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四大菩萨的随身法物有哪些?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8-11-06

南无观世音菩萨(摄影:寂戒法师)


佛教传入中国后,派生出地位仅次于佛、有具体司职的菩萨信仰。随着佛教中国化进程的不断完善,菩萨信仰日益深入,菩萨传说故事也逐渐丰满,衍生出能够帮助信徒逃脱现实苦难,实现梦想并且分别代表大智、大勇、大愿、大悲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四大菩萨。而这四大菩萨随身法物也有着特别涵义。


一、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摄影:妙雪)


文殊菩萨,又称大智菩萨、妙吉祥菩萨和法王子。以五台山为说法道场。

 

人们常见的文殊菩萨圣像,是脚跨青狮,左手执持莲花,右手持如意(或宝剑、莲华等),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衣,飘逸且雍容华贵,柔和中带着雅静的天人像。狮子是兽中之王,有“狮子一吼,百兽胆裂”之说,因此经中常常将佛陀说法譬喻为“狮子吼”,形容佛陀的法音对众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把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座骑,则表菩萨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烦恼。


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放般若经梵箧,表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右手执宝剑,宝剑主要是智慧的象征或断灭愚痴和障蔽的觉识。喷焰的宝剑是智慧菩萨文殊师利的两大标示之一。右手的宝剑与左手所持莲花上拖着的《般若波罗蜜多经》与之相配。喷焰宝剑代表文殊菩萨敏锐精确的觉识,这种觉识可以断灭一切诱惑,揭示空性的真谛,譬喻大智慧好象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

 

文殊菩萨的智慧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要保持高度的理智,不可感情用事。佛门有句话说“慈悲用本,方便用门”;有智慧为先导的慈悲与方便,才能长养菩提,接引众生。


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摄影:谷嘉)


普贤为梵语音译,中文意为遍吉。普贤菩萨又称大行菩萨、普贤圣士。以峨眉山为说法道场。

 

“普”为遍及一切,“贤”为最极妙善,合起来就是诸德圆满之意。普贤菩萨左手举剑、法杵或如意棒,右手施无畏印或持金刚铃。金刚杵和金刚铃是普贤菩萨使用较多的法器,且这两个法器通常是一起出现的,金刚铃又称金铃。在密教之中又称做藏铃,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督促激励众生振奋精神,唤醒众生内心深处的向佛之心。佛教认为众生本体,性皆善德。也就是说三界六道之内的所有生灵的本心都是善的,只要加以引导,都能行善事,成佛法。普贤菩萨能够做为金刚杵和金刚铃的使用者,也就反映了普贤菩萨的佛法无边,愿力非凡。

 

《华严大疏》云:“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一即一切曰普,一切即一曰贤;又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一切佛的理德、行德,与文殊菩萨的智德、证德相对,也就是代表德与行。”德,据说普贤菩萨有延命之德;行,即普贤菩萨发的十大行愿,故菩萨的尊严号是“大行普贤”。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慎静重莫若象,所以菩萨喜欢象。白象是菩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因此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手执如意。


三、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摄影:妙月)


地藏菩萨是四大菩萨中愿行最为广大的菩萨,也是佛教中最具孝道的菩萨。以九华山为说法道场。

 

世人所见的地藏菩萨圣像一般为佛经中“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形”的出家人形像,左手持如意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莲花上,有些圣像头戴五方帽。所谓“明珠照破天罗网,锡杖振开地狱门”,说的就是地藏菩萨手上握着一颗如意宝珠,它预示着光明能遍照虚空法界,光摄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令他们都能离苦得乐,获得光明解脱。明珠也代表能满众生愿,能破众生之无明。地藏菩萨手里拿着锡杖,譬喻这支锡杖能震开地狱之门,救出在沉溺业海里受报的地狱罪苦众生,使其脱离地狱罪报之苦;锡杖另有警醒迷惘众生的用意。

 

地藏菩萨中的“地”是大地,“藏”是宝藏。用来形容我们的心地也含藏无量的宝藏。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地藏菩萨用孝道代替佛陀教化众生,并介绍地藏菩萨在无量劫前为婆罗门女、光目女时,为了救度生前造诸恶业而堕入恶道的母亲,而发大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四、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摄影:寂戒法师)


观世音菩萨又称大悲菩萨、观音大士。有32种不同的慈悲化身,以普陀山为说法道场。

 

多数寺庙供奉的海岛观音像,代表“回头是岸,立身成佛”的佛学理念。忿怒化身马头金刚也叫马头观音、马头明王,形象有八臂、六臂、二臂多种,火焰形怒发,头顶发髻中雕马头,身挂人头项鬘,长蛇盘身,表示镇压龙王之意。他是畜生道的部主,象征观音菩萨解救畜生道众生脱离苦难之意。

 

观音菩萨经常手持杨枝净瓶,又称杨柳观音。杨柳取其柔顺,象征观音慈悲救苦众生之意,有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之说。观音菩萨的净瓶中盛有净水,具有消灾免难的作用。所以,“瓶中甘露常遍洒”,表示观音菩萨常会救济众生的苦难。观音菩萨的慈悲,是真诚理性的爱心,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儿女,以爱心呵护,以智慧调教,是悲智双运的代表。


四大菩萨道场为中心的四大佛教名山的形成,是数百年菩萨信仰之传播与积淀的必然结果。是佛教徒基于信仰基础上的集体无意识的佛教营建活动的结果。观世音菩萨的仁慈博爱、关怀一切,地藏菩萨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文殊菩萨的甚深般若、广大智慧普贤菩萨的大愿大行,行持稳重,都能给予佛弟子修持以更多的启迪,四大菩萨随身法物就代表着佛教深意,而四大菩萨的确立,真正体现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编辑:妙清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