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佛教梵呗音乐及其价值功用

来源:天中学刊发布时间:2019-12-26

原标题:试论佛教梵呗音乐及其价值功用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历史悠久,寓意深刻,对人类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佛教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在当今仍然具有宗教传承及感化功能,对艺术创新及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对大众生活及社会和谐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佛教梵呗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其艺术特征


(一) 佛教梵呗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音乐起源于印度,在公元 1 世纪前后逐渐兴盛起来。梵呗是佛教音乐的一种,它从古印度一直流传至今,是具备吟诵性质的一种音乐,既有旋律又具有歌唱性。梵在印度语中有清净的含义,呗, 则带有赞颂的意思。《长阿含经》中说,声音具有“诚信、典雅、清透、深邃饱满、周遍远闻”这样五种特质就可以被称为梵音。


《华严经》说“以音声作佛事”,是指人们在听梵呗音乐时,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清净,并从那种与众不同的音响效果中感受到到虔诚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与感悟。这样的音乐在很多场合和活动中都会用到,它是供养佛的一种形式,也是佛教修行的方式之一。在佛教的各种法事活动中经常会使用梵呗音乐,如讲经仪式、六时行道、道场忏法等。作呗指的就是在这些不同场合中使用梵呗。


在中国,梵呗音乐也会被称之为“中国梵乐”。中国最早的梵呗歌曲是由曹植所创作出来的,他有一次游玩鱼山,在山谷中听到一种声音,声音很清晰但又有种悲伤的感觉,听完之后心中有所感悟, 就模仿听到的声音,依据《瑞应本起经》写成了梵呗乐曲,流传至今。后来的高僧在此基础上初步开创了中国佛教梵呗音乐。


中国的梵呗音乐吐故纳新,逐渐与中国本土的传统曲子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梵呗音乐艺术。弘一法师是近代梵呗写作的代表人物。1930 年,由弘一法师李叔同谱曲,太虚大师作词的《三宝歌》问世,这是中国史上第一首现代梵呗歌曲, 在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全曲歌词共有三段, 把佛教的三宝:佛、法、僧,以及教典的意义融入整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明,且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一经问世就被大众所接受,现在已经成为佛教最具代表性的精神歌曲,堪称中国佛教教歌。如今,在许多佛教的节日活动上,都会演唱《三宝歌》。


(二) 佛教梵呗音乐的艺术形式

佛教活动和仪式多种多样,音乐自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用于民间的通俗佛乐,二是用于法事的佛乐。通俗佛乐虽然有佛教的音乐主题,但因其旋律好听,已经不仅限于寺院或法会上信众的吟唱,而是广泛被公众所接受, 如李娜的《观世音菩萨》、黄思婷的《情缘》等。法事佛乐主要指在寺院和一些法会上,由信众们吟唱的佛教梵呗音乐。在寺庙里,僧人们每天早课与晚课时用唱诵的形式把这种音乐表现出来。法事佛乐唱诵的方式可以分为赞、偈、咒、白几种,在节日或庆祝活动时,还会使用打击乐器。


作为一种音乐种类,佛教梵呗音乐有区别于其他音乐艺术的特点。例如《华严字母》是中国佛教梵呗唱诵音乐中的一首经典曲目。这首歌的歌词来源于《华严经》中梵语的 42 个字母,在法会上诵读《大方广佛华严经》时,从第一卷开始每卷尾顺序、依次唱诵其中的 3 个字母,到第十四卷时将 42 个字母全部唱毕,然后再从第十五卷开始重新依次排列唱诵。即 42 个字母,每经过 14 卷重复唱诵一遍。


在演唱每一个字母时,都衍生出 12 个辅音,再加上副歌部分,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段落。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声乐套曲,旋律独特优美,音乐结构与众不同,现已成为中国梵呗歌曲的经典。


不管其形式如何变化,佛教音乐都会以“和、静、清、远、古、淡”等一系列审美特征而存在、发展,其精髓就在于通过诵唱梵呗音乐能让人达到一种弃恶扬善的境界。佛教梵呗音乐一般都具有庄重、文静、典雅、优美、深沉的特点,通过诵唱佛乐能让人产生不一样的宗教体验,能感受到佛乐的端庄严肃给人带来的内心安宁,能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光明、禅理带给人的清净之感。佛教音乐纯净、安宁的特点可以使人的内心得到升华与感化, 只要是用心的人,都可以从佛教梵呗音乐中领悟到佛的魅力,感受到心神平静。


