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行法师:浅谈“宗教中国化”问题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2-09-08

原标题:浅谈“宗教中国化”问题


作为一名基层年轻教职人员,这段时间,我也加强了对“宗教中国化”的学习,通过参考借鉴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全国宗教会议上的讲话,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2022年3月份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文章《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等相关资料,对宗教中国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宗教中国化的具体变现形式是什么,现谈几点认识。


01

科学把握坚持

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历史逻辑


1、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符合宗教生存发展的自身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要从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中研究和分析宗教的根源,不能单纯用精神性的因素去解释宗教现象。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种宗教的出现与其所处社会的发展阶段、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并形成不同的内涵和样貌。宗教能否长久地传承延续,又取决于宗教能否适应所处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一个从适应到不适应、再到新的适应的曲折演进过程。


2、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历史发展的自觉选择。我国现存宗教中,除道教产生于本土外,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是历史上先后由国外传入的。在新的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克服环境差异、观念冲突、制度矛盾、生活方式不同等困难,不断与时俱进与社会相适应。这个过程就是中国化,就像我们栽植物,适应环境,再生根发芽、开花。宗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始终是与中国的民众之信仰需求息息相关的,这种抓住中国各阶层民众心理需求的宗教传播与发展模式,就是宗教中国化的主要特征。


3、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总结党的宗教工作历史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帮助我国宗教适应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党中央指导和推动我国宗教界实行了重大改革。通过这次重大改革,我国宗教逐步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后,在巩固宗教制度民主改革成果基础上,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探索处理宗教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确立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宗教工作的根本目标,并取得积极成效,积累了促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宝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把握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分析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明确提出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开辟了实现途径。


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此后,在党中央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出了进一步阐述,明确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政策原则、工作举措、实践要求等,为新时代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02

坚持宗教中国化

应把握的四个立足点


“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论断,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就我个人理解,我认为搞好“宗教中国化”应把握住四个立足点。


1、“宗教中国化”的首要立足点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习总书记强调,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作为宗教界人士,我认为“宗教中国化”的首要立足点就是中国各大宗教要始终围绕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这一条主线,走与党同心、与祖国同向、与人民同行的传承和发展道路。


各大宗教拥有人类文明“向上向善”的精神共识,新时代下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拥护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中国宗教界应当凝聚一个共识那就是:爱国主义,就是坚定地爱党、爱社会主义!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中国宗教界可以充分领悟到红星何以照耀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表明,社会各阶层力量虽然纷纷展开救亡图存的努力,然而只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多少英灵沐血,多少可歌可泣!这段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并且从中不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习总书记曾深情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政党,社会主义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制度,这是在历史滚滚洪流下检验过的正道沧桑。百年政党的奋斗目标,也正是中国各大宗教的崇高使命。


得道多助,中国宗教界要想跟上当代中国的前进步伐,必须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宗教界要自觉成为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引导信教群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2、“宗教中国化”的第二个立足点是明确宗教的“中国属性”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中国的宗教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受境外势力的支配。


宗教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宗教的发展与其所处社会的发展阶段、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能否与所处的当前社会相适应,决定了宗教能否长久地传承延续。如果中国宗教忘掉自己身处何地,一律向外国宗教看齐,照搬照套外国办教模式,把外国价值观奉为圭臬,甚至甘愿接受外国势力的指令和支配,就会同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文化产生冲突,违背各族人民包括信教群众的共同意愿,是不会有前途的。


境外敌对势力、极端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就是要在我国境内培植同党和政府对抗的力量,把我国宗教引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背离的方向上去,以实现他们搞乱中国、阻遏中国、颠覆中国的政治图谋。中国宗教界要自觉主动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宗教自主权利,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干涉和渗透,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宗教交流。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促使我国宗教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同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防范一切“去中国化”“逆中国化”现象,化解重大风险,坚持走自己的路,在中国道路上实现自身价值。


