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莲峰山资国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5-12-18

天然莲座托起的资国寺(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千年古刹资国寺早课的钟声在清幽静谧的山谷里悠然回荡,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双)


故得“莲花曙月”之美名,被列入福鼎“桐城八景”之一 

(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佛光普照,不染纤尘,法轮常转,不改初心 (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双)


 世世代代,演教弘宗,日日夜夜,普度众生(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佛法不离生活”“易经不离自然”(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双) 


 莲峰法雨润天下,资国禅茶益身心(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资国寺坐落于福建省福鼎市莲峰山,始建于唐代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历今1155年。占地面积200余亩,现有常住200余人,现为宁德市佛教协会、“闽东佛学苑”、“佛国书画院”、“资国禅茶文化研究中心”所在地,“世界禅茶文化论坛永久会址”。近年来,资国寺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经过不断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一座集宗教、艺术、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园林式寺院,成为闽东地区颇具影响的佛教道场之一。

 

    莲峰山脉接太姥山系,江水环绕,峰峦环拱,状如莲瓣。每当曙月稀星之晨,层峦叠翠的莲峰山沐浴在圣洁的月光之下,千年古刹资国寺早课的钟声在清幽静谧的山谷里悠然回荡,感人肺腑,动人心弦,故得“莲花曙月”之美名,被列入福鼎“桐城八景”之一。

   

    相对海拔900多米的太姥主峰,莲峰山宛若绽放在大海上的一朵莲花,佛光普照,不染纤尘,法轮常转,不改初心。而被天然莲座托起的资国寺,又似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慈航,世世代代,演教弘宗,日日夜夜,普度众生。

 

    【莲峰山福寿园】

 

    莲峰山福寿园位于资国寺东南隅,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悲心普运匠心独运所建造起的一座佛教文化陵园。以令生者宽怀亡者安息,以使正法永续慈航普济。

 

    这里,青山环拥,草木葳蕤,花开似锦,蝶舞蜂飞。踏上庄严的石阶,跨入壮观的园门,但见一座龙头龟所驮起的石碑恢宏而神圣地树立起一部《佛说睒子经》。石碑背面则刻有弘一法师笔触空灵的书法名帖——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极目前方,一座气势磅礴的13米高七层级石刻经幢拔地而起。借三层白石莲花托座,雕琢精美的一部二十四孝典故、一卷浩浩《心经》、六方佛像、六方佛号直入云霓。据说,此经幢之高在同类建筑中属全国之最。此处为整座福寿园的中心,充分而圆融地展现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和佛教的济世精神。登上塔座,凭栏远眺,点缀于郁郁翠柏与漫漫鲜花中的墓碑尽收眼底——方正、椭圆、直立、斜卧,各具形态,丰富多彩。碑上多为名家书法以铭之,或潇洒俊逸或端庄大气。碑旁多为个性雕塑以附之,或精雕细刻或质朴简约。这里,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无不凸显着无穷的度众悲心与人文情怀,散发着无尽的文化气息与艺术魅力……其所独具的庄严与悲智,浪漫与朗丽,静谧与浩气,往往使人感怀不已,常常令人嗟叹不已。

 

    【佛教敬老院——弥陀村】

 

    针对我国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愿力广大,积极“践行人间佛教”,努力“打造人间净土”,为使更多的老年人回归美好的生命家园,近年来先后建起三期佛教敬老院——弥陀村。

 

    资国寺是我国首座创办养老院的寺院,目前正在将“弥陀村”推广到全国各地,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解压,让更多的老年人拥有健康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在老龄化社会的老年人生活中,资国寺养老服务与社会养老服务及家庭养老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支撑了老年人的生活与生命质量。

 

    弥陀村的理念:理清当下的念头,提倡生活中的净土。在这里,有佛法的熏修、三宝的加被,有完善的医疗保健、科学的营养食谱,同时又可以引导子女以正确的理念报答父母恩。在这里,精神是轻松愉悦的,身体是轻安舒缓的,卸去世俗牵绊,一心念佛,心地清净,人与教法相映,人与自然相契。

 

    弥陀村不仅具备生活、医疗等基本设施,还设有特殊关爱、看护房间,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为老年人提供中医保健,瑜伽及太极拳培训等养生服务。这里,既是一座完善的养老场所,更是一处适合老年人的修行道场,可以体验禅修及短期出家生活,可以接受花道、茶道、古筝、古琴等艺术熏习。这里还定期恭请法师讲解净土经典,举办精进念佛“佛七”,组织助念团,为临终者开示,引导临终者安祥往生等。

 

    即将建成的弥陀村第三期,设有白茶博物馆、朝山会馆以及禅修会员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弥陀村让您梦想成真!

