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戒是无上菩提的根本,生死的舟航,解脱的所依,是三学渐次修习的基础,亦是佛法生命力之所在。2016年11月2日,上午8时,众戒子整齐排班恭请真体法师作得戒教育讲座。随后,千僧斋法会举行,觉海大和尚为法会主法拈香,应供僧众有序排班进入斋堂,法师与戒子寂静止语、安稳端坐、正念受食。
视频制作:菩萨在线
恭请真体法师作得戒教育讲座(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诗)
真体法师拈香(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诗)
真体法师为戒子作得戒教育讲座(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诗)
戒子认真记录(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诗)
觉海大和尚主持千僧斋法会(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诗)
觉海大和尚拈香(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诗)
长老尼拈香(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诗)
居士拈香(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诗)
“过堂”即佛门中的“吃饭”,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特有之仪制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诗)
菩萨在线江西讯 戒是无上菩提的根本,生死的舟航,解脱的所依,是三学渐次修习的基础,亦是佛法生命力之所在。如《佛遗教经》云:“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由此可见戒法关涉生命的众多时刻,是修习佛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6年11月2日(农历十月初三),上午8时,众戒子整齐排班恭请真体法师作得戒教育讲座。真体法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机智幽默,深入浅出地将戒律在印度的产生以及在中国的传入和演变娓娓道来。
真体法师为戒子讲戒律之名,梵语有四:1、优婆罗叉,2、毗尼,3、尸罗,4、波罗提木叉。戒律的四种内涵:1、戒法,2、戒体,3、戒行,4、戒相。过段时间戒子将受比丘戒,真体法师特为戒子讲了戒相九条。
律学在中土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历史上诸多高僧大德不惜身命换来的。戒子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因缘,既得戒就当严守戒律,不辜负诸位法师的教诲。
随后,千僧斋法会举行,觉海大和尚为法会主法拈香,应供僧众有序排班进入斋堂,法师与戒子寂静止语、安稳端坐、正念受食。“千僧斋”顾名思义为大众供养千僧的斋会,亦称千人“过堂”。“过堂”即佛门中的“吃饭”,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特有之仪制,是重要的日常佛事和五堂功课之一,被视为一种“修行”。
下午14时,真体法师为戒子讲登坛受戒注意观想:一、持戒的功德,二、受戒观想法。缘境:有情、无情。发心:断恶、修善、度众。
法师充满智慧的言辞,戒子仔细谛听的神情,无比欢喜的当下,更是获益良多的感慨与励心,让人敬仰与赞叹。(现场记者:妙诗 慧空)
相关新闻:
(文编:妙诗 责任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