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法师:圆拙长老“持戒念佛”思想初探

来源:本性法师发布时间:2021-12-15

原标题:圆拙长老“持戒念佛”思想初探

圆拙长老 


一、 圆拙长老简介


圆拙长老,1909年1月3日生于福建省连江县,俗名贺道生,幼年聪颖好学,1926年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一中学,1927年任小学教员。1934年,礼体磬和尚为师,出家于莆田广化寺。翌年,在福州怡山西禅寺受三坛大戒。


1936年,圆拙长老考入了厦门南普陀寺的闽南佛学院,1937年转入青岛湛山寺佛学院学习,是年弘一大师受请于湛山寺讲律,圆拙长老为侍者,依弘一大师修学律宗。1938年他到苏州灵岩山寺,依印光大师修学净土宗。


1963年,他应邀至泉州开元寺,主持弘一大师纪念室创建筹备工作。“文革”期间,尽心尽力保护弘一大师遗留下来的佛教典籍与书法作品等珍贵文物,为30年后陈珍珍居士等主编出版《弘一大师全集》奠定了重要基础。


1979年秋,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落实后,在旅居印尼椰城广化寺圆禅法师等的大力支持下,应莆田有关各方的邀请,圆拙长老主持莆田广化寺的中兴修复工作,他面对重重困难,毅然挑起重任。六易寒暑,寺貌焕然一新。同时,长老高瞻远瞩,兴利除弊,将明、清以来作为子孙道场的广化寺,改为十方丛林。由于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领众熏修,整饬道风,从严治寺,莆田南山广化寺成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寺院的模范丛林,“一入山门长道心,南山风范见传承。”这是199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访问广化寺时作出的赞叹。


长老早年就倡印佛经三十余种,之后一直致力于佛经的倡印与流通。后来他创办了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印刷并向海内外结缘了大量的佛教典籍,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佛教的复兴和弘扬,做出了难得的贡献。


1983年春,长老为培育僧材,绍隆佛种,在党和政府等有关各方的支持下,与普雨长老、妙湛长老、传常长老尼等倡办福建佛学院,佛学院男众部设于广化寺内,女众部设于福州崇福寺。此举为当时僧才青黄不接的中国佛教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1988年,圆拙长老又应泉州有关各方之邀,并在新加坡宏船长老的大力支持下,不辞年迈,主持泉州承天寺的重建工作,同时于寺内创办广钦老和尚图书馆。


长老还不顾年迈,数次远涉重洋,到海外传戒弘法,并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增进海内外佛教界的沟通和友谊尽心竭力。


长老慈心仁厚,极力倡导、实践佛教慈悲济世的思想,一直积极推动佛教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1991年,长老赴美传戒归来,即倾其所得净资,捐建了泉州佛教义诊所。


1997年11月,长老安祥示寂于莆田广化寺,世寿89,僧腊64。当时,我服务于福建省佛协,随会领导去了广化寺,向长老礼敬并表达哀思。


长老生前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谘议委员会主席,历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名誉会长、福建佛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等教内重要职务。


二、圆拙长老“持戒念佛”思想探源


圆拙长老一生“持戒念佛”的佛学思想,源自他先后师从律宗大德弘一大师、净土宗大德印光大师的难得的人生学修经历。


首先,长老以律宗高僧弘一大师的言行教导来确立自己的僧格,严净毗尼,谦默恬淡。


佛教早在后汉就传入中国,但律藏的传译,始于三国。曹魏时期,印度僧人昙柯迦罗译出《昙无德(法藏)摩羯》(即《四分律》原本),开始为中国僧人授戒,故中国律宗以昙柯迦罗为初祖,奉《四分律》为根本经典。唐代道宣律师大力弘扬《四分律》,著《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分律删补随机羯摩疏》《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即著名的律宗三大部,对四分律做了定于一尊的诠释。因道宣律师在终南山传道,故称为南山律宗。唐宋时期,是律宗发展的最鼎盛时期,此后逐渐消沉。清末,散佚已久的唐宋律学著述又从日本回传到中国。


弘一大师出家前是一位名声显赫的才子,在诗词、书法、金石、篆刻、绘画、音乐、文学等领域均造诣极深,39岁时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弘一大师感叹明末以来戒律衰微,认为唯有学律、持律、弘律,才能使佛法住世。大师依佛教诫,深入律藏,精研勤修。他点校了《南山钞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等律部要典,著有《南山道宣律师弘传佛教年谱》《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随机羯磨随讲别录》等32种律学力作,成为接续和弘传南山律宗的一代高僧,赵朴老曾说:“近代中国佛教……其以律学名家,戒行精严,缁素皈仰,薄海同钦者,当推弘一大师为第一人。”