 

    弥陀村是资国寺慈善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为有志成就佛道的信众提供的一个修行道场。弥陀村邀您与弥陀共住,为您祈一世吉祥!

 

    【普贤功德慈善会】

 

    为进一步融入社会慈善事业,充分发挥四众弟子在公益活动中的积极作用,2009年7月26日,资国寺成立了“普贤功德慈善会”。多年来,慈善会广泛开展慈善工作,扶贫济困、托孤安老、赈灾救援、送医施药、消灾解难、放生环保……同时,不断组织热心慈善的志愿者队伍,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慈善活动,在和谐社会、扭转世风、温暖人心、缓解社会压力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进一步彰显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教精神。

 

    作为集朝圣、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园林式寺院,资国寺积极践行“人间佛教”,努力夯筑“人间净土”。如今,这里梵音如潮,香客如织,可谓一爿清凉世界,堪称一片精神家园……恢宏壮丽的总山门,幽静娴雅的放生池、盆景园,雄伟庄严的大雄宝殿、玉佛殿、普门观音楼,巍峨壮观的禅悦楼、云水堂,夕辉尽洒的弥陀村,繁花似锦的圣公塔院、文化陵园,以及倾力筑起的由桐城直达山门的三公里公路,一一铺展着资国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历史巨制。

 

    【佛国书画院】

 

    1998年,资国寺成立起“佛国书画院”,在佛法弘扬与文化传承方面,表现出雄浑的笔力与非凡的意义。此间,经常组织海内外书画家进行文化交流,其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得奖项,多次为海内外展馆及行家所收藏。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富禅意,使佛教思想进一步走进生活,深入人心。


    佛教杂志《音声海》

 

    2001年,资国寺创办了佛教杂志《音声海》,以“树立正知正见,践行人间佛教”为编辑宗旨,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具有较强的通俗性、可读性与贴近性。创刊迄今,经过众多读者十数年的支持、厚爱、栽培与灌溉,《音声海》弘法利生风雨兼程,“普出无尽妙言辞”,“赞佛甚深功德海”,使更多读者自此了解佛法、认识佛法、接受佛法、运用佛法,让佛法成为优化生活、净化生命的有效途径。

 

    【印度朝圣之旅】

 

    印度是佛陀的故乡,佛陀出家、苦修、悟道、传法、涅槃等八大圣地是全世界佛教信众最向往的地方。朝圣如同见佛。多年来,资国寺组织的“印度朝圣之旅”,令无数有缘人得以追寻佛陀之应迹,接受如来之教化,体悟无上之加持,收获无尽之法益,从而坚定地走在佛光普照的菩提大道上,永不退心,永不止步。

 

    【资国武术】

 

    佛门武功,是一种修行助力。为了传承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1997年,资国寺开办了武术班。经过少林寺特聘教练的培训,学员勤学苦练,“禅武不二”。1999年3月,在福鼎市举办的“银芝杯”武术比赛中,荣获集体基本功一等奖。同年6月,在宁德地区武术套路锦标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同年10月,应邀参加了福鼎市国庆50周年文艺汇演。从而,使“资国武术”生发出深远的意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盆景展”、“根艺展”、“兰花展”】

 

    作为集宗教、艺术、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园林式寺院,资国寺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多年来,其极具理性的规划,颇具艺术的设计,使“莲峰妙境”妙不可言。而每年年初组织的一场“盆景展”、“根艺展”、“兰花展”,再次铺展起资国寺的无限生机与无尽活力。1996年,资国寺获宁德地区“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资国禅茶】

 

    资国禅茶是资国寺僧人种植、采制的茶叶,用以供佛、待客、自饮等,产自福建省莲峰山资国寺。资国寺所在行政地域福建省福鼎市是历史悠久的茶叶产区,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的故乡。福鼎白茶为中国驰名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是上海世博十大名茶。

 

    资国禅茶茶园坐落在山海相连、终年云雾缭绕的太姥山上。这里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海拔在600米以上,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茶园全部采用有机绿色食品体系管理,先后获得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家QS食品认证,原产地理标记证明商标。

 

    资国禅茶以佛教精神为引领,禅茶文化为手段,禅茶产品为载体开展经营活动。资国禅茶产品种类丰富,涵盖了茶叶、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化妆品、茶工艺品、茶具等六大类100多个品次产品。资国禅茶苑是资国寺集禅茶经营、禅修推广、佛法弘扬的重要平台。

