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三碗茶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慧东      时间:2016-11-30

茶具

 

    据宋普济《五灯会元》载,僧间保福从展禅师:“古人道,非不非,是不是,意作么生?”从展拈起茶盏。……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资福如宝禅师答:“饭后三碗茶。”可见,茶与禅具有很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茶被发现、利用以后,人们一直把茶看作是提神醒脑、去魔祛邪、宁静清雅、淡泊去欲、和睦互敬的文明饮料,它最终给人以一种品行道德的修炼,而作为人生一种信仰的佛教,正与此有很大的互通之处。佛教修行的方法是戒、定、慧。戒就是要僧人不饮酒,非时食(过午不食),戒荤吃素。

 

    定和慧,简单说来,就是要僧人坐禅修行。为此,就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戒规,又可以清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弥补“过午不食”、戒荤吃素的营养补充物,而茶的提神益思和生津止渴的药理功能,以及其所含的丰富营养物质,自然成了僧人的理想饮料。至于“饭后三碗茶,”当然还有消食的作用。

 

    佛教的坐禅饮茶,有确切文字记载历史的可迫溯到东晋。据《晋书·艺术传》载,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昭德寺修行时,“不畏寒暑”,昼夜不眠,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饮“茶苏”以防止睡眠。“茶苏”,乃是一种用茶叶掺果汁、香料制成的饮料。

 

    东晋名僧怀信,也乐茶为荣,在《释门自镜录》中道:“跌定清淡,袒胸谐谑,居不愁寒暑,食不择甘旨,使唤童仆,要水要茶”,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坐禅修行。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仿效,遂成风俗。

 

    唐著名诗僧皎然《饮茶歌消崔石使君》有:“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之诗句,他认为,饮茶能达悟,能得到佛的保佑。对唐代僧侣嗜茶成风,五代休贯曾作《题兰江言上人院》诗作证:“青云名士时相访,茶煮西峰瀑布冰。”自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乃至今日,僧侣饮茶、尚茶久盛不衰,除了佛教仪式和茶的作用外,最为僧侣称道的,乃是茶的德行所在。

 

    古人赞誉茶有“三德”,而唐刘贞亮进一步概括为茶为“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驱病气,以茶树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有鉴于此,饮茶自然成了“和尚家风”。

 

 

(文编:妙甜  责任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