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陈永革教授(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善)
对于短期出家的原因,持赞同态度的人群,不外有二:其一是出于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其二是出于当代人面临诸多生活压力的心理解压需求。
其实,如何让佛教进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一直是许多佛教寺院的尝试方向。诸如感恩禅、企业禅、生活禅、七日禅、大学生禅修营直至短期出家,如此名目繁多的佛教修行活动,皆以寺院为主体、为主导而进行着。在某些电视购物节目中,佛教“手串”(俗称“念佛珠”)甚至开始成为“直销产品”,并为许多人所接受。
短期出家与长期出家的区别之处在于,短期出家,即在出家之时即已设定还俗之日:如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等。而未设定还俗之日,则即使出家1天或7天,亦非短期。不过,对于佛教生活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短期出家活动与佛教夏令营也是有区别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短期出家需要皈依佛、法、僧“三宝”,这是成为佛教徒的重要身份标识之一。短期出家不用削发,即不举行剃度仪式。显然,这又表明我国一些寺院的短期出家有所保留。既不似台湾等严格需要削发的短期出家,更不同于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所有男子一生中必须经历的生活习俗,而只是短期对于佛教僧团生活的一种体验。
短期出家虽是一寺一院的活动,不具有普遍性,但却从中透露出当代中国汉传佛教寺院试图转向“生活佛教”的新动向,并为佛教事务管理提出了新的现实课题。因此,对于佛教寺院来说,应当坚持如法如仪的佛教修行,以更好地满足信教群众的多元需求,同时又自觉遵守国家或当地的宗教管理条例,确保参与活动者的人身、财产等安全,在公共舆论上注重引导社会各界更加理性对待佛教的修行生活,特别是着力于引导参与者更好地为社会和谐、文明进步服务,为弘扬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