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毗舍离修行的僧众
毗舍离
于毗舍离采风
上海觉群书画院院长乐震文老师一行23人于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
于那烂陀寺采风
竹林精舍
灵鹫山上的僧众
灵鹫山
于灵鹫山采风
菩提迦耶
采风作品
采风作品
大菩文化上海讯 踏上佛教起源的圣地,追寻释迦牟尼佛的足迹!为筹备2018年的佛教书画艺术展览,1月7日,上海觉群书画院开启“天竺文化艺术之旅”,由上海觉群书画院院长乐震文老师带队一行23人共同走进印度、尼泊尔的佛教圣地,实地寻访采风,创作一系列佛教主题的艺术作品,在归来后将以书画艺术展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此番“天竺文化艺术之旅” 又来到了毗舍离、灵鹫山、竹林精舍、那烂陀和菩提迦耶。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曾留下佛陀的足迹,见证了佛陀证悟、讲法的历程。
毗舍离
上海觉群书画院巡礼佛陀遗迹——毗舍离,又译为吠舍离,意为广严,所以也叫广严城,位于今天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的北边。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这里是一个著名的大城市,佛陀成道后也常来这里讲法。
在这里,佛陀制定下了第一条戒律;在这里,佛陀宣讲了《药师经》和《维摩诘经》,文殊菩萨探望维摩诘居士的典故就发生在这儿;在这里,女性第一次被允许出家,比丘尼僧团由此建立;在这里,佛陀举行了最后一次结夏安居,并预言自己即将入灭;在这里,佛陀入灭一百年左右,耶舍比丘召集了七百名长老,进行了第二次的经典结集。
现在的毗舍离有许多佛塔遗址,玄奘法师在他留下的《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其西北有窣堵坡,无忧王所建,旁有石柱,高五六十尺,上作狮子像”。或许,眼前的这根阿育王石柱正是玄奘法师当年看到的石柱之一,柱顶上的狮子雄壮有力地张开大口,面向西北方佛陀入灭的拘尸那迦。这尊石柱,被认为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阿育王时代石柱之一。
对照书中所述,石柱旁还有阿难尊者的舍利塔。如今,这座舍利塔呈覆钵状,深红色,保存较为完整。阿难尊者的入灭是由平息当时摩揭陀的阿阇世王与毗舍离国开战而起,两国军队见阿难尊者以神通示现入灭劝阻战事,最终放下恩怨,各自带回一半舍利建塔供奉。
那烂陀寺
那烂陀是舍利弗尊者的出生地,也是他的圆寂地。那烂陀,也是玄奘、义净等法师不远万里、舍生忘死也要求学的那烂陀!两千多年前,这里是佛教的最高学府,整整延续了近千年的辉煌,却毁于战火。
那烂陀寺在古代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现在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那兰陀寺初建于公元5世纪左右,经过历代君王数世纪的支持与扩建,全盛时期的那烂陀寺据说藏书高达900万卷,在这里学习的僧人学生有一万多人。
玄奘、义净等高僧,都曾在著作中记录下那烂陀当时的风貌。玄奘法师写道,“伽蓝五十余所,僧徒万有余人”。在这里,当时已逾百岁高龄的戒贤法师收他为亲传弟子,亲自教授《瑜伽师地论》。
比玄奘法师晚40年来到这里的义净法师也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寺高三层,每层高一丈多,用砖制造。每一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寺中有三座图书馆,最大的一座图书馆有9层楼高。每天,这里有100多个讲坛同时开讲......
今天的我们,只能看到这些遗迹,但内心依然被这宏大的格局震撼着,依然可以感受到这座国际性的、最权威的佛教大学昔日的鼎盛。
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也是古代印度佛教最重要的弘法场所之一。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四处弘法宣扬教理,跟随的弟子常有数百人。他们没有固定休息的地方,白天在山边、树下学道,晚上在颓垣、破屋住宿。而竹林精舍是佛教历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专用的建筑物,可以说是后来佛教寺院的前身。
据《大唐西域记》卷九载,有一大长者迦兰陀,时称豪贵,以大竹园布诸外道。见到释迦牟尼佛后,深起信心,乃将外道逐出,在竹园中建立精舍,请佛居住。
精舍在王舍城北门一里余,用石头砌成,门向东开。佛陀在世时,经常在此居住,并说了数部经典,以导凡拯俗。佛寂灭后,弟子在此塑造了与佛真身一样大小的佛像。精舍东面有佛舍利塔,源自佛涅槃后,未生怨王分得舍利,带回之后虔诚供奉。阿育王时,又为舍利起塔,供养于内。附近还有迦兰陀池塘,至今,竹林仍然生长茂密。
灵鹫山
灵鹫山坐落那烂陀和菩提伽耶之间,当年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之后,就来到此处。这里山势奇特非凡周围都是一马平川,惟有此山以及跟前的几座小山挺拔而立。正峰峰顶矗立着一块岩石,形似鹫头,故名灵鹫山。
山顶有一座古平台,就是当年佛陀与众弟子结集、讲经说法之地,其中就包括了《妙法莲华经》。
通往平台的崎岖山路上还建有一座石桥,桥头立有汉字“灵山桥”石碑。山坡旁石窟很多,都是当年众僧居处修行所在。相传,其中就有摩诃迦叶、目犍连、阿难和舍利弗尊者禅坐入定的石室。
佛陀涅槃,正法久住。两千多年似乎也只是刹那,灵山一会还未散场。
菩提迦耶
从曾经的悉达多太子,到证悟的释迦牟尼佛,最关键的悟道就发生在菩提迦耶。
悉达多太子被父亲净饭王刻意屏蔽了所有世间疾苦,以免他如预言中的那样出家修行。但29岁的悉达多在一次出游时意外目睹了世间的生老病死,最终抛弃王位,四处求道,走上追求生命真相的修行之路。
当云游到菩提迦耶附近时,他先在森林中苦修了六年,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仍然不能悟得最究竟的解脱之道,终于明白,一味地苦修并非正确方法。他来到尼连禅河中沐浴,洗去一身积垢,随后攀着树枝上岸,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粥之后,便来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发誓如若不能大彻大悟,终生不起。
就这样苦思冥想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悟得了正道,从此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佛,就是真正的觉悟者。
从此,菩提伽耶便成为所有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昔日,释迦牟尼打坐静思的方寸之地,建起了大菩提塔,供奉释迦牟尼佛像。来自世界各地的僧侣和教徒们在此朝拜、诵经,并在塔前供奉鲜花以表达对佛陀的虔诚依止。
在这里,还有一座中国寺院——中华大觉寺。昔日,佛法与这里起源,传到中华大地;如今,佛法又从汉地出发,回到这片土地。一切,都是因缘和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