 

    资国禅茶之旅

 

    禅茶,是一场生命的奇遇,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品之,可以在心灵深处升起淡泊的意趣,使人“醍醐灌顶”般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走进大自然,总会使人邂逅内心久违的宁静;置身资国寺,总能令人拾回生命原点的本真。资国寺每月组织的“禅茶之旅”,使来自天南地北的学员暂离俗世的缠缚与都市的喧嚣,游游山水,品品禅茶,住住寮房,吃吃斋饭,看看天高地阔,听听暮鼓晨钟,把自己宝贵的时间还给自己宝贵的生命。

 

    无我茶会

 

    “无我茶会”是茶会的一种形式,参加者自带茶叶与茶具。在这里,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在这里,没有茶叶的优劣之分,没有茶器的好坏之分,没有人我的高下之别。其创始之初,便与佛门尤其是禅宗同气连枝,密不可分。其精髓便是佛教的“无我”精神。千百年来,资国寺僧人在茶叶种植、制作、品饮的开创中,以禅茶的至味广结茶缘、广结善缘、广结法缘、广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心灵,温暖生命。从而缔造了烛照千古、影响一方的禅茶文化。每逢茶季,十方茶人茶友便云集在梵音缭绕茶香氤氲的资国寺。

 

    第四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

 

    2009年11月15日,“第四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的承办,使资国寺的弘法理念步入了世界佛教文化的前沿,“世界禅茶文化论坛永久会址”从此花落于此。

 

    世界禅茶雅会

 

    2014年4月28日,资国寺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世界禅茶雅会”。“莲峰法雨润天下,资国禅茶益身心”,雅会期间,贤志法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禅茶文化;韩国般若露茶道院、韩国古禅茶会、福鼎品品香、绿雪芽代表团等进行了茶道表演。

 传承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集宗教、艺术、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园林式寺院(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双) 


 世界禅茶文化论坛永久会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佛教国际友好寺院纪念碑(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双)


 贤志法师(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梵)


圣训长老

 

    【回响在历史天空的暮鼓晨钟】

 

    资国寺千年法幢高树。唐代叶庞、叶宠兄弟始建,宋代大全祖师重振,明代本邑夏姓先祖助建复兴。相传,鼎盛时期拥有九井十三墩。如今尚遗唐井一口、宋泉两眼,复有触手可及的宋明时代法堂基石,历历在目的历代高僧名家题咏,枝繁叶茂的千年铁树、明代桂树、清代槐树及柏树等,一一见证着1155年的风云变幻与历史变迁。

 

    “文革”期间,资国寺遭到史无前例的浩劫,1983年,宗教政策落实后,圣训法师率领僧众重返祖庭,继往开来,续佛慧命——重建天王殿、念佛堂,兴建五观堂、藏经楼等,再现古刹之风貌。2006年8月,17级超强台风“桑美”对资国寺造成巨大破坏,台风过后,在社会各界人士、护法居士的大力支持下,资国寺浴火重生,焕发出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


    资国寺历代高僧辈出。先有宋代大全禅师、北宋后期广照大师。清代,福钦和尚徒孙博忠上人当山住持,各届人士赠匾“法门领袖”。继博忠上人之后住持为宗任、昌住、融位等名僧。民国三十五年(1946),由福鼎县佛教协会理事长圣训法师任住持……上世纪九十年代,重返资国寺的圣训长老年事既高,乃将弘法寺务交与后贤。

 

    “身为佛子,当作佛事”。圣训长老依止弟子贤志法师自任资国寺监院以来,勇荷如来家业,不断领众熏修,积极开展各种法务活动。由此,莲峰圣境香火鼎盛,资国胜地香客云集——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国高僧护法纷至沓来,道场兴隆,法运宏开。此间,为了全面“践行人间佛教”,全力“打造人间净土”,贤志法师提出了“文化、教育、禅修、净土、慈善”五大弘法理念。即通过文化平台以弘扬佛法,通过人才培养以绍隆佛种,通过禅修培训以续佛慧命,通过净土法门使人了脱生死,通过慈善事业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1995年—2015年,是资国寺五大弘法理念广泛实施的辉煌岁月。

 

    法务篇——

 

