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朝圣的世界各地信徒
恒河边上的瑜伽高手
佛陀25岁等身像
延达法师把少林功夫茶赠送给许嘉璐委员长
延达师父为学员讲解释迦摩尼菩提树下悟道
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副校长沙威长老与学员合影
一个笃信因果、敬畏神性、渴求超越之士,若有条件,一生之中至少应当去一次印度。在那无上殊胜的地方,你会对博大精深的佛法与悲欢离合的生命有更精进的证悟。
2013年3月18号,少林寺监院、少林寺武僧团团长、少林寺《禅露》杂志主编、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延达法师作为此行随团专家,率领明伦书院全国学友印度佛教文化之旅于广州启程!
此次殊胜之旅将在“西天极乐世界”恒河圣城瓦拉纳西、佛陀悟道成佛的菩提迦耶、初转法轮的鹿野苑、无余涅槃和八王分舍利的拘尸那迦、玄奘留学的那烂陀寺(大雷音寺)、佛说《心经》和“拈花微笑”的灵鹫峰、佛说《药师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的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佛授《维摩诘经》《药师经》《楞严经》的外夏离、“世界八大奇迹”的泰姬陵……深刻展开宗教文化考察。
鹿野苑的所有建筑被土耳其人破坏殆尽,但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ūpa)却在废墟中保存了下来,塔高达39米,直径达28余米,属留存极少的阿育王时期建筑。牟拉甘陀库底精舍的废墟中标有佛陀在头一个雨季中的驻锡地,在这东面,就是1931年新建的根本香室精舍(Mūlagandhakuī vihāra),那里有精美的壁画,介绍佛陀的生平,再后则是鹿园,仍有鹿群在那里生活。
在印度,大多数印度教信徒终生怀有4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纳西(Varanasi)圣城。
恒河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人民,加上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被视为“圣河”。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将恒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诚地敬仰恒河。 天还没有亮,已经有大量的朝圣者和虔诚的信徒奔赴恒河,场面盛为壮观。面前有位理发师在为一个顶礼膜拜的虔诚信徒剃胡子,用圣洁的恒河之水才能洗去他的罪孽,就如同剃掉的胡子,清爽的迎接新的生命。
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经过千年的文明洗礼,恒河两岸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许多自古流传的神话,使印度人民对恒河母亲生起无限的怀想,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情结。这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
这里有个古老的传说:古时候,恒河水流湍急、汹涌澎湃,布拉马普得拉河及恒河流域经常泛滥成灾,毁灭良田,残害生灵,有个国王为了洗刷先辈的罪孽,请求天上的女神帮助驯服恒河,为人类造福。湿婆神来到喜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灌溉两岸的田野,两岸的居民得以安居乐业。从此,印度教便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澡成为印度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
在印度教徒看来,罪恶的行为就要下地狱,而善良的行为和功德则会使人上天堂。死亡,或者说在一个神圣的地方焚烧尸体,正是用这种方式,或是其他方式跨出生死轮回的关键一步。他们相信,湿婆常在恒河边巡视,凡是死后在瓦拉纳西火化的人,都可以得到湿婆本人亲自在死者耳边念诵解脱的神咒,从而使死者无需再受轮回之苦,直接就升入天堂。因此死后能在恒河边焚化,将骨灰洒入河中,是每一个印度教徒的心愿。
我们看到太阳的出现就如同新的生命的出现,或者说是有教徒完成了心愿,他不再轮回,已经到达天堂的彼岸。
在瓦纳拉西生活的居民非常的自豪,他们可以每天伴随着恒河。这是日出前和太阳升起后恒河边居民完全不同呈现的状态,他们是那么的美好,每天都能沐浴在这条母亲河里。像是一头雄狮被唤醒后舒展。
著名的印度菩提迦耶二十五岁佛等身像,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亲自指导塑造,亲自加持的三尊无与伦比的等身像之一,与佛真身无二无别,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加持力,即,"见我身者现世解脱后生极乐"。 现八岁、十二岁等身像于松赞干布时期分别由尼泊尔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带往西藏,分别供奉于小昭寺和大昭寺。
进入正觉大塔的底层,可以看到整个结构分成两进,前进略似走廊,後进是佛殿,由於没有窗,殿内只靠些普通的电灯胆照明,可是你的目光接触到大殿上的佛像时,内心一阵震动,佛座的背景是一片明亮的蓝天,并有一阵薄雾似的轻纱地罩在两旁作帐屏,而金光灿烂的佛陀像庄严地在中端坐著,眼眉修长,轮廓清晰,向前凝视著朝拜者,流露著无限的慈悲与智慧,塑像可以造得栩栩如生,但把智慧都塑了出来,可真不简单。从没有一处佛像会令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菩提伽耶到底是佛成道的圣地,连建造的佛像也特别辉煌庄严,撼动心灵,无怪乎我们之中有很多团友,一见佛像,就拜了下去,一连拜了数十下,身竟不倦,意犹未尽。
2500多年以前,佛陀在菩提树下历经49天冥想静思,参透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理,成为完全觉悟的人!依旧菩提树下,感恩延达法师的引领,让我们静坐,象佛陀一样地冥想静思.....
