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一法师在一诚老和尚示寂追思会上的致辞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妙文      时间:2017-12-29

一诚老和尚示寂追思会现场,四众弟子同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纯一法师在致悼词中动情哽咽、声泪俱下、涕泣追忆与恩师一诚老和尚35年的师徒似海情谊(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纯一法师护送一诚老和尚莲位(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菩萨在线江西讯 人天眼灭四众哀恸,般若舟沉海天同悲。12月27日上午9时,一诚老和尚示寂追思法会在云居山真如禅寺举行。以下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法师在一诚老和尚示寂追思会上的致辞:


双林同悲,雨如宝忏松如磬

鹫岭忽返,云在青天水在瓶


坐断青山围,云回路更微。

花开孤鹜远,露白五弦挥。

语默行香板,更阑授宝衣。

人间存古道,为尔示芳菲。

 

    恭维我国当代佛教领袖,著名高僧,一代禅门宗匠,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九届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第二、三届副主席,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名誉主席,北京法源寺、江西靖安宝峰寺住持,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退居一诚老和尚,曾荣获缅甸政府“最胜大正法放光幢”勋章和斯里兰卡“弘法功勋奖”、“弘法旗帜奖”。家师一诚老和尚安详示寂,入大涅槃!三语恸哭,四众悲歌,山河垂泪,草木含悲,禅林花谢,人天眼灭,般若舟沉,巨星殒落,法柱顷颓,五洲震悼!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无比崇敬的心情,相聚在天上云居、家师一诚老和尚驻锡逾半个世纪的禅门祖庭真如禅寺,庄严地举行一诚老和尚颂赞追思会,在此,我谨代表江西省佛教协会和万千同门弟子表示沉痛的哀悼!寄托无限的哀思!

 

    禅门尊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名誉会长,第二、三届理事会会长,靖安宝峰寺方丈,云居山真如禅寺退方丈一诚老和尚,一期报尽,潜影双林,于佛历二五六一年、岁次丁酉年十一月初四日(公历2017年12月21日丑时)1时36分,安详示寂,舍报涅槃,常乐我净,法化圆满,世寿91岁,僧腊68载,戒腊61夏。

 

    家师俗姓周,名云生,1927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日生于湖南长沙。1948年,在本地望城乌山寺,见大殿佛像庄严,颇有所悟,旋即口占偈颂一首:“今来乌山寺,皈依古佛前。炉内香烟渺, 毫光照大千”表明立志向佛的初心,拉开了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生序幕。次年6月,于湖南长沙县(今望城县)洗心庵礼明心长老剃度出家,法号一诚,字悟圆。从此,遁迹禅门,饱参饱学,尤得虚老赏识,1956年赴云居山参礼虚云老和尚,同年11月于广东南华寺受具足戒。后重返云居山协助虚老复兴真如禅寺,践行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祖训,农禅并重,精进参学,曾任知客师。家师不忍圣教衰、不忍祖庭荒、不忍众生苦,毕生以复兴祖庭,建寺安僧,丕振宗风为己任,兴衰继绝,荷担宗门,高树法幢,兴复大小古刹十余座。1957至1959年间,虚云长老分别代时任真如禅寺住持的性福法师和香港观本法师授予家师沩仰宗第十代、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赐法号衍心和常妙。为了勘验心迹,虚老每举向上一着,钳锤家师,令悟心地法门,作宗门之砥柱,为四众之津梁,并嘱托家师重修马祖道场宝峰禅寺。1959年,家师与慧通长老等四人亲承虚老遗命:保留如来一领袈裟,勿令佛种断绝,敢为浊世明灯!于十年浩劫间,他们历尽艰辛,誓不下山,以野菜充饥,继续参禅抄经,用功不缀。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家师与悟源等诸上座共同发愿恢复、重振云居禅堂,延续祖师留下的宗门一枝香,与扬州高旻寺一道成为全国宗门标杆。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恢复落实,家师再次发挥工程技术方面的专长,与诸长老复兴真如禅寺,筚路蓝缕,殚精竭力,终使古刹重光、宗风再振。1985年,荣膺真如禅寺住持,远承达摩、六祖之禅脉,近续马祖、百丈之宗风,直秉虚云长老之家风,整理修订《真如寺常住规约》、《客堂规约》等系列规章制度,冬参夏学,四方学者纷至沓来,禅风远播。新修禅堂落成后,在原有每日四支香基础上,增加至十四支香,使真如禅寺成为全国佛教界“道风正、规矩严、农禅好”的样板丛林。1992年,又秉承虚老遗嘱,主持恢复马祖道场宝峰禅寺。他兴办禅堂不遗余力,嘉诲禅和孜孜不倦,慈悲利物,本分接人,行化南北,法流海内外,实乃一代禅门巨匠,堪为四众导师。复兴禅堂,挂钟板,授规矩,传心法,开正法眼,演微妙音。功不唐捐,缁素共仰,各界同钦!

