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光法师:充分利用优势,发挥九华山在中日韩友好交流黄金纽带中的积极作用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9-12-17

原标题:慧光:充分利用优势,发挥九华山在中日韩三国友好交流黄金纽带中的积极作用

慧光法师:充分利用优势,发挥九华山在中日韩三国友好交流黄金纽带中的积极作用(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蕴雨)


一,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佛教文化渊源


“九十犹期日日新,读书万卷欲通神。耳聋不畏迅雷震,言笑能教远客亲。曾助新军旗鼓振,力摧谬论海天清。千年盲圣敦邦谊,往事差堪启后生。”


这是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的一首《九十抒怀》诗。诗中,朴老除了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旷达和通悟,更对自己一生中所做的三件大事做了简要梳理。诗的最后二句“千年盲圣敦邦谊,往事差堪启后生”,诗后的注解,朴老说:“新中国成立后,中日邦交以日本国内外逆流所阻,久未能恢复正常。余向日本友人建议两国佛教界文化界共同举行鉴真逝世一千二百年纪念活动。日方人士乃以一九六二、六三年为纪念'鉴真年间'称鉴真为'日本文化大恩人',形成全国规模的促进恢复邦交之运动。延续至一九六四年,为数年后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实现起到重大作用。”(1)

佛教于两千年前的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此后,逐渐由中国传播到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从而使中国成为北传佛教的文化中心。


唐天宝二年(743)鉴真率领弟子开始了东渡日本传法的伟大历程。十年之内,鉴真大师先后五次泛海,历尽艰险,遭遇一次次海难,一次次失败,却不改初心,终于于天宝十二年(753)十一月十五日,率弟子四十余人第六次在日本登岸,实现了东渡弘法大愿,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朴老诗中“盲圣”,即指六渡黄海,为弘法而不惜性命,竟至于双止失明的鉴真大师。


而在日本方面,长达一千六七百多年的历史上,为了前往中国学习佛法,日本同样亦有一批批仁人志士,宁愿冒着生命危险,航海来华,学习中国的佛法。如最澄、空海、荣西、道元等僧人。他们回国后,创天台、真言、临济、曹洞等宗。


值得提起的是,唐开元年间,朝鲜半岛之新罗(今韩国)僧人金乔觉千里劲进,渡海来华,并于九华山修道达四十余年直至圆寂。由于金乔觉的来华以及他以地藏菩萨示现,明清以后,九华山被称为中国佛教四大佛山之一的地藏菩萨道场。


纵观几千年中华文明史和中华佛教史,中、日、韩三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几乎没有间断,一代代僧人秉持慈悲济世,利乐有情的本怀,传播佛法,交流文化,演绎了一曲曲千古佳话。可以说,一千六七百多年来,佛教已经成为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同样也给日本以及亚洲各国人民造成极大的战争创伤,由鉴真大师等中、日、韩三国僧人建立起来的三国佛教文化交流也因此被迫中断。而至上世纪一九五0年,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至一九五三年后,朝鲜半岛南北分治,中韩两国佛教界的关系也一度中断,令人扼腕。


二,赵朴初,中日韩三国佛教黄金纽带的伟大缔造者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日、韩三国佛教界在赵朴初等老一辈高僧大德的共同努力,突破重重阻力,重启三国佛教界友好征程。


新中国成立,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中日友好,特别指示廖承志、赵朴初等做好中日友好工作。机会很快来了,一九五二年十月,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即在那次会议上,赵朴初居士代表中国佛教界将一尊象征慈悲和平的佛像请托与会的的日本代表转赠给日本佛教界。此事在日本佛教界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日本佛教界多次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佛教界表示忏悔,并表达了未能阻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表示深深悔意。自此,开启了中断多年的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的大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佛教交往十分频繁。赵朴初十几次率团访问日本,受到日本各阶层的欢迎,与日本佛教徒建立起亲如兄弟的个人情谊。日本的佛教徒们在赵朴初和平精神的感召下,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为和平事业而努力奋战。赵朴初曾赞美日本佛教徒:“各位的努力使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结成了一条象征和平的'金锁链',这'金锁链'牢固地将我们连结在了一起。”一九六三年,赵朴初发动中国两国佛教界和文化界、医疗界等共同纪念鉴真大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一九八0年,又发起迎接鉴真大师像回国探亲活动,更是将中日民间友好掀起了两次高潮,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的正常邦交。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也为老一代佛教界元老们所开创的中、日、韩三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一九九二年八月,中韩正式建交。十月十一日,应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的邀请,赵朴初对韩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参加了在汉城举行的东北亚佛教领导人和平会议。赵朴初在和平会议上发表演讲。在韩期间,韩国总统卢泰愚会见了赵朴初。   

