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梵呗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9-12-27

原标题:什么是梵呗

梵呗,也叫赞呗,是以短偈形式赞颂佛菩萨的颂歌。“梵”,是清净的意思;“呗”指赞颂或歌咏。梵呗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后,古印度的佛教音乐很兴盛,后来随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当时称为“梵呗”。


根据南朝梁慧皎法师《高僧传》记载:从古印度传入我国内地的佛教音乐,凡是歌咏佛经的,无论是长行散文,还是偶颂的经文,都称之为“梵呗”。传入我国后,歌咏佛经中长行散文内容的逐渐被称为“转读”,而歌咏偈颂韵文的则专门称为“梵呗”或“赞呗”。


自佛教开始传入至三国时,在我国传播佛教梵呗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竺法兰、迦叶摩腾、支娄迦谶、支谦、康僧会、帛尸梨蜜多罗、支县龠、鸠摩罗什等。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康僧会有“菩萨连句梵呗”,并传“泥洹呗声”;支谦传“连句梵呗”;帛尸梨蜜多罗有“胡呗三契”和“高声梵呗”;支县龠传“六言梵呗”;鸠摩罗什作十首偈颂,赠沙门法和。《隋书.音乐志》载:吕光等攻灭龟兹国,将龟兹乐《于阗佛曲》等传入我国内地,对我国佛教梵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梵呗初入我国时,由于汉语、梵语语法结构、发音特点各不相同,无论是用中国曲调演唱梵语,还是用印度曲调演唱汉语,都很难配合协调,流通传唱十分有限。为了便于弘扬佛法,使梵呗更为广大信徒所接受,先贤大德尝试用中国曲调来配唱汉译经文,于是就有了中国化梵呗的诞生。


相传最早的中国化梵呗起源于三国时代。据《高僧传》《法苑珠林》等佛教文献记载,魏国陈思王曹植精通音律,喜欢研究佛经诵读,他游览鱼山时(今山东东阿县境内)听到清净微妙的“梵响”,深受启发和感动,于是就模仿它的音节,创作梵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成为佛教梵呗创作的典范,被后世作为中国化梵呗的起始。


此后,梵呗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历代,不断丰富、发展,流传到今天,演变成为我们汉传佛教现在普遍传唱的梵呗形式。


按照佛教传统,梵呗主要用于讲经仪式、六时行道(也就是后来的朝暮课诵)、道场忏法。可以说,梵呗是各种佛教仪式必不可少的环节,更贯穿寺院朝暮课诵的全过程,具有止息喧闹、庄严道场、清净内心、启发信心、赞颂功德、感通诸佛的重要作用。


演唱和听闻梵呗,可以获得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懈怠、音声不坏、诸天欢喜等种种功德利益。


中国化的梵呗是我国三大语系佛教僧众修行的重要方式,是弘扬佛法的重要载体,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宝贵结晶,是我国历代高僧大德的智慧精华,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具魅力的艺术瑰宝。(本文根据2019年6月12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法师在中国佛教梵呗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稿整理)




编辑:贺雪垠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