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代高僧

唐代高僧:五会法师

大菩文化 2014-06-25 15:27:31

五会法师

 

    法照大师(公元767年一821年)唐代高僧,净宗四祖,五会念佛的创始人,人称“五会法师”。


  唐大历二年,师住衡州云峰寺。慈忍戒定,为世人尊崇。一日于僧堂用斋,在粥钵中看到五彩祥云,云中现出高山和寺院,在寺院的东北有一座山,山下有涧,在涧的北面有石门,门内有一寺院,名曰“大圣竹林寺”。后来,大师在用餐时再次在钵中看见五色祥云,云中现出众多的寺院,池台楼阁,妙好庄严,这是文殊菩萨和万众菩萨的道场。斋饭用完,上述景象才消失。大师以两次所见询问善知识,有一到过五台山的僧人说:“圣神变化,不可情测,若论山川势面,乃五台山也。”于是大师打算朝拜五台山。


  唐大历四年,大师在衡州湖东寺开五会念佛道场。五会念佛者,第一会平声缓念,第二会上声缓念,第三会非急非缓,第四会渐急念,第五会急念。系依《无量寿经》之文“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而创。感得祥云弥覆,云中出现许多楼阁,阿弥陀佛及二大菩萨,身满虚空。衡州全城的老百姓,都焚香瞻礼,欢喜踊跃。上述景象一直持续了四个小时。


  当天晚上,大师遇到一位老人。那位老人对大师说:你曾发愿朝拜五台山,礼觐大圣,为什么迟迟不去呀?说完忽然不见。大师遂于大历四年八月十三日,偕同道数人上路,朝拜五台。翌年四月六日,来到五台县佛光寺。其夕四更,逢见异光照身。大师询问该寺常住僧人:这是什么征兆?答曰:这是大圣文殊菩萨的不思议光,经常摄受有缘众生。大师听后,异常欢喜,即寻光而行。走了五十里,见一山,山下有涧,涧北有一石门,门前有两个童子,二童子见到法照大师,便问讯顶礼,在前面带路,把大师引到一寺院前,大师抬头观看,匾额曰“大圣竹林寺”,同钵中所见完全一样。进入寺内,来到讲堂,看见文殊菩萨在西边,普贤菩萨在东边,端坐在狮子宝座上,有无数菩萨圣众围绕,正在讲经说法。


  大师来到二大菩萨座前恭敬顶礼,问道:“末代凡夫,去圣时远,知识隘劣,障垢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菩萨开示:“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掸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师又问:“应当如何念佛?”文殊菩萨答:“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完,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同舒金臂,摩师头顶,为其授记曰:“你因念佛的缘故,能很快证得无上菩提。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欲快速成就佛道,应当修持念佛法门。”大师听后法喜充满,作礼而退。


  二童子送出寺门,抬头之间,寺院忽然消失。大师便在原处立了一块巨石,以资纪念。

唐代高僧:五会法师

 

    大师虽然多次见到瑞象,却没有告诉任何人。是年腊月初,师在华严寺,入念佛道场,回忆朝拜五台时,文殊、普贤摩顶授记的情景,决心绝食,克期取证,发誓往生西方净土。到七日初夜大师正念佛时,见一梵僧进入道场对他说:“你在五台山所见到的境界,为什么不传示世人?”言毕不见。第二天,昨日的梵僧又出现了,仍问昨日的话。大师告曰:“实在不是我故意隐瞒,主要是担心说出来后,世人不信,反招疑惑诽谤。”梵僧说:“大圣文殊菩萨现住五台山,尚且招人诽谤,何况你呢!你只要把你所见到的境界,如实普告众生,使见闻者,发菩提心,作为拔除三毒的因缘罢了。”大师随即将当时所见到的境界回忆记录下来,名曰《大圣竹林记》,流布于世。


    第二年,法照大师又带着江东沙门慧从和华严寺的僧人三十余人再次来到五台山立石标记处朝拜,瞻仰旧迹,顶礼再三,大众悲喜未已,忽然听到悠雅的钟声,节奏分明,众人更觉惊异不己,知道大师所见所记不虚。于是将事情的经过写于墙壁上,愿见闻者,共发殊胜道心,往生净土。


  后来,大师又在立石处,仿建一寺,仍然叫“竹林寺”。大历十二年九月十三日,大师与弟子八人在东台看见四道白光,尔后,奇异云彩遮天蔽日,浓云散开,看见五色通身光,光中有红色圆光,众人都清楚地看到了文殊菩萨乘青毛狮子。当时,天飘雪花,文殊菩萨的五色圆光,遍照山野河川。


  大师于是更加精进念佛,日夜相继,无有懈怠。一生有诸多殊胜感应,不胜备述。后来预知时至,一日谓众曰:“吾行矣。”端坐而逝。


  大师尝于并州五会念佛,感得唐代宗在宫中听到念佛之声,遣使追寻,乃见大师劝化之盛,遂召入京,封为国师,教宫人五会念佛,人称“五会法师”。日僧圆仁曾将此五会念佛之法带回国去,流传日本各地。


  大师曾撰有《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三卷,《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及《大圣竹林寺记》一卷流布于世。

 

 

编辑:慧超 责任编辑:李蕴雨
下载APP荧幕净土装进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