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美岱召(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果逸)
菩萨在线参访团一行参访内蒙古美岱召(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国恩禅寺都监顿广法师向菩萨在线参访团介绍美岱召(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菩萨在线参访团一行参访内蒙古美岱召(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果逸)
参观交流(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果逸)
合影留念(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参观明代古井(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菩萨在线内蒙古讯 2013年6月24日,菩萨在线参访团一行分别前往内蒙古美岱召与国恩禅寺参访。
上午10时,菩萨在线参访团一行前往美岱召,由国恩禅寺都监顿广法师陪同参观。在顿广法师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大雄宝殿、琉璃殿、两廊庙、乃琼庙、太后庙、佛爷府。在参访过程中了解到美岱召是整个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内蒙草原的第一座寺院,它的前身是成吉思汗后裔,阿勒坦汗在这里建立的北元政权的都城。整个敕勒川佛教文化的核心就在美岱召。
下午3时,菩萨在线参访团一行前往国恩禅寺。受到国恩禅寺方丈印杰大和尚的热情接待。印杰大和尚与菩萨在线参访团一行亲切交谈,并为众人开示。随后印杰大和尚为菩萨在线现场作画并赠送墨宝。内蒙古国恩禅寺是在敕勒川地区最年轻的寺院,本焕长老百岁那年赞誉“塞北无双福地,蒙西第一丛林”。又被当地信众赞誉“塞外禅宗祖庭,祈福延寿道场”。
美岱召始建于明代中期,是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被明朝封为顺义王的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阿拉坦汗,统领蒙古土默特部居住的古城寺庙。1606年称灵觉寺,清乾隆曾赐名寿灵寺。美岱召的得名是因为麦达力活佛在此坐床的缘故。万历十一年(1583年),西藏僧界特派麦达力活佛来蒙古掌教,因麦达力活佛曾在灵觉寺坐床并为弥勒佛像主持开光仪式,人们便俗称灵觉寺为麦达力召即美岱召。美岱召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时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它在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美术史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美岱召是一座城堡、寺庙和邸宅功能兼具的建筑。总体平面布局为不规则的正方形,四周筑有高厚的城墙,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正门(南门)为城门,城墙四角筑有重檐角楼。召内殿宇楼阁富丽堂皇、雄伟壮观。进入城门,迎面就是大雄宝殿,殿前的两棵粗壮茂密的明代古松,显得苍然静穆。大雄宝殿为三间重檐歇山顶两层楼,南厅经堂、北厅佛殿勾连一体,纵深43.7米,横宽23.2米,是该寺最为宏伟的建筑。殿内20多米高的金柱一贯到顶,柱上用沥粉贴金绘制的五爪盘龙栩栩如生。殿内原有一座3米高复钵式檀香木塔,上缀珠宝,塔下有地宫,藏有男女发辫、骨灰、腰刀、头饰、靴帽、盔甲等文物,可惜文革中被拆毁。西侧为乃春庙与佛爷府。大雄宝殿的北部还有观音庙、琉璃殿、八角庙、万佛殿和达赖庙等不同风格的建筑。
殿内壁画是美岱召的一大特色。现存壁画1650平方米,形象地描绘了明朝时期蒙古金国政治、宗教发展状况,被誉为壁画博物馆。大雄宝殿内四周壁画从腰线部分一直到天花板,场面宏大,构图丰满,需仰视方能尽观。北壁正中绘有释迦牟尼巨像,背景绘有释迦牟尼的佛传故事画,如太子游四门、剃发出家、降伏魔女、得道成佛等,造型准确生动,富有人间情趣。下壁为四天王及伏虎罗汉、布袋和尚。东壁画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成道故事画,下壁是玛哈嘎拉和巧尔吉金刚以及巴拉登·哈蒙等多位喇嘛教中的护法神,造型诡怪夸张,线条奔放生动。
引人注目的是西壁下方的一组蒙古族供养人群像。他们均身着明清时期的蒙古服饰,手中持念珠等宗教器物,表情谦恭,一心礼佛。这些壁画上的蒙古服饰很多都可在明肖大亨所著的《夷俗记》中找到依据。是研究明清蒙古史及民俗、服饰的宝贵资料。
在大雄宝殿东部有座二重檐歇山式建筑,这就是“太后庙”。太后庙中曾供奉储藏三娘子骨灰。在殿内明代绘制的壁画画面上蒙古服饰的人物像中,有传为阿拉坦汗及夫人三娘子的画像,为内蒙古召庙壁画中独有的一处。三娘子在历史上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她是明朝时蒙古可汗阿拉坦汗的第三妻,长期以来,她的手里握有土默特蒙古部落三分之一的兵权。由于她智勇兼备,才貌超群,深受阿拉坦汗的信任,并采纳了她与中原友好往来的主张。阿拉坦汗死后,她又执行了继续与明朝友好往来的政策,维系了土默特部与明朝和睦相处40多年的安定局面。
美岱召这一古建筑群,不仅在建筑布局、造型以及建筑艺术等内容上,有着重要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所反映的蒙汉和好、民族团结的历史对今天来说,更有其深远的意义。
内蒙古国恩禅寺山门(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慈)
国恩美景(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慈)
印杰大和尚与菩萨在线参访团一行亲切交谈(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果逸)
印杰大和尚为菩萨在线现场作画(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慈)
印杰大和尚为菩萨在线现场题字(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果逸)
周遍十方(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慈)
合影留念(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国恩全景(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慈)
国恩禅寺位于土默特右旗沟门镇境内的九峰山南麓,前身为响誉土默川的朝阳洞。清朝乾隆年间由藏传格鲁派僧人行脚到此,见此山气势非凡,宝气氤氲,山间有洞深不可测,并时有灵光闪射,便在此开辟道场,弘扬密法,。经百年而至清末民初之际,因局势动荡,致使道场颓废。民国中期,有禅门临济宗僧人来此收拾残垣,重续炉烟。朝阳洞也因此由藏密道场易为禅宗门庭。抗日战争时期,朝阳道场再度倾毁于倭贼炮火。
自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以来,朝阳洞被当地宗教部门批准开放,并请僧团入住。十余年来,周遍群众自发集资重建,修桥铺路,建筑僧舍。民心凝聚,功德昭然。
2006年9月,经旗委统战部,宗教事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邀请,包头籍僧人,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代法嗣印杰大和尚荣归故里,继承法席。为感念国家恩德,经印杰大和尚提议,宗教部门批准,正式将朝阳洞更名为国恩禅寺。
2007年元月27日,印杰大和尚邀请来自陕西,江苏,广东以及本隅20余位大德高僧成功的举办了国恩禅寺接匾大典。在300多位来自社会各界的善长仁翁的共同见证下,当代佛门泰斗百岁高僧本焕长老亲笔提书的寺匾庄严揭幕。
新建国恩禅寺占地面积361亩,全部工程预计耗资1亿2千万元。共分三期工程建设完成:第一期为朝阳洞旧址修复;第二期为新建寺院和佛学院建设工程;第三期为佛教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
建设完成后的国恩禅寺,将成为内蒙古地区 “传承最正宗, 规模最宏大,规划最合理,功能最齐全,风格最独特”的显密兼容,禅风普扇的盛大丛林。同时也将开创内蒙古佛教史上,第一座独具特色的汉传佛教学院。
本焕长老在听取印杰大和尚所汇报的寺院整体规划和未来发展理念后,欣喜的将国恩寺誉为“塞北无双福地,蒙西第一丛林”。(现场记者:正德 果戒 妙静 心慈 果逸)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范祖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