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农禅并重”的佛学理念

来源: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9-05-26

3.jpg

田间锄地劳作


对于“农禅并重”在田间锄地劳动如何就能“成佛作祖”这个问题,中国佛教史实际上大致有三个维度的阐发和演绎,其中一个则为:佛学理念。“空有不二”或“世出世间不二”,也就是世间法即出世间法,担水劈柴吃喝拉撒睡皆是禅。

 

基于此,不但“除草”“摘茶”和“锄地”等农活是禅,少林寺的打拳也是禅。你如果不反对拳是禅,那么也就没有理由怀疑农是禅。“空有不二”乃是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石,无论是中观还是唯识,抑或是后来的密教,对此都有深入的阐发。


所谓“空有不二”,若落实到现象层面,就是表面上看来似乎没啥关系甚至正相反对的两件事,却能在一定的境界上“相即圆融”在一起,比如天台宗所说的“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三谛圆融”和“止观并重”等,禅宗《坛经·定慧品》中所宣扬的“定慧不二”,实际上都是“空有不二”思想的体现,而且本文所说的“农禅并重”亦不例外。


“农禅并重”中的“农”解释为农业劳作,实际上,在中国佛教史上,广义的“农禅并重”,其中的“农”,不仅仅是指农业劳作,而且还包括农业劳作的对象和场景,比如田间地头、花草树木等等,因为从佛教“缘起论”的角度看,无论什么样的农业劳作,光有劳动者乃是“独木不成林”的,劳动实际上是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场景、劳动对象等等“众缘和合”而成的。


所以,从“缘起论”的角度看,所谓“农禅并重”乃是指农业劳作本身及其对象和场景都因为佛教“空有不二”而与佛与禅“相即不二”。若从现代“深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农禅并重”或“农即禅”的观念实际上就是“生态即佛教”或“生态本身即是佛教”的“生态佛教”,因为我们现在所谓的生态,实际上就是程度不同地与农业相关的种种自然要素的集合。


“生态佛教”这个理念,若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翠竹黄花本身就是佛,既然本身就是佛,那么你还有必要去砍掉翠竹铲掉黄花来建什么庙立其他什么佛吗?把翠竹黄花当佛供起来不就是对生态的最有意境的保护吗?如果我们把“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在空间上扩大再扩大,那就是苏东坡的下面这首题为《赠东林总长老》的诗,曰:

溪声尽是广长舌,

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

他日如何举似人?

(文:陈坚)




编辑:施琪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