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佛教改革家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慧法      时间:2015-03-17

导读: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在于: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他尝说:“末法期佛教之主潮,必在密切人间生活,而导善信男女向上增上,即人成佛之人生佛教”。因此,他提出了“即人成佛”、“人圆佛即成”等口号,以鼓励僧众和信众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

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图片来源:资料)


太虚大师圆寂以后经过火化共得到五彩舍利子三百多颗(图片来源:资料)

 

    菩萨在线讯 太虚大师(1890-1947)是中国近现代高僧、佛教改革家,其首倡的“人间佛教”已成为当今中国佛教主流思潮。早在住持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寺之前,大师就曾四游雪窦寺,1932年至1946年间大师一直住持雪窦寺,不仅使这座历史上重要的禅宗名刹成为其弘法活动的中心之一,而且还成为中国近现代佛教改革运动的重镇。大师圆寂后,不仅舍利在雪窦寺入塔,而且《太虚大师全书》也在雪窦寺编纂完成。时至今日,雪窦寺仍以秉承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并实现大师当年建设雪窦山为“弥勒道场”的倡议为道场宗旨。

 

    1947年3月17日,太虚大师圆寂以后,经过火化,共得到五彩舍利子三百多颗,还有舍利花。最奇特的是,他的心脏没被烧化,烧成了坚固体,且上面挂满了舍利。

 

    太虚法师诗词

 

    日月回互照,虚空映还掩,有时风浪浪,有时云黯黯。

 

    万象恣妍丑,当处绝尘埃。虽有春秋笔,亦难施褒贬。

 

    余霞散成绮,虚空忽煊染,恰恰红尘漠,恰恰青天湛。

 

    悠然出岫云,无心自舒卷。泰山未尝增,秋毫未尝减。

 

    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

 

    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在于: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他尝说:“末法期佛教之主潮,必在密切人间生活,而导善信男女向上增上,即人成佛之人生佛教”。因此,他提出了“即人成佛”、“人圆佛即成”等口号,以鼓励僧众和信众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这也就是说,成佛就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就在人的日常道德行为中。否则,人格尚亏,菩萨的地位便无处安置,更谈不上佛陀果成了。太虚大师有一首自述偈充分说说明了人生佛教的这一特征,偈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本书选入的《真现实论》是大师为揭示佛教为一面向现实的宗教所做的理论论证,也是他建设人生佛教的理论基础。

 

    太虚大师一生可书之行实极多,这里仅就一个方面做了一些简要的介绍。大师学识广博、思想深邃,他兼通内学外学、旧学新学,融会唯识中观、法性法相,在佛学和世学理论上,都提出了不少精深的见解。大师著述等身,今已由其弟子印顺法师等汇编成《太虚大师全书》,甚便研究。(文、图/菩萨在线综合整理)

 

相关新闻:

太虚太师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大师纪念座谈会

清凉画馆收藏太虚大师稀世手抄《金刚经》

 

 

(责任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