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6-03-22

 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大雄宝殿(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藏经阁(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大般若经寄赠纪念碑(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黄檗宗青年僧会(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黄檗亭(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寺院风光(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寺院一角(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石碑(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寺院幽静(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林木葱郁(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天王殿(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寺院佛像(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佛像庄严(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寺院建筑(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钟鼓楼相对 (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殿宇宏伟(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翠竹环绕(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幽静静谧(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东渡僧人供奉碑(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清幽雅致(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缘起】

 

    中国佛教的特质是禅,兴盛于唐宋时期的中国佛教禅宗自六祖惠能大师开始一花开五叶,衍生出“五家七宗”,其中流传最久、影响最广的当属“临济宗”。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禅师曾于黄檗山依止希运禅师习禅并开悟,以后处处以弘扬黄檗禅法为己任。换言之,说临济宗是黄檗禅法的继承、延伸,最恰当不过。而这一切,都循着福建省福清市黄檗山的历史发展脉络而来。

 

    【历史沿革】

 

    唐贞元五年(789年),莆田籍高僧正干禅师于曹溪六祖惠能门下参禅悟道,一袭衲衣,飘然云游来到位于福建福清的黄檗山。观层峦叠嶂,群峰拱照;流泉飞瀑,萦绕左右。山上黄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宛如世外桃源。而黄檗性苦,顿悟师父临别赠言“遇苦即止”,缘指于此。于是,便于天柱峰下马鞍岭之麓结茅苦修,初名“般苦堂”。八年后,唐德宗赐名“建福禅寺”,遂于堂东绛节峰下大辟新址,增建殿宇。黄檗山中第一座伽蓝伴着青罄木鱼正式诞生。

   

    公元(804—820年),本邑人希运禅师(?-855年,《高僧传》、《景德传灯录》均记载其为福建福唐人。从其行止履历来推断以及地方文史记载系福清江阴半岛人氏)来到黄檗山剃度出家。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僧人后来会成为黄檗史上耀古辉今的绝世僧才。“黄檗山”后来也成为他的泛称,世人先闻“黄檗祖师”名尔后方知希运其人,进而了解到黄檗山的历史。原本鲜为人知的黄檗山,因而成为中外闻名的佛教名山。这正是籍“山因僧重,寺因僧显”的矿世因缘。这一时期,恰逢因避朝乱而隐迹佛门做沙弥的李忱(后来的唐宣宗皇帝)也来到黄檗山,与希运成为同参道友。俩人曾于黄檗山九渊第一的龙潭瀑布留下“观瀑联吟诗”一首。希运吟的是: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接道:溪间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希运由此断定李忱尘缘未了,志不在空门。果然,没过多久,李忱就回去登基做皇帝了。

 

    其后不久,希运也离开黄檗山云游参学去了。他先至浙江天台山,又到京都西安,蒙一老妪指点前往南昌参马祖道一(曹溪法脉嫡传法系)。到了南昌才听说道一已经圆寂,在前往拜谒祖塔时得遇守塔的道一弟子百丈怀海,经过一番对话,彼此心心相印,遂依止参禅,终于受法开悟。后于钟陵(南昌进贤)龙兴寺与当朝宰相裴休邂逅相遇,俩人一见如故,裴休作诗赞希运云:自从大师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西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拟欲师事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充分表达了他对希运禅师的钦佩之情。裴休在此记录希运的说法语录缉成《钟陵录》,后来裴休移官宛陵(安徽宣城),又迎请希运住开元寺,并记录希运说法语录缉成《宛陵录》。并称《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

 

    至此,希运禅师的禅法理论正式完成。《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被后世禅门弟子奉为参禅悟道的指路明灯,千百年来传承不衰。世人谓可与老子的《道德经》相媲美。后来,裴休于高安(今宜丰)鹫峰山建大禅苑,请希运禅师住持弘扬禅法。但是,希运禅师却对家乡的黄檗山一直念念不忘,因见鹫峰山形与家乡黄檗山酷似,于是便将鹫峰山改名为黄檗山,大阐宗风。“厥后所住名山,皆以黄檗名,盖酷爱兹山邃幽故也”(福清《黄檗寺志》序记)。其弟子义玄承旨于河北正定临济寺河北临济寺义玄禅师澄灵塔开辟黄檗道场,举扬黄檗宗风,“黄檗与临济”成为佛门荫盖天下的一株大树。

 

    尽管希运对家乡黄檗山的建设贡献并不大,却因他的影响使得两座黄檗山并传不衰,鼎盛时期住寺僧众均在千人以上。宋代灵舒居士游福建黄檗山所作的诗,对黄檗山的历史渊源作了概述:天下两黄檗,此中山是真。碑看前代刻,僧植故乡人。一宿禅房话,经时客路尘。将行更瞻礼,十二祖师身。黄檗山史上希运禅师的功德却一直是排在首位。 

 

    福建黄檗山建福禅寺唐宋发展至鼎盛,鸿庥禅师曾抗黄巢军于寺外九龙古树下,引劲向刃,从容赴死;身体屹立不倒,伤口处白乳逆流,感贼军至诚皈依,护道场于无虞。其后懒安、大安、月轮等禅门巨匠相继主持黄檗法席。

