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多位祖师或长期呆在北方禅修或本身就是北方人,达摩祖师虽来自域外,在北方生活50余年,栖止少林寺面壁禅修。惠可和道信皆为河南人,惠可40岁得知达摩在少林寺修禅,他依达摩学法六年。后来道信虽在南方活动,所传禅法深受北方禅修影响,这也为东山法门禅法在北方流行的前提。
第三、弟子继续弘法。神秀圆寂后,他弟子普寂(651-739年)、义福(658-736年)和景贤(660-723年)等继续在京师弘传佛法,依然得到权势的支持。《宋高僧传•普寂传》记载:“及秀之卒,天下好释氏者,咸师事之。中宗闻秀高年,特下制令普寂代本师统其法众。开元二十三年,敕普寂于都城居止。时王公大人竞来礼谒,寂严重少言,来者难见其和悦之容,远近尤以此重之。” 另一弟子义福自小喜爱佛教,曾游学卫、邺等地,修学《法华经》《维摩诘》等。后到玉泉山拜神秀为师,并随神秀入京师。神秀圆寂后应诏到长安,玄宗时住持长安、洛阳寺院等寺院。《宋高僧传•义福传》载:“神秀禅门之杰,虽有禅行,得帝王重之无以加者,而未尝聚徒开法也。洎乎普寂始于都城传教二十余载,人皆仰之。初福王东洛,召其徒戒其终期,兵部侍郎张均、礼部侍郎韦陟常所信重,是日皆预造焉。复乃升堂,为门人演说……” 这些记载足以说明,经过神秀及其众位弟子的努力,东山法门在北方得到快速发展。
因神秀及其弟子过于接近政治,受到皇室和权贵供养,其佛法的发展也与政治影响有密切关系。禅宗北宗虽在武则天、中宗、睿宗和玄宗时期得到恩宠而发展壮大。但随着唐代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乱给北方地区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尤其两京洛阳和长安地区,政府无暇顾及寺院,达官贵人和百姓也因战乱逃亡或破产,禅宗北宗因过于依赖皇权而受到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北宗逐渐衰落下去。而此时的南宗受到战乱一些较小,到神会时期,南宗禅法开始向北传播,逐渐扩大。
终上所述,神秀自幼出家,游历各地参学佛法,50岁时成为弘忍的弟子,在南方传法多年,取得较高声望,被朝廷赏识,90多岁被延请到两京地区弘扬东山法门,使道信弘忍禅法在北方盛极一时。神秀是禅宗北宗法门的奠基人,提倡“观心看净”,以坐禅观心断绝世间万有的欲望,以达到觉悟的境界。我们利用碑铭、禅宗史等各类文献对对神秀一些不太明了的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和考证,对北宗禅法以及北宗兴衰等进行探讨,认为北宗在传播过程中对东山法门有传承也有发展,逐渐形成渐悟与顿悟相结合以渐悟为主,兼及禅戒与禅教融汇的禅法,主要在两京地区传承,与皇室权贵关系密切的特点。但因北宗过于依赖权贵,受到政治影响也很大,随着战乱的发生,唐廷走向衰落,北宗也因此一蹶不振。但自神秀弟子之后禅宗逐渐与密教融合,对日本也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