 

    家师数十年如一日,注重自身建设,倡行以戒为师,注重道风建设,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为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坚持领众熏修,出坡劳作、早晚课诵、冬参夏学、布萨诵戒、结夏安居,率先垂范,树立了以戒为师、勤修三学的宗师风范。住锡云居期间,立规三年一期戒,年年有禅七,高树戒幢,绍隆佛种。早在1996年中佛协教制工作委员上,家师就大声疾呼,抓好传戒是续佛慧命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四众素质,培养佛教后备人才,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的大事,必须革除弊端,抓好传戒。在当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后,临行前仍以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身份嘱托我会同人,要保持江西佛教良好道风形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道风建设大普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当前佛教界来说,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他指出:“今天我们特别拈出‘以戒为师\\’,并非是权宜之计、治标之举,而是基于戒法是佛法的根本,亦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主持编撰了《以戒为师》、《禅七仪规》、《禅七》等关于佛教道风建设和禅修仪轨的著作;制定和修订了系列全国性佛教规章制度,为加强教制建设,提高佛教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纯正道风,保持佛教精神本色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家师一向重视佛教教育和人才培养,爱才、惜才、育才,桃李满天下,剃度弟子近百人,授法弟子200余人,皈依弟子数十万之众。他指出:“以教育培养人才,通过院校教育、寺院教育、居士教育培养合格佛教人才,是佛教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为了培育江西佛教僧才,续佛慧命,他上下协调,不辞辛劳,于2000年,在宝峰禅寺复办江西佛学院,确立“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学修一体化”的办学方针。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期间,为中国佛学院新校区选址奔走呼吁,倾心尽力。即便在卸任中佛协会长后,病重期间,仍然心系佛教事业,捐款200万元支持中国佛学院新校区建设。还率先捐赠50万元用于中国佛学院教材编写工作,并以各种座谈会、文教专委会、现状调查等方式,促进佛教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特别关心青年学僧成长,经常深入学僧中间,谈心指导,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倡导讲经交流活动,发现和培养青年僧才,引领全国佛教界逐渐形成学习经典、研究经典、宣讲经典的良好风气,涌现了一批立志弘法利生、善于讲经说法的优秀青年僧才。

 

    2002年,一诚老和尚接过赵朴初老会长的接力棒,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作为第四任会长,任期8年来,特别注重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开展对外联谊,加强自身建设,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教制建设、组织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也因此日益成为深受三大语系、广大信众爱戴的佛教领袖,德高望重的爱国爱教典范。秉持佛教慈悲、和平的教义,致力于海外联谊和对外友好交流事业。2005年,与两岸三地佛教界八大长老共同发起召开世界佛教论坛的倡议,倡导“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的“新六和”精神,呼吁世界各国佛教徒联合起来,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任期内,连续举办了两届世界佛教论坛,对于佛教进一步中国化,和世界佛教目光聚焦中国,中国再次成为世界佛教舞台的中心,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是全球佛教徒学习的榜样!将被永远追思和怀念!为加强中外佛教友好交流、增强我国佛教的国际影响力、宣传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卓越贡献。

 

    家师禀大悲愿,慈悲为怀,热心慈善,拔苦与乐,发扬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人间佛教思想,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常告诫我们:“要以慈善回报社会,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是佛教徒知恩报恩、慈悲济世、无我利他的积极人生观。”他如是说,也如是行。在江西期间,家师发挥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倡议修建了从江西永修到靖安山间的公路,并个人带头捐资,助力山区脱贫致富,当地人民亲切地称这条公路为“佛光大道”。还在永修发起捐建了希望小学,以佛教慈悲济世精神造福乡里,广结善缘。多次强调:“慈济和奉献的精神要在佛教界大力倡导,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获得社会的认同,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他以大悲心,躬行无住布施,面对“非典”疫情、西南雪灾、汶川地震、印度洋海啸等灾情,号召佛教界发扬“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菩萨精神,捐款捐物、赈灾救难,他经常将信徒的供养金捐赠公益慈善事业,一切功德普皆回向,不为自己得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家师为僧六十八载,含辛茹苦,斩棘披荆,戒珠朗润,禅定功深,垂范丛林,即便在重病中依然保持了禅者超强的意志力,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令医生和见证者赞叹不已!一生保任平常心,一团和气,两袖清风。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平凡的衲子,不因时空和岗位而变化,温良谦恭,清正平和的人格魅力始终如一;默默奉献,服务大众的情怀始终如一;淡薄名利,真参实修的本质始终如一;续佛慧命,广育僧才的愿景始终如一;以戒为师、农禅并重的家风始终如一。他悲智双运,垂范后昆;正信正行,利乐有情。复兴祖庭,愿力老而弥坚;坐作并重,搬柴运水乐农禅;朴实无华,百衲僧袍数十秋。僧俗弟子,桃李英才万千;教外别传,禅和心印无边!

