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禅师的故事(三十一)他梦想中的不只有开元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9-01-25

《我梦想中的福州开元寺》是本性禅师曾经撰写过的一篇文章,充分表达他心中的意愿,以及对福州开元寺的希冀与追求。


但,他梦想中的不只有开元寺。


2015年初在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本性禅师提交了四件提案,均与佛教走出去有关。在佛言佛,这好理解。但其中一件是《关于落实福州东禅寺异地重建选址的建议》。这是怎么回事呢?


提及福州东禅寺,会使人想到唐代诗人周朴的作品《福州东禅寺》:“瓯闽在郊外,师院号东禅。物得居来正,人经论后贤。瓟槽柳塞马,盖地月支綖。鹳鹊尚巢顶,谁堪举世传。”


历史上的福州东禅寺


福州旧时有东、南、西、北四禅寺。东禅寺建于梁大同五年(公元539年),是四大禅寺中建寺最早的。福州开元寺建于公元549年,是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但比东禅寺还要晚10年。新中国成立后,东禅寺被借用充当军火库。1952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军火库意外爆炸,东禅寺在爆炸中几乎完全被毁。与福州开元寺有如兄弟寺的东禅寺住持不得不回到开元寺,直至往生。1956年,福州市政府在东禅寺废墟上建起了福州锅炉厂。2004年,工厂被厦门一家企业并购。也就是说,东禅寺遗址在塔头路的福州锅炉厂(已搬迁的锅炉厂旧址)内。


历史上的福州东禅寺大雄宝殿


在本性禅师及四众弟子的呼吁下,2009年9月,福州市政府同意决定寻址异地重建福州东禅寺,并以“海上丝路佛教文化艺术博物馆”的方式呈现。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尚未落实重建东禅寺的新址。本性禅师的提案,不只是为了推动重现福州东、西、南、北四禅寺之景观,而是另有深意。


为什么重建东禅寺?是因为自北宋开宝四年(971) 雕印第一部大藏经《开宝藏》起,两宋官私共刻有5种不同版本的藏经。其中福州占2种,即福州东禅寺的《崇宁藏》6108卷、福州开元寺的《毗卢藏》6359卷。


历史上的福州东禅寺大雄宝殿佛像


北宋《崇宁藏》,又名《崇宁万寿大藏经》,是900多年前由东禅寺刻印的大藏经,也是我国第一部私刻大藏经,该经印完当年即进呈朝廷,故又称“崇宁万寿大藏经”。东禅寺开启了中国寺观通过民间集资的途径雕印汉文大藏经的先河,此后国内刻印的各种大藏经,基本都依循《崇宁万寿大藏经》。


福州东禅寺宋代刻印的《崇宁藏》


福州两座寺院刻印的大藏经,引起了各国僧人“冒鲸波之险”来福州访问求法。福州刻印的经书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至东亚。南宋末年,日本近江园城寺僧人庆政与行一、明仁等其他日僧来福州,迎请福州刊刻的经书回国。日本将福州刻的《崇宁藏》和《毗卢藏》合二为一,命名为《福州藏》。


《福州藏》传入日本,对日本的佛教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随后日本各种佛经开始仿刻出版,并从福州聘请刻书技师,负责雕刻。日本翻雕的刊本版式与福州原本一模一样。至今日本尚保存福州开元寺、东禅寺刻印的福州版大藏经。


1986年,福州开元寺等用重金从日本宫内省图书馆影印请回宋朝开元寺刻印的《毗卢藏》与《东禅藏》数千卷。


重建东禅寺,是赓续延绵不绝的法脉,更是传承世界尤其中华厚重而又精彩的文明。


正如本性禅师在《我梦想中的福州开元寺》一文写道:“有座具规模的佛教历史与艺术的展示馆,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南传、北传、藏传佛教的悠久历史,精彩的艺术,以文字以图片以实物……浓缩佛教历史,聚焦佛教艺术,使之成为真之殿堂善之殿堂更是美之殿堂。”


而东禅寺一旦重建,将成为“海上丝路佛教文化艺术博物馆”,我们相信它必将成为福州尤其城区东部宗教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重建东禅寺可以等,但“海上丝路佛教馆”不能等。在寸土寸金的福州开元寺内,本性禅师辟出装修了一个160平方米房间,通过实物和图片,将佛教的传播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作了介绍。各国僧人远渡重溟,艰涉鲸波,成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从公元后迄今,佛教依然是联结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国家间的重要文化纽带。


梵音海潮音,胜比世间音。2017年12月22日举行“海上丝路佛教馆”开馆暨揭幕仪式。


心目中装不下其他寺院,就建不好置身于的寺院。(文章节选自《心月孤圆》,由宗教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戎章榕为知名作家。)




编辑:果如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