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东林寺德一法师赴净土苑作佛学专题讲座
德一法师讲解十二因缘
讲座课件
讲座现场
菩萨在线江西讯 2015年8月23日下午2时,庐山东林寺德一法师赴净土苑作佛学专题讲座——讲解十二因缘。净土苑客堂会议室座无虚席,一百余名护法居士于此聆听了祖庭德一法师主讲的佛学讲座。
德一法师首先对大众致以亲切的问候,对大家兢兢业业的护法行为表示由衷的赞叹,随后开始了主题为《人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从十二因缘谈起》的讲座。
德一法师先从十八界的知识讲起。人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媒介,感触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从而起惑造业,生出森罗万象的缘尘影相。人若不善用心,则六根自窃家宝,而生出喜怒哀乐等般般烦恼;若善用其心,则转烦恼为菩提,到达六根互用的清净境地。
德一法师说:“人由色身与神识组成。对凡夫众生来说,有人迷身,有人迷心,而引起身心方面的诸般烦恼。对于修行人来说,烦恼起时,应生起觉照功夫,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来转换念头,则妄想化为佛念、烦恼转为般若。”
紧接着,又详细讲解了十二因缘的相互关系。十二因缘是缘觉(辟支佛)成就的法门,它揭示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的轮回规律。其总体内容为“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其中,“无明”、“爱”及“取”这三者为“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烦恼;“行”与“有”这二者为所造的善恶业;“识”、“名色”、“六入”、“触”、“受”、“生”及“老死”,这七者为所受的苦(果)。
德一法师说:“在生活工作中,我们能着力的主要是针对‘取’,也就是烦恼相续的意思。我们如果任烦恼相续,烦恼的力量会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有’,即造业。可行的方法是‘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当烦恼来时,例如对他人说的话感到生气,开始可能要气一天才消气,后来慢慢练习放下,气半天就消,再气两个小时消……最后刚生气立即能放下。当然,自己消气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修净土法门的,可以在生气时使劲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靠佛力加持,化解瞋怒。”
德一法师在讲经中,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并不时地以一些佛教典故相穿插,将深刻精奥的佛理,大乘佛法寓于浅近平实的语言中,引人入胜,台下掌声不断。
演讲过后,德一法师还与在场的听众朋友通过问答环节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有人问:如何去除我执及分别心?
德一法师说道:“真正要去除,得在证果之后才有可能。不过,为使烦恼减轻,也有一些可行的方法,比如修五停心观、四无量心、三十七道品等。但这均属于断见思惑的范畴,非我们的能力所能为,最明智的方法还是信愿念佛、带业往生,如果念佛的功夫得力,是可以伏住烦恼的。同时,我执及分别心重,也说明了“生死心不切”的问题,心中有个能打动你的东西存在,所以才会生起种种烦恼,唯能将一个“死”字贴于额头,放下亲情、名利等障碍你的一切人、事、物,则这些观念自会越来越淡薄。”
现场听众纷纷以热烈掌声对法师的精彩开示表示感谢。此次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圆满结束,大众均欢喜踊跃、法喜充满。(文:徐东篱 图:德贵)
相关新闻:
(文编:妙双 责任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