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师在虚云老和尚圆寂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李蕴雨      时间:2019-10-18

5.jpg

纪念虚云老和尚圆寂六十周年大会(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唐林雪)


4.jpg

宗性法师表示虚老是是新中国佛教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海内外有巨大影响力的杰出高僧(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唐林雪)


菩萨在线江西讯 10月18日,纪念虚云老和尚圆寂六十周年大会在云居山举行。宗性法师出席并在大会上致辞。以下为全文:


虚空湛然法界春,云居天上真如门。

宗风垂危支大厦,师续五家一肩承。


今年,是备受海内外佛教徒推崇的跨世纪高僧虚云老和尚圆寂六十周年。六十年来,虚老的精祌激励后昆;六十年来,虚老的道范令众敬仰;六十年来,虚老的功德嘉惠佛门。今天,我们相聚在虚老最后驻锡的道场云居山,共同緬怀虚老的无尽功德。 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聊以心香一瓣敬奉于虚老莲前,向常寂光中的虚老表达无上的敬意!向支持和成就此次纪念活动 的各级领导、主管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虚老门下法眷致以诚挚的祝福!


虚老的一生,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为现当代佛教事业的复兴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虚老的应化事迹,已载诸籍章;虚老的住世功德,已彪炳史册。他一生南参北学、阐扬宗风;他一生学修精研、证量甚深;他一生数住道场、恢复祖庭;他一生维系佛教、坚守传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参与和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并担任首任名誉会长,他盛赞这“是开国后佛教界的一件大事,也可以说是我国自有佛教以来第一件大事”,他积极带领三大语系佛教界四众弟子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大联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支持者,是新中国佛教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海内外有巨大影响力的杰出高僧。


虚老是爱国爱教、济世利民的光辉典范。虚老生前,经历了 上个世纪前半叶国家和民族最艰难的历史时期。抗日战争期间, 他发扬佛教徒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秉承佛陀慈悲济世的精祌宗旨,呼吁佛教界四众弟子在国难当头之际,全力支持和拥护抗战。 他倡议佛教界四众弟子每日诵经礼忏,举办法会,为前线官兵祈福慰问。特别是1942年底,带病前往陪都重庆主持“护国息灾 大悲法会”,历时三个多月告竣,用具体行动支持全民抗战的伟业。解放前夕,他婉拒了弟子们动员去香港或台湾的请求,选择 留在大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 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支持国家建设,参与并发起成立中国佛教 协会,号召佛教徒走社会主义道路,要加强团结和学习,发扬爱国主义精祌,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抗战期间,他号召寺院节积余粮,献助国家赈济灾民,1940年,他将诸方善信供养金20 多万元悉数捐献,用以帮助受难同胞。新中国成立后,他带领云门寺、云居山僧众,响应政府增产节约的号召,从事开垦,将平日省衣节食的余资,自动贡献国家。特别是抗美援朝期间,鼓励 广大僧尼及四众弟子捐献佛教号飞机。虚老一生,无论是在面对乱世、动荡的社会局面,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以满腔热情投入新时期的佛教建设中,他都始终秉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发扬佛教济世利民的慈悲情怀,是佛门后辈称道的光辉典范。


虚老是建寺安僧、维护僧纲的佛门泰斗。虚老出家以来,正是中国佛教寺院生存面临挑战、僧团道风面临侵蚀的转折时期。 清末以来,中国社会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巨变,各领域都面临不知 所措的挑战。佛教界在庙产兴学风潮的影响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僧团的道风也屡受社会诟病,如何扭转颓势,是摆在那一时期高僧大德面前的重要课题。虚老身处汹涌的历史浪潮, 以其志大气刚、悲深行苦的精神,安顿僧众,以庙为家。他先后中兴或主持重修云南鸡足山祝圣寺、昆明华亭寺(云栖寺)、鼓山涌泉寺、韶关南华寺、云门山大觉禅寺、云居山真如禅寺等六大袓庭古刹,还支持重建大小寺院庙堂80余处,安单摄众,朝暮熏修。虚老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以其解行并进、精进勤修的 修养,重振德本,率先垂范。他总是清苦淡泊,数十年如一日, 一笠、一拂、一铲、一衲随身。在事业未成之际,总是竭蹶以赴,不畏辛劳,领众出坡,搬砖担土,及至功德圆满,则去往他山, 而绝少贪恋,总是从住持佛法着想,未尝一顾其私。虚老针对徘徊的思想动荡,以其戒行精研、定慧圆明的道风,整肃僧纪,以戒为纲。他一生反复强调戒律为佛法的根本,他告诫弟子,修行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他还特别重视如法传戒,他曾告诫,佛法之败,败在传戒不如法,若传戒如法,僧尼又能严守戒 律,则佛法不至如今之衰败。为了让僧团有规可循,他还先后制订或修订多种丛林清规,坚持率众坐香参究、二时课诵、半月布萨,保存了禅门风规。虚老一生,建寺安僧,随缘修复,随缘付记,毫无居功归己的私欲;维护僧纲,一切为了常住,不图自己, 始终保持佛门的衲子本色,是四众弟子共仰的佛门泰斗。