二、佛教梵呗音乐的价值功用


(一) 佛教梵呗音乐的宗教价值

佛教梵呗音乐作为与佛教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结合的艺术形式,很自然地成了阐述宣传佛教教义、教理的主要手段,它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肩负着连接宗教情感、教义教理的重要任务[3]。佛教梵呗音乐独特的宗教功能与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歌词的内容主要表现普度众生的思想,鼓励人们修行、行善;二是采用梵呗唱诵的音乐形式来向大众弘扬佛教精神。


在长久的佛教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许多弘扬佛教的方法,但用梵呗音乐弘扬佛法最能为大众所接受,因为音乐不受年龄、性别、国家、种族的影响,用音乐的方法来弘扬佛教,比用重复的语言念诵更为简便,效果也更加明显。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因为无法忍受家庭暴力,最后决定离家出走,在外漂泊了多年后他遇到了一位高僧,就决定跟着法师皈依佛门。自此,他整日诵经念佛,听着一首叫作《六字大明咒》的佛歌, 并被其深深地感化了,最终打心底里原谅了他的父母,彻底忘记了过去的生活,潜心向善修行。《六字大明咒》歌词只有六个字:唵嘛呢叭咪吽,是由梵文演变传来的,但它代表着菩萨的慈悲与一切。


佛教音乐从古代传入中国,在漫长的时间流逝中并没有被掩埋,而且被世人广泛传唱,经久不衰, 直到今天仍然被人无数次地念诵,就是因为梵呗音乐对于宗教历史的传承始终没有改变。例如经典佛教歌曲《南无阿弥陀佛》全曲歌词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是佛教教内的一种专用术语,意思是“归命于阿弥陀佛”,诵读此语即谓“念佛”。“南无”是用梵文音译过来的词语[4], 意思是让佛教信仰者虔心归于佛祖,以此体现对佛的尊重以及对佛法的敬意,“阿弥陀佛”是大乘教佛名,是梵文 Amitabha 的音译。虽然如今关于这个音乐有多种唱诵版本,但都是在简单重复的旋律中, 带领大家净化心灵,进入清净之地,加深对佛法的领悟。


(二) 佛教梵呗音乐的艺术价值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音乐也异常丰富,有古代流传的宫廷音乐,宗教传播所用到的宗教音乐,还有文人音乐。佛教音乐属于宗教音乐的一种,在我国的音乐系统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保存了很多自身原有的音乐特点,还给我国的音乐文化带来了新的元素。


佛教音乐是一个巨大的音乐体系,梵呗是佛教音乐的最初之声,既具有传统民族艺术和审美价值, 又具有教育感化作用。这样的音乐,不用过多的解释与翻译,就能为所有人接受,因而人们不断从其身上汲取营养,并将之与现代歌唱艺术相结合,创作出更加美妙、更加通俗的新的音乐艺术形式,这表现出佛乐无比巨大的音乐价值。对于佛教音乐,只有继承与发展共同进行, 才能使佛教音乐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佛教梵呗音乐的社会价值

梵呗有天乐之意,自然淳朴,能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它是一种弘法的方式,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对人们静心养神有很大帮助。例如歌曲《云水禅心》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5]寄禅心于云水,仿佛禅就存在于这无尽的空山鸟语之中, 清新中不失庄严,淡雅中又不失通俗,完全表达了佛乐的高远意境,展现了佛曲的庄严清净。听着这样的佛乐,可以令人心境宁静、空灵、飘逸,摒除人性中的浮躁与贪念,净化灵魂。


现代社会环境复杂,我们都置身于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很多人面对诱惑渐渐变得浮躁起来。佛教音乐旋律平稳,节奏简单,重复吟唱和聆听可以使人内心平静,用心感受生活、感受人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稳定、平和、宽松的心态。例如佛教经典歌曲《大悲咒》,代表的是一种慈悲之意,代表着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救助世人,也是佛教修行的秘诀之一,在汉传佛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曲风格明显,旋律简单柔和,现在演唱的歌词为梵文音译,全咒共 84 句,每字每句都包含着正等正觉的信息和能量,音乐本身柔和动人却也不缺乏力量。佛教音乐中具有的淡泊宁静的人文境界和修身养性的人文精神很值得现代人学习,佛教音乐中产生的平和的情感心理可以消减差异、调和矛盾、消融对立等,对国家政治稳定、长治久安仍有积极意义,对当代建设和谐社会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佛教音乐自传入中国后,经过不断的融合和发展,吸收了中国历代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的优点,形成了以“淡、静、远、虚、清”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佛教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佛教音乐中国化的过程中,它也为中国本土音乐补充了新鲜血液。佛教梵呗音乐不仅具有独特的宗教功能与价值,而且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使人的内心情感趋于平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对当代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如此重要的精神文明遗产,我们应尽力去保护和继承。(转载自:肖丽艳 天中学刊)


编辑:贺雪垠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