 

一九九三年,赵朴初会长率领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出访日本,参加日本佛教界在京都举行的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活动。


这次的日本会议,韩国也派佛教界领导人参加。赵朴初会长在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中、韩、日三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自古到今已形成一条“黄金纽带”。


(2)这一形象的比喻,概括了三国佛教关系的过去和未来,立即得到韩国和日本朋友的赞同和共鸣。


经过三国佛教界代表的协商和筹备,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三国的代表105人出席会议,并有韩国、日本的朋友500余人列席会议。会议以“友好?合作?和平”为主题,旨在构建三国佛教的友好关系,积极推动三国人民的友好交流,维护东亚稳定,维护世界和平。


赵朴初会长在致开幕词时,形象地论述了三国佛教的友好关系,他说:“在地缘环境上,我们山水比邻;在文化习俗上,我们同溯一源;在宗教信仰上,我们一脉相承。有许许多多的纽带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在所有的这些纽带,有一条源远流长、至今还闪闪发光的纽带,那就是我们共同信仰的佛教。”


(3)回溯历史,佛教在中韩日三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中起着媒介的作用。可以说,佛教上的合作与交流是中韩日三国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他联系当前的世界局势,希望三国佛教徒要继承和发扬自古以来三国友好合作的传统,让这条黄金纽带“连接更多的国家和民族,为亚洲的繁荣和稳定,为人类的和平与幸福披精进铠,作大功德”。


(4)在这次大会上,日本代表团名誉团长中村康隆长老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这样概括三国佛教的关系:“就日本佛教而言,可以说印度佛教是它的父亲,中国佛教是它的母亲,韩国佛教是它的兄长。”


(5)而韩国佛教代表团团长宋月珠长老在致辞中说:“过去,我们曾遭受由于国与国之间理念与思想之差异而往来的历史痛苦。今天,我们召开如此盛会,终于迎来了开辟新时代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新纪元。”


(6)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的召开,引起了三国佛教界人士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时任韩国政府总务处长官徐锡宰先生,韩国民主自由党事务总长金德龙先生;日本自民党总裁河野洋平先生,日中协会会长白坊隆先生,日本友好人士大谷武先生、庭野日敬先生等知名人士向大会发来贺电,对三国间的这一盛事表示最密切的祝贺和关注。


由赵朴初居士发起,并得到日、韩两国佛教界积极响应的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三国领导人之间产生积极的反应,这正是三国佛教界大德们的意愿所在。也是在那次会议上,由朴老建议,今后每年举行一次三国佛教界的交流会议,由中、日、韩三国轮流举办。这一建议得到三国佛教界首领们热热烈响应。


一九九五年北京开启的三国间佛教交流会议,揭开了二十世纪中日韩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史上前无古人的新篇章,成为三国佛教友好交往以来发生的最为伟大的历史事件。大会所发表的《北京宣言》就人类共同关心的战争、环境保护、人心净化、道德提升等问题以及三国佛教界在二十一世纪的友好合作和交流等问题达成了共识,这在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史上是空前的。


此后,三国佛教界互派访问学者、留学生,在培养人才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举行学术交流会议,互相交换佛教书刊,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组团互访,朝拜佛教圣地,加深了相互了解,加强了彼此的友好关系;每年四月,三国佛教徒都在本国植树,借以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净化社会;选编三国佛教共同圣典以三国文字公开发行;互相派遣和接收修行体验僧人。这都是“黄金纽带”构想在现世的具体实践和显现。


