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系论坛在港举行 用慈悲与智慧徜徉香江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妙善      时间:2017-02-26

视频制作:菩萨在线

 

 “慈悲与智慧的现代观”——佛教汉传、南传、藏传三语系交流论坛假座香港观音讲堂举办(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两岸三地佛学大家共聚香港(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执行主席、中华佛教文化院执行院长、西方寺方丈宽运大和尚首先致欢迎辞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云南旅港同乡会浦江会长致辞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致辞(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领导、嘉宾共同为论坛开幕式剪彩(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剪彩并留念(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两岸三地佛教传统对话,加深了解(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出席论坛的学者(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香港教育局吴克俭局长作嘉宾致辞(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宽运大和尚致送感谢函 主办及协办合影留念(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群英荟萃,高僧云集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通过论坛 ,了解其共通性 ,尊重其差异性(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菩萨在线香港讯 香港位处重要地位,乃中国走出、国际走进来的重要窗口,值此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中华佛教文化院、香港佛教此岸一彼岸弘法会、云南旅港同乡会联合主办,香港文汇传媒集团、香港《镜报》月刊、中缅文化交流基金会协办的“慈悲与智慧的现代观”——佛教汉传、南传、藏传三语系交流论坛于2017年2月26日(星期日)假座香港葵涌观音讲堂举办。

 

    本次活动也是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而盛情邀请两岸三地之佛学大家、共聚香港,以慈悲与智慧的现代观为主题,与广大信众分享佛教徒应如何从现实生活中体现慈悲与智慧。

 

    出席论坛的嘉宾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杨健先生;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会长、中华佛教文化院执行主席张国良先生;云南旅港同乡会会长浦江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协调部部长沉冲先生;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新界工作部副部长张肖鹰先生;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先生;香港立法会议员陈恒镔先生;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副董事长林广兆先生;毅刚集团主席王敏刚先生;香港镜报执行社长徐新英女士;中缅交流基金会邹红龙先生等。

 

    26日上午9时,论坛开幕。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执行主席、中华佛教文化院执行院长、西方寺方丈宽运大和尚致辞中提到:此次论坛的举办,也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慈悲与智慧的意义,“无 缘大慈,同体大悲”小爱的升华就是大爱,大爱的升华就是慈悲,慈悲的升华就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的升华就是没有分别的爱。

 

    云南旅港同乡会会长浦江先生在开幕式中致辞:各位高僧大德、佛教学者及法师以平等、客观的态度研讨佛教传统的文化特质,及促进相互理解与合作,这是继续推进佛教广泛交流的良好开端,这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文化传承活动。我们相信,两岸三地不同佛教传统之间的对话,将更加有助于了解其共通性,尊重其差异性,提升对大中华区整体佛教文化的理解。通过各方努力,希望进一步加强三系佛教传统的交流合作,并以中华三系佛教来衔接世界三系佛教,将中国发展成为世界佛教文化的研究、传播中心。

 

    云南是中国唯一拥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并存的区域,佛教文化对外交流源远流长,云南旅港同乡会将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条件,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世界和平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香港是传播佛教优秀文化的良好平台,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宏观政策中,香港可以发挥佛教文化传播与研究的超级联系人作用,促进各方和谐发展,这也是香港与中华文化共融共生的一个良好机缘。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出席论坛并致辞说,佛教的慈悲观念在讲求功利的时代中显得尤为可贵,现代人如何离苦得乐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佛教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在香港,有佛教传统的学校传承中华文化,多年以来教导学生慈悲智慧,对学生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作主题演讲指,传承了两千余年的中国佛教,拥有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的文化遗产,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两岸及香港佛教界应进行深度交流,互鉴融合,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魅力。台湾台北慈法禅寺方丈净耀大和尚随后演讲。

 

    上午10时10分,第一场研讨会由王志远教授主持。佛光山副住持、南华大学副校长慧开法师作《现代生死学·回顾与展望》主题演讲;藏传佛教代表、青海陀乐寺住持阿旺嘉措上师、南传佛教代表、马来西亚森美兰州汝来护法精舍住持达摩洒甘露尊者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上午11时15分,第二场研讨会由慧开大和尚主持。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作《从普陀山对观音文化的推广看当代僧人对佛教慈悲与智慧的实践》主题演讲;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陈剑鍠教授作《有关佛教三系对话我思》主题演讲。

