至,众盈万指。未几香执智手曰:“吾二人皆老矣!尔唱我和,我唱你和。一旦有先溘逝者,则存者为主其事。”两人私交弥笃,然各传一宗。宏智弘扬曹洞宗法,主张:心是诸佛本觉,众生妙灵,只因疑碍昏翳,自作障隔。如能静坐默究,净治揩磨,去掉妄缘幻习,不被一切包裹,便能事多无碍。倡导与临济宗大慧宗呆“看话禅”有别之“默照禅”。 

 

    绍兴十七年(一一五七),被旨住灵隐寺,未越月,乞还天童。翌日,沐浴更衣,端坐书偈示众:“梦幻空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复致书大慧呆公邀主后事,并书偈以别曰:“钝鸟先飞易,灵龟脱壳难,我无你不去,你无我不行。”遂掷笔南而逝。世寿六十长,僧腊五十有三。大慧呆为之削发展拜,龛留七日,面色如生。送葬日,编素遍万,塔全躯于东谷庵东首。龙图周葵为之撰铭,状元张孝祥书写铭碑。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语谥“宏智禅师”,塔称“妙光之塔”。著有《颂古百则》(世称《宏智颂古》)、《宏智禅师广录》。为“天童中兴之祖”,南宋禅宗著名禅师。

 

    长翁如净禅师(一一六三—一二二八)

 

    号净长,俗姓俞,明州苇江人。生而岐嶷,不类常童。稍长即出家,欣然豪爽。十九岁,云游诸方,参禅学法二十余年,深有领悟,后谒足庵智鉴于雪窦,参“庭前柏子“语有省,呈颂曰:“西来祖意庭前柏,鼻孔廖廖对眼睛,落地枯枝栽跳,松萝亮格笑欣腾。”鉴颔之。又颂杨歧问僧:“栗棘篷,你作么生吞?金刚圈,你作么跳?”云:“肘后蓦生闲落索,风前忽布闹叉撑,哪吒八臂空惆怅,夜半三更白昼行。”庵甚为器重,遂授衣拂。宋嘉定三年(一二一0年受请住持华藏褒忠寺。历任建康清凉寺,台州净土寺,临安净慈寺,明州瑞岩寺,又复往净慈,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奉敕主席天童。师生性豁达豪爽,参禅行持,偏重习坐。自谓:“参禅打坐,身心脱落,离五欲,除五盖,即不烧香、念佛、修忏、诵经、亦能相见佛祖。”弘发正觉禅师“默照禅”之妙禅,日本僧道元,闻师道行高洁,传佛心印,乃一代宗匠。遂于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航海入宋,诣天童参拜修学,受曹洞宗法。学成回国,创永平寺,成为日本曹洞宗始祖,该宗至令尊天童为祖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师感疾退席。七月十七日,下涅槃堂,为先师鉴足庵烧香,闻法堂宝盖镜堕旋即示寂。世寿六十有六,塔全身于天童山。师平生六坐道场,两奉朝旨,学众辐辏,范模清亮,海内以为法式。

 

    遗有《如净和尚语录》二卷,《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大正藏第四十八。法嗣有石林秀、孤蟾莹、道元等三人。

 

    密云圆悟禅师(一五六六—一六四二)

 

    字觉初,号密云。俗姓蒋,江苏宜兴人。幼时即知念佛,初习儒典,年长从耕樵以养亲。夙有出家之念,偶读《六祖坛经》有省。乃于二十九风,安置妻孥,投龙门寺幻有传禅师出家。服劳受詈凡四载,三十三岁始剃发。煅粹勘念又六年,传公入都,以院事嘱师。一日,过铜馆山顶,豁然大悟。寻,北上觐见传公。未几,南返。传公嘱以书曰:“但适意,断不可住;不适意处,作急走过;凭么行去,不要记数;待十字路口,有个跛足阿师,与汝印证,我自来召汝。”师于是归龙池,登九年,讯补蛇,任龙池寺祖庭住持。天启三年(一六二三)迁住天台通玄寺。继住嘉兴金粟寺、福建黄檗寺、明之育王寺。明崇祯四年(一六三一)住持天童。连续主寺十一载。时天童古刹遭水灾后,全殿久芜。师苦心经营,筹募诸方。即定天童寺永久之规模,嗣后又丕振宗风,弘扬佛法,通圆万众,灯传四方,顶礼者自中华以至外域,海涌云归,住僧常逾万指,每逢讲经,徒众达三万,被尊为天童重兴之祖,崇祯十四年,怀宗命皇戚田弘遇进香补陀之际,责赐师紫衣之一袭。将以留都(即南京)大报恩延师住持。以老疾固辞。师于该年延江阴黄毓祺重修寺志。翌年七月七日,示寂于天台通玄寺。世寿七十有七,僧腊四十有四。还塔全身于天童南山。后毁圯,今建塔于东谷太白精舍东隅。遗著有《碧岩录》十卷,《语录》十二卷,《天童直说》四册,《辟妄救略录》三卷。

 

    师为临济正宗第三十世,被称为“临济中兴之祖”。其法嗣有十二人,以汉月法藏、费隐通容、木陈道忞、破山海明等四支最为繁衍,法众遍于全国。

 

    寄禅敬安禅师(一八五一—一九一二)

 