    经常开展法务活动。法会为佛教仪式之一,又作法事、佛事、斋会、法要等,是供佛施僧与弘法利生的重要途径。每逢诸佛菩萨诞辰日、出家日、成道日等,资国寺均举行隆重而盛大的纪念法会。此外,这里还适时举办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千僧斋胜会等,不断播撒慈悲与智慧的种子,启动慈悲与智慧的力量,以此回向十方、布施十方、普利十方,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福满人间。


    文化篇——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余年,早已融入我国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资国寺充分发挥佛教和谐社会、净化心灵的作用,不断搭建文化平台,经常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令文化之树开满般若之花。

 

    教育篇——

 

    为了绍隆佛种、续佛慧命,资国寺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成立于1992年的闽东佛学苑,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为发展僧伽教育开辟了法身慧命的宝地,为各大佛学院校与全国诸多寺院输送了众多优秀僧才。同时,每年一度的“居士佛学培训班”、“圣训儿童夏令营”,为传播文明智慧的传统文化与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资国寺传统文化办公室的成立,为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效沟通与完美融合搭建起智慧的虹桥——运用易经的智慧来指导生活,通过佛经的智慧来圆满人生,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佛法不离生活”“易经不离自然”的至理。

 

    禅修篇——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禅修,已成为现代人摆脱压力、净化心灵的有效途径。资国寺全面普及禅修文化,适时创建“莲峰山禅修中心”,为禅修者提供了良好的修行场所。从“内观禅”的领修到“动中禅”的传授,使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国外的一批批学员获得了心性的升华,拾回了生命的本真。此外,还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禅修文化得到全面普及——定期恭请有经验有影响的禅师走进资国寺开办禅修营;定期前往北京、长春等地举办“都市禅修”等活动。

 

    净土篇——

 

    针对众生之众缘,资国寺十分重视净土法门的修持,大力弘扬净土法门。定期恭请法师讲解净土经典及俢证经验,及时解答修学者修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定期举办“念佛七”,通过共修,互相促进,勇猛精进;建立特殊关爱室与临终助念团,对临终者进行终极关怀,愿其安归净土,往生极乐。1998年佛教文化艺术陵园“莲峰山福寿园”与2005年“圣训长老福寿堂”的建造,使终极关怀做到了极致。

 

    慈善篇——

 

    慈悲济世、常行饶益是践行人间佛教的重要途径。资国寺充分发挥佛教在促进社会和谐、精神文明、文化繁荣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慈善事业。成立“普贤功德慈善会”,设立“圣训教育基金会”,适时开展不同形式的慈善活动,定期组织放生、护生活动。弥陀村(佛教敬老院)的建设是资国寺慈善事业的主体部分,是资国寺弘法理念的有效实施,其养老服务与社会养老服务及家庭养老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起到了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减压的重要作用。

 

    【现任住持】

 

    贤志法师,字法圣,196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鼎市白琳镇,1983年出家于福建省福鼎市资国寺。早年参学于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依止圣训长老,并亲近普雨大和尚、圆拙老法师等当代高僧,又得皈依师新加坡广化寺学航法师的亲授与栽培。先后就读于福建佛学院,中国佛学院。1994年毕业后曾在福建省佛教协会工作,后回至资国寺负责闽东佛学苑教务工作。1995年当选为资国寺监院。现为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宁德市佛教协会会长、福鼎市佛教协会会长、宁德市政协委员,兼任闽东佛学苑苑长、佛国书画院院长、世界禅茶文化论坛秘书长、普贤功德慈善会会长等职。20年间,贤志法师秉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与慈悲济世的精神情怀,广结善缘,广种福田,积极“践行人间佛教”,努力“打造人间净土”,大力倡导并全面实施“文化、教育、禅修、净土、慈善”五大弘法理念,创办佛教杂志《音声海》,创建普贤功德慈善会、资国禅茶文化研究中心,复建大雄宝殿、禅悦楼、云水堂、观音阁,启建圣公舍利塔、莲峰山福寿园、弥陀村敬老院……在建寺安僧、弘法利生的同时,全面推进多元化社会服务,使资国寺的建设与发展跃上了又一个历史新高度。


    贤志法师慧根深厚,道心坚固,上求下化,为法忘躯。多年来,先后开办起“莲峰讲堂”、“YY法音”,定期举办佛学讲座,适时进行佛法开示。同时,贤志法师还经常被请往寺外讲经说法,从烟雨迷蒙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塞北,从精英汇聚的公司到高墙铁窗的监狱,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之各行各业各级各界。其弘法之恳切,教态之亲切,语言之生动,释理之深刻,使人如沐春风,让人心开意解,从而令无数有缘人踏上了回归“家园”的菩提大道。