以慈悲与智慧的现代观为主题,分享佛教徒应如何从现实生活中体现慈悲与智慧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觉醒大和尚、净耀大和尚、慧开法师、阿旺嘉措上师分别发言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会闲法师、达摩洒甘露尊者、游祥洲、王志远作主旨发言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黄国清、李勇、郑振煌、陈剑鍠作主旨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衍空大和尚、张晓林、何明、智慧周景勲神父作主旨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净因大和尚作主题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论坛闭幕式主席台(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为期一天的论坛精彩不断(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来自两岸三地的高僧大德,以及2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香港,共开展了五场研讨会(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善)

 

    是日下午1时许,第三场研讨会由陈剑鍠教授主持。台湾佛光大学、台湾世佛联职委游祥洲教授作主题演讲;中华维鬘学会理事长郑振煌教授作《从五重唯识观谈三佛教相处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高研中心主任王志远教授作《佛教慈悲与般若智慧》主题演讲。

 

    下午2时,第四场研讨会由郑振煌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林教授作《心与慈俱-<阿含经>慈门的永久价值》主题演讲;辽宁大学永惺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勇教授作《慈悲与智慧的现代观--从佛教与西方文化相遇谈起》主题演讲;台湾南华大学宗教所所长黄国清教授作《两岸三地合作推动汉传佛教的现代弘化刍议》主题演讲。

 

    下午3时30分,第五场研讨会由游祥洲教授主持。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总监衍空大和尚、云南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何明教授、慈悲的圣容展现生命的智慧周景勲神父、香港大屿山宝莲寺住持净因大和尚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最后,宽运大和尚、慧开大和尚、净因大和尚、游祥洲教授、王志远教授、陈剑鍠教授等为本次论坛闭幕式作了总结发言。

 

    为期一天的论坛精彩不断,来自两岸三地的高僧大德,以及20多位专家学者、佛学爱好人士,齐聚香港,围绕「慈悲与智慧的现代观」的主题,共开展了五场专题研讨会,分别从学术角度、佛教三系角度,深入浅出的结合现实剖析现代社会中的慈悲与智慧,探讨三语系佛教之间的交流和异同对佛教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来自汉传、南传、藏传三系的高僧大德,从佛教法的推广与弘传、佛教现代化、当代僧人慈悲与智慧的实践与修持等多角度展开探讨。

 

    净因大和尚认为“慈悲与智慧”二者不能分开,其表现在两点:一、宗教不起源在愚昧无知,根本在于人类苦难,化解苦难要用慈悲心。现代人的苦比过去要多,需要更多慈悲心的菩萨。二、智慧有超越逻辑思维的灵性、悟性,能解决常规无法解决的问题。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介绍了普陀山对观音文化的推广并表示,佛教的慈悲与智慧,只有落在实处才能得以真正彰显。普陀山佛教便是希望以观音文化为核心,通过现代诠释将佛教慈悲与智慧的教育落到实处。他还提到,三大语系在佛教典籍整理研究中有独特见解和善巧智慧者不计其数,希望通过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思考和努力。

 

    王志远教授觉得交流造就了这个论坛的成功,虽说论坛本身转瞬即逝,但是会有更大的传播,通过这种慈悲能造就福业。

 

    台湾南华大学宗教所所长黄国清认为,两岸及香港的佛教各自面对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积累的佛教弘通经验值得交流互鉴,相互合作,实现教义现代转化,完善佛学教育体制。

   

    游祥州教授以生动的比喻手法得出:智慧与慈悲是一,不是二。

 

    陈剑鍠教授说不忍圣教衰,而起护法弘法之心,就是一种大悲心;不忍众生苦,也就是要利生,而利生而发起所谓的菩提心;依菩提心而继续行人间正行,行人间佛教。总结出修菩萨道的两件重点事是成熟众生、庄严国土。

 

    此次活动,群英荟萃,高僧云集,言语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相信两岸三地从佛教传统之间的对话,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此次论坛的举办,也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慈悲与智慧的意义。

 

    目前我国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复兴,佛教乃中国文化之重要载体,于国内及国际上的关系,佛教开展了彼此交流的重要角色。佛教有做人做事的大智慧。以智慧处理自己的问题,用慈悲解决他人的烦恼,用平等的慈悲心,与所有人结缘,有智慧就能化解气愤,有慈悲就能体谅对方。慈悲与智慧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也是社会发展的精神食粮。(现场记者:妙善 慧德)


相关新闻:

青海陀乐佛学研究院落成 志于打造佛教学术交流平台

三系佛教对话交流高峰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逸夫楼圆满举行

 

 

 (文编:妙甜  责任编辑:王颖)

菩萨在线APP

了解最新佛教资讯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