 

    宋绍兴年间(1131-1162),临济宗杨岐派善果禅师从湖南沩山来福建黄檗山住持,达10年之久,法脉一度重兴。元代祖庭浙趋式微,法脉几近淹没。

 

    明洪武23年(1390),大休祖师力邀莆阳檀越周心鉴作外护,重修殿宇,建大殿于法堂旧址,筑月台于其前,构东西方丈并前廊,香火盛极一时。嘉靖34年(1555年),黄檗山遭倭寇抢掠,寺院被焚毁殆尽,千年祖庭再度凋零。

 

    隆庆初年,(1567-1568),中天正圆祖师过此,见祖庭荒芜,不忍卒睹。结茅故址,志图兴复。自忖业大力微,非帝王之力难以成就。于是赴京恳请皇上御赐藏经以作镇寺之基,前后努力八载,未尝夙愿,寂于京都长荣茶庵。其徒孙兴慈、兴寿继承其遗志,钟志续请,前后历六载,终于得到到邑人内阁首辅叶向高之助,为之奏请神宗皇帝,“金殿御试,获庸高选”。志载:兴寿、兴慈二祖师于金殿上倒背《椤严经》如流,神宗叹为“和尚状元”。御赐《大藏经》678函,帛金300两,紫衣三袭、钵盂等物,并敕额“万福禅寺”,一直沿用至今。神宗皇帝特派御马官王举赍护藏经到寺安奉。“宣赫天章,照耀寰宇;万里海疆,莫不骇瞩。”

 

    第二年,叶向高辞官归故里,亲自为募集缘金,重建山门殿,并撰联:千古祥云临万福,九重紫气盖三门。以资记念皇帝赐藏施金隆恩,至此黄檗山亲承两位皇帝敕额授匾,成为千古盛事。也迎来了黄檗山的再度中兴。

 宏大庄严(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隐元禅师(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万福寺(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隐元禅师日本东渡图 (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祈世界和平(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隐元纪念堂(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隐元禅师纪念碑(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中国隐元纪念堂(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隐元桥(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崇祯年间(1630-1654),素有“临济东南三老”之称的密云圆悟(浙江宁波天童寺住持)、费隐通容(浙江嘉兴金栗山广慧寺住持)、隐元隆琦(时任广慧寺西堂)先后应邀住持黄檗山万福禅寺。特别是隐元禅师系福清上迳东林村人氏,二十九岁时出家于黄檗山万福寺,他先后住持黄檗山达十七年之久。隐元住持黄檗山期间,四处募集缘金,建大雄宝殿于旧址,重修法堂,藏阁(刷印楼)、钟鼓楼、禅堂、祖师、伽蓝、斋堂、库房、寮舍、山门等大小30余处。隐元禅师遵希运禅师为远祖,修订《黄檗山寺志》,将自己的法脉传承进行整肃,自希运至隐元为临济宗正传三十二代。于此大阐临济宗风,四方云衲望风而至,住持僧众逾五百人。为广大家风,隐元更将徒众迁往各地弘化,先后有也懒性圭住持莆田凤山寺,木庵住持雪峰寺,其徒孙元飞住持厦门虎溪岩寺,创“虎溪派”,宗风远传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元飞的四代孙仁智飞锡汕头南澳岛雄镇关创建叠石岩黄檗古寺,大阐黄檗宗风,成为潮汕地区黄檗祖庭。另外,隐元的法弟亘信行弥在黄檗山受法后,赴漳州南山寺弘化,创临济宗“喝云派”,法脉遍布厦漳泉地区。黄檗宗风,临济禅法,在一代名僧隐元的努力下,再现唐宋时期鼎盛之象。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63岁高龄的隐元禅师,应日本长畸兴福寺华僧逸然以及长畸知事的再三邀请,终于决定东渡日本弘法。他将黄檗山的住持让给弟子慧门如沛,以三年为约,率弟子三十余人,经莆田至泉州,转道晋江安海坐船至厦门并入住虎溪岩寺。同年6月25日,在郑成功的帮助下东渡,7月14日终于抵达日本长畸。

 

    隐元在日本凡十九年零九个月,以其高深的佛学造诣,精湛的学识,誉得了日本德川幕府和天皇的赏识,在京都宇治赐地建寺,隐元为表不忘旧,按照中国黄檗山万福寺的模式,在日本修建了日本黄檗山万福寺。为表达知恩报恩的理念,称日本黄檗寺为“新黄檗”,尊中国黄檗山为“古黄檗”或“唐黄檗”。“入寺是中国,出寺是日本”全新风格,成为日本佛教寺院中独一无二的靓丽风景。1661年,新黄檗山万福寺建成后,日本后水尾法皇请隐元祝国开堂,创立了日本“临济宗黄檗派”,简称“黄檗宗”。鼎盛时期,派下所属寺院达1400余座,信徒千万余人。与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的“临济、曹洞”三足鼎立,成为日本佛教发展的主流。隐元更被尊为“日本江户时期民族文化的大恩人”,圆寂前三日(1673年),后水尾法皇授其“大光普照国师”尊号。圆寂后,每隔五十年追祭法会又被多位日本天皇授予“国师”和“大师”尊号,备受殊荣。享保7年(1722),灵原天皇授予“佛慈广鉴”国师号;明和9年(1772),后桃园天皇授予“径山首出”国师号;文政5年(1822),仁孝天皇授予“觉性圆明”国师号;大正6年(1917),大正天皇授予“真空”大师尊号;昭和47年(1972),昭和天皇授予“华光”大师尊号。

