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3月31日,为期三天的“慈宗周 双论坛”于是日落下帷幕。第一届慈宗青年论坛以“慈宗对青年及时代的意义”为主题,第二届慈宗国际学术论坛以“慈宗的历史与义理”为主题,双论坛同期进行。
视频制作:菩萨在线
第一届慈宗青年论坛
Dr. Pomchai Pinyapong《国际佛教协会如何在现代泰国青年中传播佛法》;Mr Karma Lotey《不丹国度的佛学与青年》;王联章导师《现代佛教青年团体经济来源开拓与管理制度建立刍议》;张家成教授《太虚大师及其人间佛教思想对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影响》(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余岑《做人生觉悟者,不迷失、不迷茫、不迷信——论慈氏弥勒信仰的时代意义》;李阳泉《青年强,则佛教兴——以近代佛教青年组织为研究对象》;刘忠武《弘扬玄奘精神,创建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新格局》;吴炳荣《玄奘精神对今日青年学佛做人处事的启发》(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岳迅飞《论玄奘精神与岳飞精神皆是今日中华民族之所需发扬者》;秦璇《玄奘精神对今日青年学佛做人处世的启发》;关樱《从“六度”“四摄”谈玄奘精神对今日青年学佛做人处世的启发》;王嵩《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启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Dr. Arun Kumar Yadaw《玄奘大师对佛教传播、佛教研究与佛教艺术的影响和贡献》;尤坚《从早期典籍探討瑜伽行派种性学说之发展,以及后期瑜伽行派如何将种性学说与其它学派融和》;李思颖《欧阳竟无的佛法观一<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读后感》;王雪梅教授《信仰与学说:弥勒与瑜伽行派之关系》(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张晓亮《从唯识学“五心论”角度看回忆所缘境问题》;凯朝教授《慈氏菩萨与六度之忍辱度》;吴桂兰《玄奘大师译经事业之伟大、态度之严谨对后世佛学研究的影响》;刘义林《犹豫智:趣入正智的第一步》(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演相法师《略述欧阳竟无的般若思想》;王书优《略论杨仁山居士对近代“慈宗”弘扬及修学的影响》;李天啸《“西学东渐”背景中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议题之辨析》;王小蕾《依欧阳竟无<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探究佛陀的非神性思想》(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第二届慈宗国际学术论坛
吉村诚教授《从中国文献看瑜伽行派和中观学派的争论》;长谷川岳史教授《玄奘的佛身观》;橘川智昭教授《新訳唯识说与真如心》;李子捷《初期中国唯识的转依(parivrtti)与真如(tathata)》(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慧观教授《paramita 的汉译过程及其相关问题》;Prof.Klaus-Dieter Mathes《弥勒五论文本中的瑜伽行派三性说》;Prof.Ravindra Panth《内观冥想及其在今天的相关研究》;Prof.K.T.S.Sarao《弥勒理想和当代全球化社会》(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慧观教授《paramita 的汉译过程及其相关问题》(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提问、讨论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陈绍建《瑜伽行派的道德模型:功利主义与道义主义的交汇点》;邓伟仁教授《窥基注疏中“六因”的知识论探讨》;吕建福教授《唯识经论的智身说对金刚乘的影响》;韩廷杰教授《地论师的唯识观点》(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提问、讨论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岳钰教授《玄奘佛教理论影响下的宗教造型艺术展现》;张凯《论摄论学的佛身说》;郑伟宏《玄奘因明成就再探究》;李四龙教授《论元晓<法华宗要>的解经特色》(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陈雁姿教授《往生兜率之五念门及各类五法的修持》;陈森田《阿赖耶识的所缘和行相》;朱东华教授《彼:一个非常神圣而神秘的学眼儿》;卢笑迎《从道到心——论佛教唯识思想对道教心性论的影响》(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提问、讨论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黄国清教授《唯识学发菩提心的义理探讨——以<瑜伽师地论>为中心》;赵敬邦教授《从唐君毅心灵哲学看唯识与儒学的融通》;陈坚教授《“婴儿行”与“赤子心”——儒佛道三教的人生“倒叙”境界》;赵东明教授《近五十年来“转依”研究汇的学术回顾以及真谛翻译“转依”为“阿摩罗识”的问题》(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提问、讨论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唐忠毛教授《从空性到体用——中国佛学本体论的发展及其现代反思》;徐怡《当代意识科学中的佛教心学》;姚治华教授《人、心识和意识》;刘朝霞教授《试析<瑜伽师地论>对十二有支的关释》(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黄征教授《<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校录整理》(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提问、讨论发言(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合影留念(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雪)
宣一带一路文化 邀南亚世界学者
高慈宗周双论坛 弘中华民族精神
扬玄奘三藏风骨 研空有两轮妙理
继烂陀清淨传承 育青年传道人才
菩萨在线香港讯 2018年3月31日,为期三天的“慈宗周 双论坛”于是日落下帷幕。第一届慈宗青年论坛以“慈宗对青年及时代的意义”为主题,第二届慈宗国际学术论坛以“慈宗的历史与义理”为主题,双论坛同期进行。双论坛筹委会共收到71篇优质中、英、日语论文,其中青年论坛论文集35篇,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36篇。并有逾60位国际著名专家教授、佛教团体青年领袖精英齐聚一堂,交流一带一路佛教文化,弘扬玄奘精神与风骨,传播中华文化之精粹,共同探讨弘扬慈氏之妙义。
双论坛期间,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法师大德各抒己见,与会嘉宾认真聆听并提出自己的疑问,现场学术气氛十分热烈,不同思想的碰撞擦出灿烂的火花。
本次论坛与以往论坛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特增加了青年论坛,对此,香港慈氏文教基金董事长、慈氏学会(香港)导师王联章先生表示:他对数年前中央电视台宣称的佛教的本质是教育,不是宗教,深有同感。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世尊到中国慈宗学说的建立传播者唐三藏玄奘大师,都是青年时期就发奋学习、追求真理而成为划时代哲人的榜样,所以这次活动特别增设青年论坛。同时他也表示这次论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希望与会者能够参加下一届论坛,继续传播中华文化精粹,探讨弘扬慈氏之学。
2018年,是香港慈氏学会成立的第15周年。值此殊胜之日举办慈宗周双论坛,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憧憬。香港慈氏学会将于4月1日正式启动《汉文大藏经教材选编》专案,旨在为海内外佛教高等院校等提供研究教材,努力为推广“慈宗”学说、培养青年人才、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作出积极贡献。(现场记者:妙雪 慧咏)
相关新闻:
第二届会稽山论坛王联章教授主讲“中国弥勒信仰与当代慈事学研究提纲”
(责任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