 

    一诚老和尚一生爱国爱教、知恩报恩;志求佛道、勇猛精进;历经磨砺、矢志不渝;勉力承当、默默奉献;慈悲济世、忘我利他;鞠躬尽瘁、奋斗不息;信仰坚定、三学圆明,在海内外佛教界有着广泛影响,深受四众的敬仰和爱戴。他为中国佛教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贡献了毕生心力,功德巍巍,永不磨灭!他的圆寂,不仅是江西省佛教事业的一大损失!也是全国佛教界的一大损失!他的爱国爱教、无私奉献、悲智愿行、高风亮节,是留给我省佛教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识田中!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作无常观,立大志,发大愿,行大行,学习和继承他爱国爱教、同愿同行的国家情怀;学习他温良谦恭,清正平和的人格魅力;学习他语默动静,率任天真的衲子本色;学习他志行高洁,讷言笃行的长者风范;学习他知恩报恩、勇于担当的菩萨精神!学习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佛子情怀;学习他恪守祖训,禅戒并弘的修学原则;学习他安贫乐道、农禅并重的优良家风;学习他如说修行、参破话头的朴实宗风;学习他忍辱精进、平等圆融的禅门品德;学习他无私无我、胸怀全球的广大悲愿。

 

    恩师!我们赞叹您无量功德,感念您法乳深恩,忆念您言传身教!祈愿您乘愿再来!我们要再次化悲痛为力量,学习您无私的崇高品格,学习您无住的禅者情操。愿诸同修提振精神,时不我待,勇于担当,以您的悲智行愿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把您开创的弘法利生事业继承下去。在此,感恩中央和各级领导始终如一的大力关怀!尤其是在恩师病重期间给予的点点滴滴的恩情,我们将永远铭记!感恩治丧期间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切与协调!感恩国际佛教友人表达的沉痛哀思!感恩主办单位中国佛教协会和三大语系的教界同人!感恩所有为家师的追思会付出辛勤劳作的人们!感恩与会大众!我和纯闻师弟等谨代表家师座下所有弟子和学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发自内心的感恩。

 

    今者,家师所作皆办,化缘周讫,流水悠悠;禅林花谢,菩提果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宗门顿失明师,四众痛失依祜。现前大众望慈容而哀泣,思法乳以兴悲!

 

    追随家师,悠悠35载,恩深似海,莫能感怀,谨以我心,化作小诗——《倾听云间》,寄托无限哀思:

 

佛陀的世界像云一样潜行

从空虚到圆满,从花朵到蜻蜓

从善良的少年到一名工匠

从湘江的一个小镇,一个地名


像云一样懵懂,像你亲手建造的

那些美好楼阁和苑亭

在那里,在刨木花的清香和

瓦檐的雨声里,你,听到了空的声音

 

鹿野苑在哪里?远方,江右

有他山,有水,有四大皆空的鹿鸣

1949,一个大地震动的年代

芒鞋穿过颠簸的原野,远行


去有云的地方,云霭清幽

有年迈的导师在低声唱吟

从渡江的达摩唱到一花一叶

从白露苍苍唱到草木青青


没有苦难,就没有证悟

没有废屺的佛塔,就没有万物逡巡

当所有的岩穴深锁,所有变成了乌有

当麦麻之餐遭遇到了烦恼无明


只有坚忍高于山峰。那指月之指

那座下蒲团,那些默然而古老的故事

一瞬花开,一瞬的云舒云卷

你说:我还在这儿,祈念光明


佛陀的世界像云一样潜行

无声无息,如宝幢,如六祖坛经

像农民一样耕种,像盐入于水

你已六旬,像不起眼的老藤


生住异灭,云间的寺开始复活

坏空成住,马祖的根苗又在重生

从虚空到饱满,从因到果

从败坏的地方建立新的可能


谁都认识你。因为你认识万物

无论行香的脚步,还是殿角风铃

还有更遥远的,来自那烂陀的风

它们在轻柔地赞叹:菩萨,有情


而你的世界还更广大

黑暗广大,需要更广大的灯

年逾八旬的钟摆,渡河香象

你说,这世界还要多一点澄清


南方,北地。西欧,东瀛

衲衣百结,挂满露水和繁星

慈悲喜舍,但世间还有那么多苦难

你说,我们需要一点点和平


今夜,鹿野苑的柱头依然庄严

真如寺里的梵呗萦绕苍生

四大皆灰烬,而灰烬焕如彩云,

顶礼,我的导师,云一样的潜行

 

请不要真的远离

伟大的导师,我的慈父

请接受我虔诚的顶礼

请接受我无尽的感恩


南无最上师!

 

》》》一入佛门心如水 诚知复兴需躬行 追思佛门领袖一诚老和尚《《《

 

 

(责任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