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自由”一词,可能本便来源于禅宗典籍,今亦有论者认为,禅宗追求精神超越的自由,颇有能接引西方自由主义的成分。 实现世间之自由民主,亦是太虚这位僧人思想家的世间祈愿,他曾如是疾呼:
自由乎!佛陀乎!师自由而佛陀,师佛陀而自由,个个成佛陀,人人得自由。大哉自由!至哉佛陀!
追求自由,呼唤人道主义等普世价值,此亦现当代世界种种“入世佛教”运动的共同致力之方向。殷海光便曾指出:“在中国文化里,跟自由主义能发生亲和作用的是佛老思想”, 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章太炎先生曾所自谓之“仆所奉持,以‘依自不依他’为臬极。……排除生死,旁若无人,布衣麻鞋,径行独往,上无政党猥贱之操,下无懦夫奋矜之气,以此揭橥,庶于中国前途有益。” 亦明言此种信念曾汲取禅学勇猛无畏的自由精神。“近代佛教复兴中, 康有为、谭嗣同以众生平等解释世界大同和民主政治; 梁启超援引佛教理论解释西方政治思想和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民主、人的价值等概念。这些虽有过度诠释(o ver-interpretation) 之嫌, 但仍说明佛教与近代民主思想之契合”。 ——显然,阐扬佛教中的自由主义成分,亦是太虚大师所明确开示,寄希望于后人的一个重要任务。
净慧长老 “生活禅”理念之开展与阐扬,始终立足于由太虚大师所开启的20世纪人间佛教之思潮,他提出:“生活禅来源于祖师禅的精神和人间佛教思想,目的在于落实人间佛教理念,进而把少数人的佛教变成大众的佛教,把彼岸的佛教变成现实的佛教,把学问的佛教变成生活实践的佛教。” 人间佛教的诸多思想元素,实可导源于禅宗,而由太虚大师的有关思想亦可看出,人间佛教这一旗帜的揭出,亦与禅宗颇具关涉。净慧长老“生活禅”之开启,应标志着人间佛教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后,终又出现了归复于以禅为本位的趋向,这正是依太虚大师所谓“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之理念的创造性实践,人间佛教理念与禅思想的合流,亦应是未来佛教的一大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