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诗佛笔下的仙山佛国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9-02-17


在成都平原的西南边缘,四座山峰组成的屏障守护着身后神秘无比的天府之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峨眉山因此得名


诗仙李白与诗佛王维都曾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留下了千古流传之作,仙山佛国也因此成为了极具文学价值的礼佛圣地。


《登峨嵋山》李白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息。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千百年来,无数人登上金顶,只为从七彩光芒中一睹菩萨尊容,诗仙李白也在其中


相传,公元720年,李白第一次来到峨眉山,借宿在普贤寺(如今的万年寺)内,与寺中的住持广浚法师聊得很是开心。受广浚和尚指引,李白多次来到峨眉金顶,希望一睹菩萨尊容,并作诗抒发自己的感受。




蜀国有很多风景秀美的山,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山山秀美,峰峰奇绝,浅溪幽兰,深壑白云,奔涌不停,恰如真正置身仙境。


至于这种仙境,在晴朗的日子里,当人站在海拔3077米的峨眉金顶之上,前有茫茫云海,后有阳光照射,就很容易出现这种衍射现象,产生映有人影的七彩光环。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李白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时隔四十年,李白在江夏送蜀僧晏上人入长安,离开家乡多年来,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即便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感觉与其一直相伴而行。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他带来了峨眉月,心中追忆之情跃然诗中。


《阙题二首》王维


山行原无雨,空翠湿人衣。


禅院云烟没,李白不可期。





诗佛王维与诗仙李白,虽处于同一个时代,却从未见过面。拜读李白的《登峨眉山》后,王维渴望与李白能在峨眉山相聚。


“禅院云烟没,李白不可期”王维怅惘地感叹,佛寺里的云雾影影绰绰,却不能等到李白。




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


自1979年峨眉山对外开放以来,作为普贤菩萨道场的峨眉山,弘扬传播佛教文化。数千载的华夏文明,积淀了峨眉山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璀璨的佛教文化。


公元四世纪,印度僧人宝掌和尚游历峨眉山后赞叹,“高出五岳,秀甲九州,震旦国第一山也。”(文:妙言 图:峨眉山)




编辑:妙文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