3月18日至23日,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高级顾问、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率团对印度进行友好访问。访问期间,代表团分别会见了国大党外事委员会主席卡兰•辛格,印人民院议员、印人党资深领导人乔什,并与印社会科学院、辩喜国际基金会等座谈。双方就推动中印关系发展、促进两国人文交流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朱拉隆功大学是泰国的第一所大学,也是泰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在全球高校网(4ICU)国家高校排名中排第1名。这位沙威长老更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
2012年2月16日,沙威副校长受摩诃朱大校长达摩孔莎瞻长老委托,专程来北京通报“联合国卫塞节国际佛教大会”将申请联合国非盈利性NGO组织机构身份的情况。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热烈交谈,并表达进一步加强泰中两国佛教友好交流的意愿;
2012年7月20日,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副校长沙威长老等一行,不远万里来到少林寺,为释永信方丈颁发荣誉博士学位......
延达师父与泰国公主合影
延达师父在那烂陀大学
延达师父在祇树给孤独园菩提树下为学员讲授《金刚经》
延达法师为学员讲授金刚经
泰国法师、泰国公主及夫君与学员们
这次我们遇到了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的僧人及泰国的公主,她的儿子在菩提迦叶菩提树下举办皈依仪式,少林寺的延达法师曾受朱拉隆功大学秘书长的邀请朝拜过泰国,异国他乡,再次相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七叶窟,梵名Sapta -parn!a-guha^ 。音译作萨多般那求诃。又作七叶树窟、七叶树林石室、刹帝山窟、车帝石室、七叶穴、七叶岩、七叶园。位于印度王舍城附近毗婆罗(巴Vebha^ra )山中之石窟,为王舍城五精舍之一。因窟前有七叶树,故名。七叶窟是佛灭度后迦叶尊者在此进行第一次结集,于其处会五百贤圣,以阿难陀、优婆离、迦叶等为上首,结集经、律、论三藏,安居三月,完成大业,佛教自此有了经典。阿难在此颂出佛经,五百罗汉听闻,山风习习,经声朗朗。
伟大的那兰陀寺,印度最著名的佛教大学,智慧第一舍利弗的出生地,译为给予佛教智慧的学府,另译为莲花池,五世纪法显来过,七世纪玄奘在此留学,十三世纪伊斯兰教入侵被毁!今天我们来到是座伟大的寺庙,见证古代印度的最高学府;见证伟大的智慧第一舍利弗出生的地方;见证我们中国人给予僧人最高称谓“唐僧”留学的地方。
灵鹫山,一个太熟悉的地方,我们经常会在经典中读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这里是王舍城,译为国王的山,提婆达多曾在此推石头加害于佛,太多的佛教故事发生于此,今天都得到验证,佛法真实不虚,不可思议!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大山如黛,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灵山会上...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一刻,大地无声;这一刻,泪雨涟涟!!!
延达法师带领学员在佛祖“初转法轮”之地鹿野苑
延达师父把哈达献给金刚宝座塔
延达师父带领学员参观莫卧儿王朝时期的红堡
延达师父带领学员在七叶窟打坐
延达师父亲手装金刚沙
延达师父为玄奘纪念馆打扫
延达师父在那烂陀大学教印度小朋友少林功夫
“拈花一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心心相印!延达师父在灵鹫山与学员分享这个经典的禅宗故事——“拈花一笑”,并讲授《心经》。在灵鹫山讲法,与先贤同在,与日月同辉,想一想,多么幸福的事情!
据佛经记载,在拘尸那迦,佛陀即将涅槃。众弟子公推阿难请问佛陀最后几四个问题: “佛陀!我们弟子大家禁不住伤感之情,有四个问题最后请示佛陀: 第一、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陀为师,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谁为师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甚么而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以后,凶恶的人如何去调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这尊代表佛陀涅槃的睡佛,是公元5世纪一个印度国王所建,1880-1889被英国人从废墟中挖掘出来,睡佛保存完整,长达6.1.米。四十年说何曾法,六千卷经独此方!
祇树给孤独园,所有接触过佛学佛教的人都耳熟能详的地方!《佛说阿弥陀经》在这里诞生,“经中之王,经中之母”《金刚经》在此横空出世!
佛陀在这里安居24夏,微风中,小草在迎风歌唱,菩提树叶在摇曳呢喃……它既承载着一段美丽的承诺,又开拓了一段解脱的道路。这一种古典精神在遥远的过去反射到当代,似乎特意来折射我们自诩为历史进化到现代文明,于是踌躇满志,鄙薄古人,从而毫无自知之明的庸俗和浅薄。
在印度,时间没有意义,历史仿佛停滞。今天我们驻足之地,和千年前玄奘看到的荒烟蔓草没有区别,和给孤独长老虔诚供养佛陀的初衷没有分别,甚至,站在这里,须菩提长老“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请教“稀有世尊”如何“降服其心”时的龙天香雨仍然氤氲弥漫,佛陀那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旷世罡音仍然飘荡在孤独园,回荡在舍卫国,激荡在五印度,直至荡涤在整个琉璃世界……
【感言】
十二天的深度文化旅程,浓郁的艺术气息与宗教精神会让您忘却物资的匮乏,这就是印度文化繁衍至今的秘诀——精神高于物资!你也许永远无法理解印度,但你能感受到一种很独特的文明!此行与信仰同在,与神圣同在,与专家、精英同在。
在泰戈尔的诗歌里,在信徒们的祈祷中,在万人沐浴的恒河里,在大神湿婆的舞蹈中,我们敬仰佛陀的智慧,我们敬仰玄奘的信念。走进印度,这是华人一生不可或缺的旅行!我们承载着追随佛陀的足迹,走遍圣地,顺利回朝,在此,感恩延达法师的一路精彩的讲解,不但丰富了知识,更是让我们精神层面得到了提升。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范祖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