3、“宗教中国化”的第三个立足点是全面提升宗教法治化水平


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依法治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原则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政教分离,坚持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实施,坚持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要保护广大信教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


中国宗教界无论是教职人员还是广大信教群众,首先是国家的公民,其次才能定义为信仰某种宗教的信教人士。没有法外之人、法外之地、法外之教,所有宗教团体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国家依法管理,把握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建立依法管理、民主办教、社会监督相统一的管理体制机制。


要推进“宗教中国化”,中国宗教界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必须要树牢国大于教、国法大于教规、教民首先是公民的普遍认知,培育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要完成作为一名国家公民所应承担的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自觉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坚决抵制邪教,坚决抵制披着合法宗教外衣的教内邪教。


4、“宗教中国化”的第四个立足点是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


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我国现存宗教中,除道教产生于本土外,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是历史上先后由国外传入的。宗教中国化,本质上是文明交流互鉴结出的硕果,纵观中国宗教的历史,就是一部立足中华大地,融汇中华文明,不断探索适应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的历史,中国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在当下,习总书记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中国宗教对教义的阐释,应当运用中国语言、中国表达方式,从外在形式到精神内涵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的理解和思考。以佛教为例,观念认同、制度适应、生活融合是历史上佛教中国化的三大途径。自东汉明帝迎请佛教正式传入中国起,佛教典籍在传译过程中,既有梵僧来华也有西行取经,典籍内容经过国家译经道场翻译,形成今天的流通版本。


此外,还在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中国气质,在建筑、服饰、音乐、雕塑、绘画、装饰等方面体现了中国风格。比如,观世音菩萨由从大丈夫相逐渐女性化的造像演变;汉传佛教在信仰层面认同中华文化观念,适应礼制要求,从而创造出忏法等信仰仪轨;在思想观念层面整合儒道思想,经过南北朝佛教学派的诠释,从而形成隋唐宗派佛教;在制度层面适应儒家伦理、礼制规范,经过四分律宗的阐释弘扬、禅宗的创造性转化,形成丛林清规;在生活层面,僧众通过农禅并重等修行和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修行方法与寺院经济,在饮食制度上从梁武帝时期开始吃素习俗,等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与各宗教教义教规有许多相近、相通和契合之处。在全国宗教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推动宗教道德与中华传统美德的相促相生,不但符合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而且形成于家为国、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03

更加自信、更加自觉地

落实宗教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对我国宗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宗教在当代中国传承发展,要实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同频共振,必须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不断增强宗教界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论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实现增强政治认同更加自觉、融入中华文化更加自觉、适应社会发展更加自觉。


1、增强政治认同更加自觉,必须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高举爱国爱教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始终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确保推进宗教中国化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2、融入中华文化更加自觉,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宗教本怀、发扬优良传统、融入时代精神、体现中国特色、服务当代社会,更好发挥宗教净化人心、涵育道德,启迪智慧、传承文化,改善人生、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反对宗教狂热和极端思想。


3、适应社会发展更加自觉,必须注重发挥宗教界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遵守和维护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坚决抵制违规违法宗教活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服务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4、坚持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尤其是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宗教教育体系。自身建设是宗教健康传承发展的根本,是宗教发挥积极作用的根本,也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根本。中国宗教界要努力建设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要坚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搞好人才队伍建设。


5、加强各大宗教间的交流学习,深刻把握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研究、把握、遵循宗教中国化的客观规律,是确保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必然要求。要深刻总结、认真汲取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通过调查研究、经验交流等方式总结各地宗教界在新时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新做法、新成果、好经验,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不断研究、总结、把握和遵循新时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普遍规律,自觉抵制将宗教世俗化、庸俗化、商业化的错误倾向,避免拔苗助长、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等错误做法和倾向,确保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取得不断胜利。


总之,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中国宗教界应当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共识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紧密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中国宗教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联系在一起,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文作者:广行法师,中国佛学院法师,十堰市郧西县观音禅院住持,博士)

编辑:果游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