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函可入沈370周年暨冰天诗社复社座谈会于沈阳慈恩寺举行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8-06-11

揭牌仪式


座谈会


诸位专家学者纷纷发言


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大菩文化辽宁讯 6月11日,有着300余年历史东北地区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冰天诗社”以历史面貌重现沈城。


6月11日,是清初著名流人诗僧函可被流放沈阳“焚修慈恩寺”370周年,同时今年也是盛京名刹慈恩寺重修390周年。6月10日,沈阳市宗教局、沈阳文史研究馆于慈恩寺联合主办“纪念函可入沈370周年暨冰天诗社复社座谈会”,辽沈地区50余位文史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中央和省市十余家新闻单位进行了关注和报道。


座谈会上,诸位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对函可在辽海地区的文化贡献,给予充分评价。学者们对其作为清初流人代表,在苦难的流放境遇中尽显出的人性高贵,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学者们说,函可在12年的流放生活中,尽管冰天苦寒,遭遇一变再变,但其内心的高贵却未曾消蚀。凭着这种高贵,他抛弃物欲利益和功利得失,义无反顾地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上吟诗作赋,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火种。这种精神情怀,对建设文化高原,攀登文化高峰,对于辽海地区的文化繁荣,都具有非常之意义。


据悉,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慈恩寺将在组织好“冰天诗社”相关活动的基础上,邀请广东函可家乡在沈阳共建“函可纪念馆”,进一步弘扬函可的文化精神,为沈阳地方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掬一瓣心香。


函可,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早年寓居南京、北京两都,与天下名流巨儒切磋论交,声名倾动一时。崇祯十三年(1640)于庐山受戒,遁入空门,法名函可。明清易代之际,因撰写《再变纪》而获罪,于1648年6月11日被流放至盛京慈恩寺,成为清初第一位被放逐东北的流人,也是清代文字狱案第一人。


函可发配至沈阳慈恩寺后,在辽沈地区生活12年,直至坐化。他在12年里曾七坐道场,弘扬佛法,成为曹洞宗在东北地区的开山鼻祖。先后撰写各种体裁的诗歌1400余首,由后人辑成《千山诗集》21卷。同时还组织了东北地区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冰天诗社”,为推动东北地区的文化事业和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诗歌咏叹故国之情,慷慨悲凉。同时又以隽永的文字,集中反映了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既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又保存了许多史实,成为不可多得的兼有文学、史学、宗教、地方志等多重意义的历史文献。


相关新闻:

沈阳法库灵山寺住持隆悟法师率众朝拜北普陀寺

荣宝斋书画精品展亮相沈阳 含数十件大师真迹




编辑:妙文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