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平:应当怎样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5-01-10


李向平:应当怎样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我们理解宗教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如果我们对人们习以为常的“宗教鸦片论”进行重新认识与理论分析,则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其意义在于强调宗教问题即是社会问题,宗教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迁,随着社会问题的改变而改变。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把宗教问题转换为社会问题,把神学问题转换为现实问题。宗教问题即是社会问题;宗教出问题,根子在社会。这应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最要紧之处。

 

    在马克思看来,宗教之所以会成为“鸦片”,是因为宗教与统治权力的结合。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宗教的统治就只能是统治的宗教、政治意志的崇拜。”当宗教成为国家的精神,国家成为神权国家的时候,宗教就会成为“鸦片”了。因此,当旧的权力政体成为了武器的批判对象的时候,无产阶级政党首先就要对“鸦片化”的宗教使用批判的武器进行批判。如果伴随时代的变迁或权力政体的改变,宗教与政权发生分离,那么,宗教“鸦片论”及其相关问题就被自然取消了。这就是马克思所期待的社会解放、权力民主化结果,“人就在政治上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宗教不再是国家的精神。”

 

    宗教从国家权力之中解放出来,成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存在,与此相应,人们对待宗教的态度,也就应从“宗教鸦片论”转变为“宗教社会论”。否则我们就很难从历史唯物主义层面理解宗教在革命过程中所发生的变迁,以及伴随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的宗教信仰现象。

 

    那么,对于获得了国家政权的革命党而言,以无神论的思想主张对待宗教信仰,成为革命党对待宗教的主要方法。

 

    这种理解对不对呢?其中,是否存在着一个从“鸦片论”到“无神论”的转变过程呢?是否存在着一个以政治意识形态作为“有神”、“无神”的潜在性判断标准呢?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无神论如何能够作为革命党处理宗教信仰的基本方法。

 

    列宁曾经说,即便是获得了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政党,也不可能“打倒宗教,无神论万岁,传播无神论……”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列宁当时面对的不仅仅是宗教与国家、统治者领域宗教信仰的关系,同时还要面对获得了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

 

    为此,列宁指出,宗教信仰在国家层面是私人问题,在无产阶级政党层面则属于思想斗争的公共问题。就国家而言,宗教是私人的事情;但是就我们自己的党而言,无论如何也不能认为宗教是私人的事情。“……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政党,宗教并不是私人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思想斗争不是私人的事情,而是全党的、全体的无产阶级的事情。”

 

 

编辑:果明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