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百年华严,再续华章。兴福寺将继续整理、出版华严学相关书籍。正如慧云法师在开幕式中所言:期望将兴福寺建设成以学修华严为特色的道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华严本山”。
视频制作:菩萨在线
第三届华严论坛于常熟圆满闭幕(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澄)
研讨会第一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研讨会第二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澄)
研讨会第三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研讨会第四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澄)
研讨会第五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认真聆听(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常熟市佛教协会会长、兴福禅寺方丈、法界学院院长慧云法师主持闭幕式(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澄)
陈英善教授作会议总结时指出百年华严主题虽小,可延伸的范围比较广(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麻天祥教授指出本届华严论坛的意义在于引导大家对华严理论的深入探讨(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澄)
贤度法师对成就本次活动的因缘表示感恩(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百年华严 再续辉煌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澄)
菩萨在线江苏讯 11月14日至11月15日,为纪念月霞法师示寂一百周年暨华严大学迁址兴福寺一百周年,第三届华严论坛于常熟召开。40余位专家学者与法师于会上发表论文。
会议收录的五十余篇论文分为“华严学总论”、“华严学研究”、“月霞法师研究”、“近现代华严高僧”、“传统华严学研究”五大板块。本届研讨会由常熟市佛教协会主办,由常熟兴福禅寺、江苏佛学院法界学院等承办。
华严学总论
台湾德霖科技大学通识中心陈士滨副教授以现代科学中的脑科学、量子力学、物理学等来分析《华严经》中的境界。她认为科学研究与《华严经》境界相契的议题很多,试图以《百年华严学术与当代科学研究探析》给《华严经》爱好者及广大读者以更多启发。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陈永革教授指出华严专宗意识的形成,不仅对近代以来的佛教僧伽培养有重要影响,而且直接关涉中国佛教宗派的弘传格局。他通过梳理专宗华严的汉传佛教僧伽的培养过程,从侧面呈现近代华严专宗意识及其弘传格局的历史脉络。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徐文明教授对华严二十九祖新伊故大真法师的师承宗系、生平事迹进行探讨,强调了新伊故大真法师对蕅益智旭的影响及两人的密切关系,指出其对禅、讲、律、净均有贡献。
华严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夏年教授依据资料文献,回顾了普贤信仰及其精神在我国的流传与影响,期望为普贤信仰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研究。
华侨大学张云江教授认为华严学的作用主要在于为中国哲学新“概念结构”或“理念结构”的创建起到了知识体系、理论框架与逻辑思辨等方面的参考作用。民国以来,华严学的思维结构与框架再次成为新儒家学者建构中国哲学概念结构的重要参考。此种一脉相承,在某种意义上有效保证了中国文化传统的连贯性与主体性。
常熟理工学院沈潜教授认为近代爱国名僧宗仰法师本着佛法应时救世的精神,亦为推动近代佛教文化复兴事业的发展,顺应近代佛学刊刻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哈同夫妇的大力资助下主持校刊的《频伽大藏经》以独特的选本、取材的广泛、校勘的严谨、僧俗联手等特点,对近代佛教文化的复兴有着重要影响。
月霞法师研究
南华大学宗教所黄国清教授探讨了法藏法师《探玄记》“十信”位的修学内容,并解析月霞法师《维摩诘经讲义录》的“发菩提心”观点,贯通两位法师的思想。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陈英善教授从月霞法师的参学过程,以及其师弟、弟子等, 探讨月霞法师为何“行在禅宗,教宗贤首”;如何连结禅与华严;如何由禅衔接华严等问题。
深圳本焕学院昌莲法师表示月霞法师解析《维摩诘经》的特色方法为:遵贤首十门分别开释经题;以偈颂形式开章结经;用干支字标序法而随品科判经文。
近现代华严高僧
台湾高苑科大黄连忠教授从历史宏观的视角,俯瞰近百年来日本学者对华严学研究发展之大势与经典著作,试以归纳出近代日本学界华严学研究之脉动、学术范畴与相关主题研究的趋势。
武汉大学姚彬彬教授研究了“章门弟子”缪篆对华严四十二门字的诠释。谬篆是章太炎门下弟子中专治佛、道哲学的学者。缪篆认为华严四十二字门所涵摄之深意即“字平等性,语平等性”,可与华严系经典“能观正智所观法界,悉皆平等无异无别”之境界相印证。
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韩焕忠教授阐述了应慈长老对《般若心经》的华严学解读。应慈长老将《华严经》视为“千佛万佛一鼻孔出气的心宗”,使临济宗旨与华严经教实现了彻底的融合。
传统华严学研究
武汉大学麻天祥教授表示禅宗思想的全面渗透,离不开华严思想的滋育;华严学的传续与开拓,同样得力于禅宗的兼容与发展。他指出永明延寿以禅教融合的理论与方法,为禅学的长足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韩国东国大学佛教学术院研究员郭磊通过考查灵辩著作《华严经论》在韩国流传的情况,反映中国佛教在东亚地区的传播。
江苏佛学院法界学院普超法师认为如来藏学说造于中国,而其起源于印度。印度的如来藏与中国的如来藏缘起学说是“源”与“流”的关系,但从整体来考究如来藏缘起学说更具中国化的色彩。
第三届华严论坛闭幕式
11月15日,第三届华严论坛走向尾声。常熟市佛教协会会长、兴福禅寺方丈、法界学院院长慧云法师主持闭幕式。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陈英善教授作会议总结时,指出百年华严主题虽小,可延伸的范围比较广。希望大家在丰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学者代表麻天祥教授指出本届华严论坛的意义在于:一、引导大家对华严理论的深入探讨;二、促进佛教教义的普及与社会化;三、创建安定和谐的国内外环境;四、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兴文化之乡,强文化之邦。这也正是华严学研究需要继续深入的方向。
台湾华严莲社董事长、法界学院顾问贤度法师对成就本次活动的因缘表示感恩。她希望佛学不应局限于佛教理论,要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慧云法师对支持本次活动的社会各界致以谢意。他期待诸位专家学者与法师为常熟佛教群策群力,希望兴福寺能在弘扬华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正确。
1917年,月霞法师示寂,华严大学迁址兴福寺。2015年,兴福寺召开首届华严论坛。而今,第三届华严论坛已圆满落幕。
百年华严,再续华章。兴福寺将继续整理、出版华严学相关书籍,不忘初心。正如慧云法师在开幕式中所言:期望将兴福寺建设成以学修华严为特色的道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华严本山”。(现场记者:妙澄 妙雪 果信)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