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生活禅契理契机地推动了佛教文化的发展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4-01-13

 楼宇烈教授(资料图)

 

    净慧老和尚,是我们教界的领袖,也是我们学界的忠实的朋友。那么在他去世百日左右的时间,我们来举行这样一场研讨会,我感觉到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的佛教几经坎坷,尤其是在近代,经历了很多次的磨难。1949年以后,又是多次的受到冲击。一直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来重新振兴我们的佛教文化,而且来促进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呢,我觉得净慧长老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在刚开始恢复我们宗教活动的时候呢,他就开始主笔我们的《法音》杂志,《法音》杂志在改革开放以后啊,可以说是在佛教界里面,最有影响的一个佛教刊物。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那我觉得,净慧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契理契机地来推动佛教文化的发展。尤其在他1993年,提出了“生活禅”这样的理念,我觉得是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纪。

 

    “生活禅”当然在他的推行的过程中间,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管是教内,还是教外,也都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的。但是净慧老和尚能够坚持这样一个理念,而且把它落实到各种各样的实际的活动中间去,比如说,举行生活禅的夏令营。这个大概也是在佛教界,具有一种开创性。向年轻的一代来传播佛教文化。

 

    我觉得生活禅这个理念,应该说是符合大乘佛教和我们中国佛教的一个根本的精神。我们讲,大乘佛教,他就要普渡众生,众身他就在现实生活中间的众身。所以他必须在现实生活中间,我们去引导他。尤其是净慧老和尚,秉承了赵州和尚的理念,赵州和尚呢,告诉我们怎么来学佛,怎么来参禅,赵州和尚的回答是,做本份事。所谓做本份事那就在我们当下,我们做什么事情,我们就把这些事情,把它做好。这也就在现实的生活中间去修行。所以净慧老和尚就提出,“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把修行和生活打成一片。我觉得这个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根本的精神。

 

    在《维摩诘经》里面告诉我们,世间性空啊,即出世间。所以我们不是到世间之外,去寻找一个什么样的出世间,不如在这个五浊世间之外,去寻求一个清静的世意见,而是让我们看清楚了这个污浊世间的,它的实相。那么我们就升华到了一个清静的世间。所以,世间性空啊,即出世间。所以我们是要让芸芸众生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间,去认识到,这样的世界的本质,出污泥而不染,这正是我们佛教,最推崇的,圣洁洁白的莲花的精神。

 

    所以我觉得净慧老和尚来提倡“生活禅”的这样一个理念,是有深远的意义的。是发展了我们大乘佛教的精神,悲智双运。而且,我认为净慧老和尚,很智慧地用现代人们,所能够理解的以及也可以说是最为向往的,语言来阐发悲智双运这样的精神。那就是老和尚提到的生活上的理念,“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智慧是要我们觉悟,慈悲就要我们奉献,所以把这两个精神用现在人们最熟悉的,明白易懂的语言,给阐发出来,我觉得这是我刚才提到的契理契机的法门。

 

    而且老和尚作为禅宗的传人,作为临济宗的传人,我想也是最充分的来发扬了,我们禅宗的精神。那就是六组慧能在《坛经》里面揭示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这样一种精神呢,我想真是生活禅理论的一个根据。

 

    所以我,我在一次柏林禅寺的纪念净慧老和尚和关于禅文化的讨论会上,我就说,我们今天的法师们、学者们,能够更好的去传播净慧老和尚的,把这个生活禅的理念。要坚持下去。我们现在生活禅已经举行了二十届,我说我希望看到三十届、四十届,把这样的精神呢,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我想我们的佛教文化,才能够扎根在,我们的生活中间,我们的社会中间,我们广大的人群中间。

 

 

编辑:妙诗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