中韩日三国佛教的友好交流,开始了东亚佛教文化交流的新时期。可以期待,佛教“黄金纽带”将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在世界日益多极化的新的国际形势下,为增进各国佛教徒和人民之间的心灵沟通和理解,为推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发展事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三,充分发挥九华山地藏道场的对外友好功能,为中日韩三国佛教界之间的友好交流做出新的贡献由赵朴初等老一代人所开创的“黄金纽带”不仅推动了三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也为三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建立起一道坚固的桥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经历了怎样的世间变化,三国间的这种“黄金纽带”牢不可破。吃水不忘挖井人,在今年的世界佛教论坛即将在福建召开之际,我们深切缅怀敬爱的赵朴初先生,向为三国佛教界建立起这一牢不可破的“黄金纽带”的先贤们表示最深切缅怀和由衷的敬意。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其源于唐代新罗(今韩国)僧人金乔觉(696—794)在华的全部修炼经历。金乔觉,又名金地藏,新罗(今韩国)王族。公元719 年,携白犬渡海来唐,千里劲进,最终卓锡九华,呈现诸多瑞象:“贞元十年夏,忽召徒告别,罔知攸适。惟闻山鸣石陨,感动无情;将示灭,有尼侍者来,未及语,寺中扣钟,无声坠地;尼来入室,堂椽三坏,吾师其神欤?趺坐函中,经三周星,开将入塔,颜亦如活时;舁动骨节,若撼金锁。经云:菩萨钩锁,百骸鸣矣!基塔之地,发光如火,其圆光欤?”众信徒根据《十轮经》所述,认定他为地藏菩萨示现。


(7)金乔觉在九华山的示现,让中国百姓对地藏信仰有了明确的对象和皈依。于是,九华山名声远播,以地藏信仰为主要内涵的九华山佛教大兴,寺庙纷纷建设,拜地藏者日众。九华山作为地藏道场初步形成。至宋代,九华山佛教更加兴盛,朝廷多次赐额,有宗杲等高僧卓锡,更有王安石等文人墨客游山,以诗记之,九华道场名声更显。明清两朝,是九华山作为地藏道场的巩固时期。两朝帝室大力扶持九华山佛教,明神宗两次颁《大藏经》,清康熙帝御书“九华胜境”,乾隆帝御书“芬陀普教”赐九华山等。九华山进入佛教最兴旺时期,最终使九华山地藏道场的地位坚固不移,也跻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列。九华山借地藏信仰而名声显著,地藏信仰也因九华山而传播天下。“地藏护持震旦,化洽无穷。”


(8)对地藏的崇拜,较早就出现于中国,并由中国东传日本与朝鲜半岛,但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

改革开放,为九华山的开放和开发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地藏道场九华山开始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为了加强三国间的佛教交流,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我的师父、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祇园寺方丈仁德长老与普全长老应日本佛教辨天宗宗务总长大森慈祥先生的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十天的参观访问。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安徽省佛教界及九华山佛教界首次出访。当天晚上,日本方面在辨天宗本部大厅举行的欢迎宴会,出席宴会的不仅有辨天宗及其他宗派的重要人物,日本众议院议长原健三郎也到会致辞,对中国使者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宴会在随和的气氛中进行。会上,两国僧人冲破了语言上的障碍,畅谈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介绍各自的佛教特点以及当前佛学研究的状况。


一九九六年九月至一九九七年七月,仁德法师又先后两次参加中、日、韩三国佛教代表会议,并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出席“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佛教代表大会”上发表《安徽佛教的历史及其现状》的学术演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韩建交,迎来了中韩两国友好交流史上新的历史时期。一九九五年,韩国佛教团体多次组织信众朝山团朝礼访华。新时期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开拓者,原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仁德法师曾率代表团先后八次赴韩国访问。一九九七年,安徽省对外友协和安徽省佛教协会向韩国赠送金地藏铜像安奉仪式在金地藏家乡庆州市举行。庆州各界八千余人参加了铜像安奉仪式。