虚老是髙提祖印、大阐宗风的宗门巨匠。虚老进入佛门,恰 逢中国禅宗宗风颓危的艰难困境。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两千余年来,不断推进中国化进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佛教。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集大成者,具有强大而又旺盛的生命 力。虚老所处的时代,正是禅门宗风在社会变革中处于沉寂的低潮,但他终其毕生之力,意在接续宗门心灯,力图发扬禅门宗风。 是以他不辞劳苦,常习苦行,忍人所难,南参北学,参礼名山古刹,亲近老宿,研习经教,奉《楞严》为圭旨,尊《法华》为圆 妙;还远赴印度、斯里兰卡、緬甸、不丹等地朝礼佛教胜迹,磨 砺心志,广积福德资粮,以期悟入宗乘。他终其一生,潜心于宗 门,遍访禅门尊宿,终日参究心地,最终在高旻寺禅七中悟透禅 关,“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他见地精纯,于疑根顿断后, 仍结茅潜修,长养圣胎,用功不断,保任向上一着,从无停滞。 他被推举领众后,数住道场,高树禅门宗旨,挂各家钟板,大力 阐扬宗风,十方禅和子闻风而至,依止他用功参禅。他总是以禅 门规约摄众,以心地法门接众,以无尽慈悲化众,在开示中循循 善诱,在日用中善巧提携,点燃少室心灯,播洒曹溪法乳。他为 了让禅宗法脉灯灯相续,五叶联芳根深枝繁,肩负临济、曹洞法 脉,接续云门、沩仰、法眼传承,一肩挑五家,独臂支大厦。虚老一生,以一代宗师的悲智行愿,在心灯处于微弱时刻,振臂一 呼,高提袓印;于宗门面临废驰之际,力挽狂澜,大阐宗风,是 天下禅林钦崇的宗门巨匠。


虚老是着眼教育、重视人才的大善知识。虚老领众以来,正 值中国佛教面临僧才匮乏、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的现状。古语有云: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之所以久盛不衰,最重要的是历代僧 材辈出,而僧才的成长和培养,非一日之功可以造就。虚老在建 寺安僧的同时,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他一方面以丛林为依托,以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寮口调度、执事列职序职升迀中历练青年僧伽,既锻炼他们的道心,也积累他们的办事经验。他也借鉴学院式的办学模式,早在1931年春接任鼓山涌泉寺住持不久,即着手创办鼓山涌泉寺佛学院,后改为法界学院。先后聘请当时的大德法师,至院任教或主持院务,确立弘扬禅、教、律、净的办学 宗旨。1943年在住持南华寺期间,又创办南华戒律学院,以学习 戒律为纲,教育青年僧众,培植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支持中国佛学院的创办,1955年8月,当他得知中国佛教协会第 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决议筹备中国佛学院这一消息后,特别撰文 说:“佛学院一成立,就可根据这次会议所通过的决议,精研教理,努力修持,以造就弘法人才。”他还特别强调,“佛弟子的日常生活、衣食住等有可以权变的;惟三学思想,及戒定慧等理论,不能改动。”正是由于像虚老一样具有远见卓识的高僧大德们的支持,中国佛学院于1956年9月在北京法源寺成立并举行了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全国性佛教院校。1957年,他还借邀请海灯法师来云居山真如寺担任住持并讲经的机会,支持创办真如禅寺佛学研究苑,集中青年比丘,采取不脱产的学习制度加以培养。虚老生前培养了大量僧才,有不少门下弟子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佛教事业复兴的中流砥柱。虚老一生,既保持传统, 依托丛林模式培养僧才,也吸收学院式的教育模式,扩大青年僧伽的眼光和见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他都致力于通过教育的方 式培养青年人才,为僧团的每一员铺筑成长之路,是出家僧伽争相依止的大善知识。


秋菊傲寒霜,幽香溢久远。虚老虽已辞世六十年,但依然闪烁着崇高精祌和卓然品格,是当之无愧的光辉典范、佛门泰斗、 宗门巨匠、大善知识,值得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学习他爱国爱教、济世利民的慈悲情怀;我们要秉持他建寺安僧、维护僧纲的悲智行愿;我们要传承他高提祖印、大阐宗风的宗门风范;我们要接续他着眼教育、重视人才的未竟事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人间佛教思想, 为当代中国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勇猛精进,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