    俗姓黄,名读山,湖南湘潭人。幼丧父母。曾入塾,因家贫辍学。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依湘阴法华寺东林禅师出家。同年参南岳祝圣寺贤楷律师受其足戒。又往岐山仁璐寺谒恒志禅师参学。一日,坐盘石上入定,猝闻溪声有省。以所得征于志公,志嘱其保重。乃事参方,不惮云水,江浙诸老宿,住叩殆遍,无不契机。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在育王断二指燃灯供佛。因称“八指头陀”。光绪十年挂锡天童,任副寺职。既而曳丈还湘,渴岳麓山笠云禅师,得嗣其法。年三十四,出世衡州罗汉寺。历主南岳上封、大善,宁乡沩山密印,湘阴神鼎山资至,长沙上林寺等六大名刹。光绪二十八年应天童二序班首礼请,住持天童。六年任满,众僧恳留连任。主寺十一载,百废俱兴。先后重修大殿,新建如意寮、立雷轩、自得斋,修茸法堂、伏虎亭、甬东下院;铺设小白至伏虎亭卵石山径。屡岁升座说法,开讲《楞严经》、《禅林宝训》;亲制《万年规约》、《日行便览》,续制《福田册》,增置产业,悉录其上。由是清规整肃,宗风丕振,古刹重光。

 

    师参禅究法之余,吟诗明志,被誉为“爱国诗僧”。一生以诗会友,结交僧俗贤豪,抒发爱国忧民之心。时值“庚子”、“甲午”之辱,愤慨书:“鲸吞蚕食各纷争”、“国仇未报老僧羞”之句。一生有诗篇双千。《白梅集》,《八指头陀诗集》十卷,《诗续集》八卷,《文集》一卷。尤关怀僧众之教育,宗法弘扬。光绪三十四年首创宁波僧教育会,任首任会长。立僧众学校,民众小学。宜统三年(一九一一)冬,倡导佛教徒之联合团结。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初,赴南京谒临时大总统孙文,递呈申请中华佛教总会成立案文及《佛教会大纲》。三月得孙文覆信。四月,佛教总会在上海成立,师被推为首任会长。夏历九月廿二日(公历十一月一日)北上,要求内务部根据《约法》,明令禁止各地侵产毁寺之举。九月廿七日,客京都法源寺,晨起闻鸦。师有感于怀,作诗一章:

 

    晨钟数声动,林隙始微明。技认坐危石,寒鸦对我鸣,似有迫我怀,其声多不平。鹰隼倏已至,一击群鸟惊。恃强而凌弱,鸟雀亦同情。减余钵中食,息拔人中争。我身尚不好,身外复何营?谁悯失乳雏?百匝绕树行。苦无济困资,徒有泪纵横。

 

    俗谓鸦鸣主凶,然师未虑已祸而悯贫弱,真慈悲怀也。十月初三日,去内务部礼俗司,会见司长社长社关,受母辞出。当晚胸膈作痛,旋寂。享寿六十二,僧腊四十五。弟子道阶等奉龛南归,葬于天童青龙岗冷香塔院。有《八指头陀诗文集》行世。

 

    圆瑛法师(公元1878年-1953年)

 

    福建古田人。天童禅寺是他幼年参学、中年住持和最后圆寂的道埸。清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元年(公元1903年-1909年),圆瑛法师首住天童禅寺,从禅宗尊宿寄禅和尚(即敬安)修习禅定,他悟解超群,深受寄禅器重,在寺6年,曾被邀请担任纠察等僧职。以后住持鄞州西乡接待寺,创办佛教讲习所。

 

    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930年-1936年),圆瑛法师任天童禅寺第160代方丈职,他宗说兼通,行解相应,辩才无礙。住持六年,治寺严谨,统理大众,兴修殿宇,整肃清规,树立道风, 功成身退。圆瑛法师在方丈升座就职时宣布“十二不”,即不贪名、不图利、不营私、不舞弊、不苟安、不放逸、不畏强、不欺弱、不居功、不卸责、不背理,足见法师德行高尚。他身体力行率领僧众筹划资金,修葺殿堂,建树颇多。

 

    圆瑛法师爱国爱教爱和平的法师,自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第一次全国佛教代表会在上海召开,成立中国佛教会选首任会长后,连任七届会长(或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圆瑛法师以中国佛教会会长身份,通告全国佛教徒,启建护国道埸。同时代表中国佛教会致书日本佛教徒,本着佛陀大无畏的精神,共同制止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1952年10月,法师以75高龄,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佛教界的欢迎大会上发表《佛教徒团结起来,争取和平、保卫和平》的讲话。1953年6月,全国性佛教组织-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圆瑛法师虽因病未参加会议,但众望所归,仍当选为全国佛教协会首任会长。圆瑛法师知身体每况愈下,是年1953年8月15日书呈赵朴初居士,“余一期将尽,力疾还山,身托祖庭,心棲净土”,决意归老天童禅寺。19日由明晹及徒众一行护送至天童,僧众击鼓鸣钟迎接。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二)晚,圆瑛法师圆寂,安葬在寺前青凤岗《圆瑛塔院》。世寿76岁,法臘五十又八,遗著有《圆瑛法汇》。

 

相关新闻:

浙江天童禅寺迎来第二届居士学佛培训班结业典礼

诚信大和尚应邀慈云佛学院作《佛教与孝道》讲座

 

 

(责任编辑:杨帆)

菩萨在线APP

了解最新佛教资讯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