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七年四月,九华山管理处和九华山佛教协会先后在韩国汉城、大邱和庆州二市举行了九华山佛教文物展,展览时间长达十个月,参观人数达到五十万人次。两国佛教界和学术界分别在九华山和汉城举行“金地藏学术研讨会”和“地藏法师国际学术研讨会”。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与韩国《佛教春秋社》以及韩国茶文化协会多次互访,开展文化学术交流。两国新闻媒体交流宣传资料,合作拍摄宣传金地藏的电视片,在韩国掀起了九华山热,金地藏热。可以说,金地藏为中韩文化交流树立了一座历史丰碑,为两国人民架起了友谊的金桥。


我作为师父的弟子和侍者,追随师父仁德长老对日本和韩国进行多次访问。以我的亲眼所见,无论是在日本京都还是在韩国汉城,日本和韩国佛教界给予中国同参以最热烈的欢迎,我也因此被中日韩三国佛教界之间这种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友好情谊所深深感动。


为了在九华山建立一座永久性的地标性建筑,由仁德法师发起,决定在九华山建一座九十九米高地藏菩萨大铜像。这一创意得到韩国佛教界的大力支持。经报请国家建设部,国家宗教局批准,九华山地藏菩萨露天大铜像工程立项。


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农历七月三十日,金乔觉圆寂日),九华山举行了大铜像建设工程奠基庆典法会,韩国嘉善(音)长老参加了奠基仪式。


大铜像工程于二00五年三月动工兴建,二0一二年七月竣工并于当年九月通过国家宗教局验收。二0一三年八月三十一日,经国家宗教局及中佛协批准开光,这一世纪工程终于圆满并正式对外开放。从申报到批复,从动工到竣工,历时二十余年。可以说,这尊屹立在中国九华山的地藏菩萨大铜像既是九华山地藏道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韩两国,乃至东亚各国佛教界之间的标志性建筑,是全世界所有地藏信仰者们共同皈依的对象。


四,不忘初心,把握机遇,化解挑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为世界和平,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在去年召开的中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的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人类作出的新贡献。


面对全球化、多极化迅速发展时代,人类不仅面临来自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而且必须面对来自人类生存危机的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的需要,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共同肩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在此形势下,继续打造和稳固赵朴初等老一代先贤大德们所构建的中、日、韩三国佛教“黄金纽带”,让和平与发展的理念继续为三国人民造福,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


近年来,由于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的错误做法,中日关系确实遇到一些新的挑战。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容否认,只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才是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应该拥有的立场和观点。二0一七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五周年,二0一八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四十周年,所有这些,都是中日关系向好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中日关系处于正常化的新的机遇。中日两国比邻而居,隔海相望,两国人民也有着友好的传统,发展世代友好关系是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对日外交方针,也是中日佛教徒们共同的心愿。我们必须把握好机遇,化解挑战,不忘初心,充分调动我们的智慧,把握好中日关系行稳致远的战略方向,让中、日、韩三国先贤们缔造的“黄金纽带”成为三国之间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牢不可破的黄金纽带,绿色的、长生的生命纽带。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中、日、韩三国之间,尤其是三国佛教界之间的友好交流已经有着一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三国之间唇齿相依,一衣带水,更重要的,三国之间有着我们所共同皈依的导师和宗教,这是三国间世世代代发展友好关系的基石和条件。赵朴初等老一代先贤大德以自己的智慧和对人类社会的慈悲大爱,准确把握了历史机遇,从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即建立起一条绿色的、牢不可破的“黄金纽带”。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学习老一代人的优良传统,延续三国间的佛教友好交流的优良传统,把握机遇,化解挑战,充分利用一切优势,形成合作稳定的机制,推动三国间的佛教向纵深发展,这是我们三国佛教徒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作为来自莲花佛国九华山的一名佛教徒,我愿和与会的大众一起,不忘初心,积极发挥九华山佛教对外开放的功能和特点,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为世界和平,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完)

注释:

(1)赵朴初《九十抒怀》

(2)1995年5月22日,赵朴初在“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北京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原载《黄金纽带》,华文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同上

(3)同上

(4)同上

(5)1995年5月22日,日本代表团名誉团长中村康隆长老在“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北京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原载《黄金纽带》,华文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同上

(6)1995年5月22日,韩国代表团团长宋月珠长老在“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北京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原载《黄金纽带》,华文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同上

(7)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

(8)唐法琳《辩正论》


编辑:王德智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