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帕松列龙庄勐出席大会并发言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8-10-29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帕松列龙庄勐

 

   大菩文化福建讯 2018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在福建省莆田市召开。论坛主题为“交流互鉴、中道圆融”,邀请海内外佛教界人士、学者等约800余位代表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帕松列龙庄勐出席大会并发言。以下为讲话全文:


    一、澜湄六国南传佛教法脉同源,搭建澜湄六国佛教交流合作平台具有法缘优势


    中国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国、印度等国地缘相邻,自古就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道。而南传佛教直接分别从泰国和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省已有上千年历史、交往密切、宗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同时,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傣族地区与南亚东南亚的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共同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使南传佛教发挥着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黄金纽带作用。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傣、泰、老、掸是我国的古老民族,约一千多年以前迁徙到东南亚、南亚各地,但他们古老传统文化的传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共同文化圈,语言、生活方式、饮食、服饰、丧葬、婚俗、传统宗教仪式、耕种方式、劳作方法、居住方式等都相同或类似。南传佛教能够在这个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这个文化圈为土壤和文化背景,至今依旧发挥重要作用。


    澜湄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交流紧密,在我国搭建澜湄六国南传佛教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好地与世界对话,能为我国“一带一路”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国际合作环境。


    二、我国南传佛教对外交往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利于澜湄六国佛教合作平台的搭建


    近年来,我国南传佛教僧团深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进行佛教文化交流,通过在我国南传佛教地区开创性地举行大型佛教活动、举办南传佛教文化论坛研讨、互派僧侣加强教育往来,加强了我国南传佛教僧团的对外交往力度。


    (一)2002年云南西双版纳总佛寺大殿落成开光庆典,开启中国南传佛教对外交往之路


    2012年12月12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总佛寺举行大雄宝殿开光庆典,曾邀请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泰国、印度、斯里兰卡、老挝、美国、韩国、斯里兰卡等国高僧到场祈福、盛况空前。这是中国南传佛教史上首次邀请国内外上百位高僧大德参加的盛会,由此我国南传佛教僧团与国外南传佛教寺院、学院等建立交往关系。


    (二)两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暨祜巴升座法会的举行


    2016年2月18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举办“首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暨帕松列帕祜巴升座法会”,来自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多国僧王参加。这是继1954年在缅甸仰光,有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十多个国家高僧约两千五百人集会后,多国僧王再次聚集,称得上是史无前例;同时,海内外十多个国家的佛教研究者及上百位高僧齐聚西双版纳,如此盛大规模的南传佛教盛会绝无仅有,中国南传佛教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17年4月9日,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举行“第二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暨祜巴升座法会”,来自国内及泰国、缅甸的国外南传佛教界高僧、专家学者,国内外僧侣百余人参加此次活动,增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南传佛教界的交流、增进了友谊和理解,深化澜湄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南传佛教的积极作用。


    三、以南传佛教文化为契入点,探索建立澜湄六国佛教交流合作平台


    (一)加强南传佛教文化(佛教历史、佛教经典、巴利三藏经典)研究合作,提高共同认识


    佛教在东南亚许多国家被定为国教,而佛教在其他澜湄各国中信仰人数也众多,如泰国、缅甸都有着丰富的佛教院校资源,吸引着本国及国外僧侣、佛教信徒络绎不绝前往学习研讨。如泰国玛哈朱拉隆功佛教大学、缅甸仰光国际佛教大学等,开设有丰富的佛教课程,每年世界各地的僧侣前往学习。泰国组织的巴利语等级考试、缅甸组织的巴利三藏考试,吸引着南传僧侣努力研习佛法,成就无上智慧。


    泰国、缅甸的南传佛教典籍丰富、佛教教育系统成熟,因此我国部分南传佛教僧侣也积极前往研修佛法,有不少法师获得了泰国的玛哈学位;也有法师从缅甸学习巴利三藏回国后教授课程。虽然云南西双版纳南传贝叶经中记载了部分南传佛教经文和典籍,但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相比,典籍依然缺乏,南传佛教文化的研究力度应当提升。


    通过建立澜湄六国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泰国、缅甸的佛教院校在南传佛教典籍的翻译、研究方面的合作,组织力量开展南传佛教典籍编译整理工作,将其系统地转化为民众可理解和掌握的文字,并按照西双版纳傣语、德宏傣语的傣族文字进行编辑,这样我国南传佛教文化的典籍会越来越丰富;同时,典籍翻译过程也是双方僧侣共同学习促进的平台,以文化交往促进南传佛教僧团的共同交流合作机制。