 

    【历代高僧】

 

    圣训长老,字大教,号省纷,俗姓孙,福建省福鼎市白琳镇人。光绪戊申年(1906年)十一月初四生于书香门第。12岁,圣训法师出家于福建省福鼎市资国寺,皈依宗颜法师,依止莲居大师。15岁于福州鼓山涌泉寺达本老和尚座下受戒。24岁在宁波天童寺为圆瑛老法师侍者。26岁到慈溪寺当知客兼维那。28岁在宁波延庆寺任写法书记。30岁当积善寺副寺。34岁,圣训法师回资国寺任当山住持,兼任福鼎佛教协会历届副会长、会长及名誉会长等职。十年动乱期间,圣师退避福鼎点头甘泉寺、孙店极乐庵、白琳光相寺等处,每天“劳动改造”,于逆境中坚持修行。幸赖信众保护,方得化险为夷。迨至宗教政策落实,在广大信众的拥戴下,受请至栖林寺,续佛慧命,弘法利生。1983年,圣师率领僧众重返祖庭资国寺。继往开来,振兴道场。整理文物,修建殿宇——重建天王殿、念佛堂,新建斋堂、藏经楼;迎来缅甸玉佛、泰国铜佛、香港藏经。举办各种佛事活动,奉行农禅并举方针……废寝忘食,不遗余力。

 

    长老一生,自度度人,勇猛精进。平日待人接物,不论高低贵贱男女尊卑长幼内外,悉皆平等。每日2时后起床,坐禅念佛,多闻力行,课诵《金刚经》数十年如一日。长老书法,笔力雄浑,意蕴深远,其深厚功底源于长年累月修习佛法抄写佛经之所成。复创办佛国书画院,以德艺感化众人皈依佛门。长老关心僧众成长,注重人才培养。新中国成立前,即送学僧入南普陀养正院学法。改革开放后,复将身边培养的德清、向庆、贤志诸师送入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福建省佛学院等处深造。学有所成的弟子或留在本处续焰传灯、演教弘宗,或去往澳洲、美洲等地行化一方。1992年,圣训长老创办起福鼎市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僧伽班,又倾其所有发起设立“圣训佛学教育基金会”——首献全部积蓄12万作为基金底数,并将九十寿宴贺仪礼金,悉数投作基金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长老年事既高,乃将道场弘法寺务交与后贤,自己专修净业。长老晚年,生活简朴,平日出入仿佛一名普通常住清众。

 

    2001年4月16日,圣训长老修行圆满安详示寂,享年95岁。荼毗当天,两万余信众在现场为长老默默送行。荼毗之际,其所呈现的瑞相,让人对佛法深信不疑。2005年,应十方善信与广大居士的深切发心与虔诚祈请,资国寺建起圣训长老舍利塔。此后,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纷纷踏上莲峰圣境,绕塔,献花,以表达对圣训长老的深切缅怀之意与无限敬仰之情。

 

    【圣训长老福寿堂】

 

    圣训长老纪念堂位于福建省福鼎市莲峰山资国寺内,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依山而建,恢弘大气,殿前石阶庄严肃穆,两侧长廊蜿蜒而上。壁廊为文人雅士咏赞圣老之作。正殿为长老法像瞻仰处。纪念堂后面之《心经》一卷,为圣训长老94岁高龄时亲手所书,笔力雄浑,意蕴深远,其深厚功底源于长老此生长年累月修习佛法抄写佛经之所成。圣训长老纪念堂开山动土之际,奇迹般地出现了“五色土”瑞相:一幅层次分明色彩鲜明的“五色山水画”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感叹:“宝地福人居,龙天降吉祥。”为使有缘众生同居宝地,共享吉祥,在舍利塔下面,资国寺又建起一座十方善信骨灰永久安放处——福寿堂。

 

    福寿堂由两层组成,总面积900平方米,所设福位数以万计。其设计之先进、结构之完美、用料之精良、建造之华贵,令人叹为观止。这里,佛号不断,烛光不息,呈现出一派极乐世界的无限光明与无比温暖。而且,每日有常住法师发心恭诵《地藏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回向给安置于此的善信居士,祈愿逝者安归净土,往生极乐。

 

    上层主供地藏王菩萨,两侧排列豪华福位。下层分别为单福位、双福位、家族群福位等安置区。其中家族群福位又分“福德家族莲位”(6位)及“慧德家族莲位”(12位)等不同类型。

 

 

 

编辑:妙善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