 

    中国黄檗山万福寺发展至清乾隆年间(1736-1795)又趋衰微。住持清馥一度募化修复。1928年突遭山洪之劫,寺院损失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又罹火灾,千年古刹毁于一炬,藏经、文物焚毁殆尽。1957年和1989年政府分别对宋代保留下来的法堂进行了保护性重修,成为黄檗山引以为荣的历史古迹。

 

    国家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后,先后有妙贵、瑞淼、妙玄、仁辉、广济等住持寺务。中日亦恢复邦交正常化后。日本黄檗宗弟子开始组团前来古黄檗寻根礼祖。1979年,日本黄檗宗议会议长吉里井鸠峰为团长的“日本古黄檗拜塔友好访华团”一行前来古黄檗山拜祖,恢复了中断已久的中日两国黄檗山佛教的友好联系;1983年,日中友好“临黄协会”拜塔团一行前来谒祖,并立“日本黄檗宗开山隐元禅师东渡振锡之圣地”纪念碑,碑文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撰写。1992年,隐元禅师诞辰四百周年之际,中日两黄檗弟子千余人共聚一堂,举行了“隐元禅师诞辰四百周年纪念法要”,并出版了诗集、书画展系列活动,1995年日本黄檗宗护送隐元禅师木雕真身座像回祖庭供奉;1997年,日本黄檗宗、旅日京都华侨同乡会将六百卷木版印刷本《大般若经》赠送祖庭,安放于藏经楼中。以此纪念隐元禅师东渡传法布教的隆恩。

 

    随着中日两黄檗间交流的日益加深,黄檗山万福寺的重建工作被摆上了议事议程。1983年,黄檗山万福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1989年成立了“福建省黄檗山万福寺修建委员会”,由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任名誉主任,已故福建省佛教协会妙湛会长任主任,省及全国级开放寺院住持(监院)任委员,开始着手重建工作。此举得到了海内外华侨、日本黄檗宗大本山万福寺、黄檗宗信众以及国内信众,各界善心人士的鼎力支持。特别是印尼华侨陈子煌先生概捐善资860万元人民币,修建了自总门至大雄宝殿的所有建筑。日本黄檗宗大本山万福寺捐资180万元人民币,修建了禅堂、费隐亭、祖师塔院;日本黄檗宗信徒山罔容治捐资500万元人民币兴建隐元禅师纪念堂、回向堂及附属设施;日本京都旅日华侨同乡会捐资120万元人民币兴建法堂(藏经阁),并于1997年举行了主体殿堂重建落成庆典。中日两黄檗弟子共同见证了祖庭重辉的神圣庄严。

 

    至此,千年古刹玉宇重辉,法道庄严重启南天。2015年5月23日,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东渡日本的黄檗山名僧隐元大师,为新时期黄檗佛教文化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和广扩前景。

 

    【文化背景】

 

    临济祖源,黄檗文化;日渐成为世界佛教徒中千百万临济子孙瞻目的圣地;黄檗祖庭,祖道源流;必将成为世界各地黄檗道场朔本寻源的净土。黄檗山历代辈出的高僧如希运、义玄、鸿庥、懒安、大安、月轮、大休、正圆、密云、费隐、隐元在世皆以孝道为本,在僧则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宗旨。犹如群星崔灿,照耀四方。弘扬和传承黄檗佛教文化精神,将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开展国际交流的接力火炬,薪火相传,光照大千。21世纪,黄檗山万福禅寺在中央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彰显它的独特魅力和潜在价值。“黄檗晨钟”再闻寰宇,它将为世界带来和平、和谐之音;为全人类奉上无量福祉祯祥。


悲昇法师(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悲昇法师
(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个人简介】

 

    法名:释悲昇,号莲智,山东省维坊人氏,为临济正宗四十二代接法传人。

 

    1985年于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礼慈荫恩师落发出家,1987年经山西省佛教协会推荐入福建佛学院就读,后转闽南佛学院深造。其后遍参名山古刹,以广见闻。先后任北京市广化寺堂主兼僧值,后至中国佛教协会本部常住。1992年起至福建福清黄檗山常住,1998年起任黄檗山万福寺住持。带领大众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志在恢复祖庭。先后四次应邀出访日本,与日本黄檗宗弟子举行禅修、文化交流。广泛开展与东南亚各国佛教之间交流,先后随福建省、福州市佛教协会组团赴台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家参加学术研讨、佛教教务等活动。

 

    接待日本黄檗宗弟子古黄檗祖庭朝拜团百余个,二千余人。

 

    现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福清市佛教协会会长、政协福清市委员。

 

 

 

 

编辑:妙诗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