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明:五祖为栽松道者后身传说的由来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2-12-17

  在五祖师戒后住持五祖寺的为其门人五祖山秀禅师,秀禅师生卒年不详,在白云守端嘉佑七年(1062)到黄梅时,他有可能仍在担任住持,可惜在守端语录中找不到当时五祖住持为谁的线索,然为秀禅师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是黄龙慧南门人五祖晓常,则与守端为师兄弟,守端似乎应当有所说明。


    在此前的《天圣广灯录》中,没有五祖为栽松道者的记载,而在嘉佑年前成书的《传法正宗记》中,也没有相关说法,表明当时这一传说虽然有了,但还不够普及。


    栽松道者传说的出现,应该是在五祖师戒之后,五祖秀禅师住持之时,具体时间当在仁宗朝宝元、康定至嘉佑年间,也就是此二十多年中。这一传说最初的滥觞,当然是贯休的《山居诗》第九。此诗确实费人思量,末句“令人转忆庞居士,天上人间不可陪”也耐人寻味。庞居士有“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之偈,将“有女不嫁”与“石女生儿”联系起来,很容易联想出未嫁的处女生儿的故事。另外,此前早就有了弘忍七岁时与道信的一段问答,其中有“汝无姓耶”一句,容易得出弘忍为“无姓儿”的故事,而无姓(性)的禅门机锋在民间却会演绎出无父的说法,因为子从父姓、无姓则无父。将这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就会得出弘忍之母处女生儿的传说。至于栽松道者欲得法而年老的说法,可以与弘忍本人的经历相涉,弘忍在道信于永徽二年(651)入灭时已经五十一岁了,当然不算年轻,或许后人习惯了惠能二十四岁得法的故事,觉得五十多岁实在太老了,五十六岁的神秀在与年轻的惠能相比时落了下风,年老不能广化,自然是原因之一。另外弘忍本来就热爱劳动、“常勤作役”,可能栽松为其爱好之一,是故当时或许就有栽松道者之号。因此年老的栽松道者不是别人,就是得法时的弘忍大师。


    这一传说大概在五祖秀禅师时出现,经过白云守端的《颂古》而广为流传、至《建中靖国续灯录》的记录而载入禅门史册,又由于惠洪的两三演绎增广而定型,在后世遂成为定说,无人再怀疑了。

 

编辑:果元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