圆拙长老从弘一大师的言传身教中,深刻地体会到戒律对佛法住世的重要。圆拙长老重视戒律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自身修学严谨朴素,以戒摄僧,以及重视戒律教学、戒律人才培养等方面。


对于弘一大师教导僧青年应注意的“惜福、习劳、持戒、自尊”四项,他铭记于心,终身行践。他曾解释弘一大师所开示戒律的内涵:“戒律是一把尺子,是衡量自己的,而不是拿去衡量别人的。”圆拙长老不仅自身精严持戒,生活也简朴之极。因其简朴,以至我在福州法海寺初次见到他时,以为他是哪来挂单的一位老师父。当时,他穿着坏色粗衣,弯腰柱杖,而且,只有一位居士陪同,毫无架子。


为传承与弘扬莆田广化寺的宗风、道风,圆拙长老秉承弘一大师的遗志,按《行事钞》并参稽《百丈清规》,制定了丛林大纲,作为僧团的行事遵循,而且率先垂范,自己不当广化寺方丈。


上世纪80年代初,陆续有青年僧人来到广化寺,这其中就有后来的“南山学戒五比丘”,即界诠法师、性光法师、毅然法师、演莲法师、济群法师。


圆拙长老亲自为“五比丘”准备学戒的资料,由于当时经书匮乏,圆拙长老便带着他们抄写律宗南山三大部等重要经典,以及弘一大师留下的《行事钞资持记》。圆拙长老循循善诱地引导与鼓励,让戒律精神深植于学僧心中。如今,界诠律师等,已成为佛教律学领域的中坚力量。界诠律师住持的太姥山平兴寺,从一个山间小寺,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律学大道场,吸引了众多学习戒律的学子前来求学。关于圆拙长老与该五比丘的师生关系,我们可以参看济群法师《广化寺南山五比丘》一文,曾刊《法音》,读之,让人对圆老更加肃然起敬。


其次,圆拙长老1938年于灵岩山依止印光大师学习,对念佛法门感悟至深,信愿真切。


念佛求生净土的信仰在中国流行很早,东晋时期,高僧慧远就与弟子一百多人,在庐山东林寺结社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因此,后世尊慧远大师为净土宗初祖。北魏的昙鸾、隋唐之际的道绰和善导等高僧都大力弘扬念佛法门,净土宗因此不断发展壮大,唐宋以至明清,净土宗与禅宗成为佛教之中并驾齐驱的两大主要宗派。

 

清末民初,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挽救世道人心,一批高僧大德应世而生,其中就包括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的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闭关阅藏二十余载,学识广博,他留下的《印光法师文抄》等著作,被誉为“小三藏 ”,其文字应时应机,度人无数。印光大师亲证念佛三昧,在苏州灵岩山办念佛道场,粗衣淡饭,勤修净业,德行远闻四方。他临终预知时至,念佛往生。弘一大师赞叹:“大德如印光法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太虚大师赞叹:“师志行纯笃,风致刚健,亲其教览其文者,辄感激威德力之强,默然折服,翕然崇仰,为莲宗十三祖,洵获其当也。”


圆拙长老对印光大师极为尊仰,在灵岩山耳濡目染,深得念佛法要。他在灵岩山住念佛堂,一心念佛,数年之间,深获法益,确立了以念佛法门为主的修行思想,对印光大师“老实念佛”的教诲,深信切愿,终身矢志不移。他后来回到福建,在福州螺洲华严精舍,潜修念佛净业。


1952年,长老重返剃度出家祖庭莆田广化寺,一心念佛。


1985年,圆拙长老在广化寺佛经流通处,第一次倡印《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之后又不断印刷。此举在教内外都引起了极大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净土念佛法门在当代的理论阐释与信仰实证。


此外,圆拙长老对印光大师提倡的珍惜福报、念死、念无常等教诲,也都一一铭记并坚持践行之。


1997年11月25日,圆拙长老在广化寺安详示寂,中国佛协在唁电中评价长老:

圆公一生,悲愿宏深,

爱国爱教,为法为人;

严持净戒,难行能行,

禅净双修,解行并进;

中兴寺院,劳苦高深,

重树清规,立竿见影;

作育僧才,奖掖后进,

功德难量,典范犹存。

后人在他的塔铭里这样写到:

懿欤圆公,初侍弘公,

励志冰雪,戒德靡亏。

继至吴门,依止灵岩,

归心净土,万魔都芟。

东林芳躅,尚系人心,

南山弘轨,堕绪可寻。

懿欤圆公,愍慈沦堕,

律净二门,一肩担荷。


三、“持戒念佛”在今日广化寺的实践


1993年3月,福州崇福寺律学班开学,圆拙长老参加了开学典礼,参加的还有会静长老、传常长老尼等,当时,我从中国佛学院毕业,刚到福建省佛协服务不久,因为圆拙长老莅临,所以,我也与会领导一起陪同长老前往崇福寺。难得的是,这次活动,还留下了合影。今天,当我起草这篇小文时,那天长老穿着灰色布衣的形象又片段式浮现于我眼前。


图为1993年崇福寺律学研究班开学典礼合影,圆拙长老(前排右四),会静老和尚(前排右五), 传常长老尼(左五),本性法师(左四)等出席 


今年10月,各种因缘的汇合,我有幸进院升座广化寺,本性惭愧,修薄学浅,但为秉承圆拙长老重视戒律、弘修净土的“持戒念佛”思想,亦不敢有忘传承广化宝刹宗风,坚持早晚二时课诵、三餐斋饭过堂,每月初一、十五诵戒等。广化寺的念佛堂僧团,虽因疫情原因,人员减少,但亦常年勤修念佛,无有间断。寺院常住还安排每年举行两次佛七,其中,一次僧团自修,另一次僧俗同修。


今后的广化寺,我们将继承和发扬圆拙长老“持戒念佛”、“笃信因果”的思想精神,在环境上,争取进一步改造,成为园林的寺院,甚至是花园的寺院,有如《弥陀经》中描述的净土境象。


在教育上,争取进一步提高,有相对独立的佛学院教学大楼、教研中心,特别是坚持佛教中国化的教研中心,建设佛教教育中国化的基地;


在文化上,争取进一步培育,有寺院的历史传承展示馆、文物遗物陈列馆,敬畏历史、传承文脉,建设人文的寺院;


在慈善上,争取进一步精进,有注册的基金会,专业化地服务社会弱势群体,将佛教慈悲的精神更具体化,建设慈善的寺院;


在对外交往上,争取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与台港澳地区佛教界的互动,心灵融合,强化与东南亚、东盟、亚太乃至欧美等有关国家的民间交流,文明互鉴,建设国际化的寺院;


在硬件建设上,争取进一步完善,如西塔的重建,以使与全国重点文物的东塔交相辉映,建设莆田广化寺的新地标。


尤其,在信仰上、道风上、宗风上,争取进一步提升,一定要把持戒、念佛的修证法门落实到实处,保持该良好传统在广化僧团的实践中得到普遍的、稳定的、长期的传承,建设持戒的道场、念佛的道场。


圆拙长老曾为之艰辛付出的福建佛学院,今后,我们将以“一个中心”“两个理念”“三个传统”“六个建设”为构建方向和力量之源。


一个中心,即以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为中心,尤其是以推进我国佛教教育中国化为中心。


两个理念,即人本理念与人文理念。福建佛学院在这方面会有自己的坚持与弘扬。


三个传统,即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对外交往。


“农”,此指服务社会,利生事业。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所以用“农”字。“禅”,此指以戒为师,以法为依,修行戒定慧,修证家务。中国佛教,特质在“禅”,所以用“禅”字。农禅并重,也就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学修并重”“学修一体”,福建佛学院要善用法师数量较多与质量较高的优势,在多行修证的基础上,多做学术探索,多出学术成果。


佛教是国际性宗教,满是包容、开放、圆融、共生的元素。福建佛学院要发挥对外交往的地缘优势与资源优势,对此,有所作为。


六个建设,即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这文化建设中,核心是理论建设。这六个建设,事关佛教的自身建设,是加强佛教自身建设的铜墙铁壁,坚强堡垒。


圆拙长老 


斯人虽逝,而斯道长存,圆拙长老的浩浩慈风,永留遗范于世间,时刻推动着莆田广化寺和福建佛学院的行深致稳,行稳致远!作为广化寺的守门人、福建佛学院的园丁,我也非常法喜地成为其中一位持戒念佛的前行者。(文图/本性法师)


(作者简介:本性法师,中国佛协海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协常务副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莆田南山广化寺方丈、福州芝山开元寺方丈)

编辑:妙澄 责任编辑: 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