    (二)加强佛教教育合作交往,互派僧侣留学或合作办学


    我国南传佛教教育目前分为初级、中级及大专教育,云南省德宏州瑞丽菩提学校,来自德宏州及中缅边境的缅甸沙弥到此学习佛法;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云南佛学院西双版纳分院,来自西双版纳州及省内南传佛教信仰地区的沙弥到此完成中级教育;经过中级教育后,部分学僧通过成人高考后进入云南佛学院接受佛学院联合云南民族大学办学的大专班教育。十年多来,云南省佛教协会选派云南佛学院的优秀毕业僧,前往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家佛教院校读佛教文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对佛教典籍、佛教文化理论等都有了全面的学习,学僧同时也为中国南传佛教与国外南传佛教院校搭建了教育传播的桥梁。


    多年来,我国南传佛教界一直在研究南传佛教僧才的培养模式,目前国家已在筹建中国南传佛教的最高学府——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这是南传文化发展所需,也是南传佛教文化传承与交流所需。未来,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建设完成后,曾留学于国外的南传僧侣的学识将能全面发挥,而随着南传佛教典籍翻译的不断完善,也将吸引国外的优秀僧才前来我国学习,促进我国与各澜湄国家开展佛教学术课题研究。


    (三)促进信徒在佛教节庆、民族风俗活动的交往


    澜湄各国族缘相同、地缘相邻、共饮一江水、共同的南传佛教信仰,使得澜湄各国的佛教信众彼此交往甚多。每年,我国的南传佛教信众都会自发组织前往泰国、缅甸等国礼佛、参加禅修;在一些民俗传统节日,边境信众也会自发组织参加活动、听经闻法,南传佛教在民间活动中也发挥了应有的纽带作用。


    佛教节庆日,促进了佛教文化的深层次交流,如在泰国举办的“联合国卫塞节活动”,世界多国僧侣参加这一盛大的佛教盛典,分论坛研讨佛教文化,这对世界佛教文化的交融发展已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我国在条件成熟前提下,也将争取举办这一世界级佛教盛会,逐步缩小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南传佛教活动组织上的差距,从文化交流彰显我国实力。


    (四)佛教界通过举办研讨会、论坛等,提高佛教学术水平


    我国成功举办两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吸引了多国的僧侣、学者参与南传佛教体系的研讨,取得一定成果,缅甸、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多国僧侣代表曾表示,希望我国能继续举办高层次的南传佛教论坛,为各国南传佛教文化体系提供交流平台。


    南传佛教融合与创新,需要南传佛教国家在不断的交流、研讨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传承与发展,我国南传佛教界将继续发挥我国已成功举办二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的能力,未来计划每3年组织一次“南传佛教高峰论坛”,在南传佛教文化圈内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在云南省德宏州,每一年或两年举办一次中缅边境南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促进中缅南传佛教文化的深入交流,加强两国信众的佛教文化往来。通过佛教界内部的交流学习、通过南传学者与南传僧侣的互通研讨、通过信众的互通往来听经闻法,加强澜湄佛教文化圈内南传佛教学术水平的总体提升。


    云南省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佛教三语系俱全的省份,佛教文化的多元化、包容性,让佛教文化在这片祖国边陲的热土上发挥着其独有的凝聚力,而南传佛教更是由于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形成的深厚地缘、族缘和教缘关系,深深影响着虔诚的信众们爱国爱教,为边境的团结安定做贡献;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与澜湄各国的友好往来,通过僧团之间的讲经弘法交流、通过信众之间相互听经闻法促友谊,增进我国南传佛教与澜湄各国南传佛教国家的友好互通。佛教文化如使者一般,承担着文化外交的重要功能,国内外僧团互促学习、国内外信众友好往来,这样不仅有利于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有利于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密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间的民心相通,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社会基础,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建立澜湄六国佛教交流合作平台,南传佛教作为文化纽带,将增强我国与澜湄各国的佛教文化研究合作、增进僧侣互访学习、丰富南传学者智库资源,让我们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下,发挥南传佛教文化在澜湄各国中的共同信仰优势,促进澜湄各国民众民心相通、贸易畅通、互通往来,为我国打造国际新平台,增添发展新动力作出南传佛教界应发挥的作用。




编辑:慧空 责任编辑:李蕴雨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帕松列龙庄勐,菩萨在线,佛教新闻,最新资讯,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