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者用身体丈量土地 遇见最幸福的尼泊尔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妙艺      时间:2014-07-22

朝圣者
朝圣者(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朝圣的人群
朝圣的人群(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行走(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菩萨在线佛讯 朝圣是一个人的旅程,朝圣是期盼救赎的行走,朝圣是对信仰的探寻。一个接一个跪行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的朝圣者,他们三步一跪,五体投地,匍匐于地,用身体丈量着苍茫的大地。他们的目光映照着皑皑白雪,落在雪山之巅,透穿灵魂。这世间有一种人,他们心中潜藏着强大的信仰,他们身体经受着地狱般的磨砺,他们眼睛里却燃烧着信仰。

 

    佛说:我,就在这里,俯视着大地,国民就有了信仰……

 

朝圣者说:佛呀,我千里迢迢而来,耗尽几年的时间,以三步一跪,五体投地的大礼,来赴你一面之约,请赐我幸福和安祥……

 

佛子的信仰 三跪一拜朝圣之路

 

    为了一个好于今世的来世,为了获得心灵的安宁,为了灵魂有个好的归宿,朝圣者就可以口中涌吟着神创造的语言,用额头和胸脯抚摸着脚下的信仰,朝他们心中的圣地而去。为了这一信念和信仰,他们不畏炎炎烈日,忽视风霜寒雪,忘却疾病焦渴,甚者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古人所言的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用在朝圣者身上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也是后来我才知道,朝圣者的磕头朝圣,并不是我们所见的简单的将手合掌于胸前,举至鼻尖额头,然后前扑五体投地的动作重复,而是有个严格讲究的。据说:每个朝圣者,每天自上路起,除了念经,是要禁语的,也就是不和路上的人讲话。当遇到非讲不可的时候,必要念经以求宽恕。每天磕头,也有一定程序。如早饭后要步行至昨晚做了记号的地方,合掌诵祈祷经。傍晚结束时,要向东南西北方向磕头,拜见四方神灵,请求护佑。同时向来的方向以及将要去的前方磕三个头,以答谢一路神灵与万物和明天将要打扰的地方神灵,最后再向前方鞠躬三次。这几乎是每个朝圣者都要履行的仪式。

 

    在朝圣途中,若遇到河流等无法磕头而过的地方,要将这些障碍距离补磕上。如遇到雪深处或下山时候,也要丈量距离,补磕因为省力以及惯性因素而造成的相应距离。在圣地,还有一些以朝圣为生的人,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磕头朝圣。从出发地磕到圣地,然后又原路磕头回去。从一个年轻小伙子磕到一位发鬓苍白的老者,从身行佝偻的老者磕到死去为之。据说,在拉萨大昭寺里,有一面镶嵌了无数朝圣者牙齿的墙壁,这面墙壁上的牙齿,都是那些生老病死于磕头朝圣路上的朝圣者的,是同行的朝圣者从其嘴里拔下带到拉萨大昭寺的,听说,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这些不能亲身到达的朝圣者完成他们的夙愿。

 

见到那些在路上磕等身长头的朝圣者,仿佛看到他们经过的地方,五色的花朵一路盛放。我望着前方,路的尽头依然是路,远方的远方比远方更远。汽车呼啸而过,麻雀的尸体被碾成了标本,五彩经幡诉说着神的往事。朝圣者给了我们启迪。信仰是什么?是革命先烈视死如归?是蚂蚁搬动大出自己身体几陪的食物?.是太多让我们看了听了不可思议的事与物。信仰在那里?它潜伏在每一个生命的心底。当它出现的时候,它的能量大到超越生死。在每一个朝圣者的旅途中都有一处圣地,那里与神接近,那里无痛无悲,那里沉淀所有世界欲望,那里就是传说中的极乐世界。

 

 蓝毗尼圣园

蓝毗尼圣园(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蓝毗尼
蓝毗尼(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遇见最幸福的国家 尼泊尔

 

    有一个世界屋脊旁下的山国,它立国的故事与佛相关。人们传说,文殊师利菩萨追随梵天之光来到这里,他以神力排干湖水,造出加德满都谷地,文明开始在此处繁衍。今日人们将这片土地称为尼泊尔。

 

    尼泊尔,世界上排名最幸福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在这个经幡飘扬的国家,每个角落,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明媚的阳光般温暖。

 

    实际上,到尼泊尔旅游的外国人经常会发现,在尼首都加德满都的老王宫等地方,很多当地民众席地而坐,人手一杯奶茶,边聊天边晒太阳,一待就是一整天。这就是尼泊尔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可让许多刚来尼泊尔的外国人看来更不可思议的是,尼泊尔人把早起当成一种享受。早上五点,大部分尼泊尔人已经起床了。不过会享受生活的尼泊尔人一大早起床并不是为了出门工作。他们先是要做上一个小时的瑜伽,不少人要接着在家周围徒步一小时,接下来是一家人喝早茶、吃早饭的时间。虽然起得早,但尼泊尔人上班很晚。尼政府规定上班时间是上午10点,但商店11点开门算早的。游客早上11点前去逛商店,通常看到的只是伙计在不紧不慢地打扫卫生。对于绝大部分尼泊尔人来说,早睡早起就是幸福生活的真谛。

尼泊尔的小“天使”
尼泊尔的小“天使”


苦行僧
苦行僧


 修行(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女白领的蓝毗尼朝圣之旅 释迦牟尼诞生地

 

叶子是一名事业成功的白领女士,她生活在白日雾霾漫天,夜晚灯红酒绿的北京。她是一名佛教徒,在今年年初,叶子决定去尼泊尔,完成她向往已久的朝圣之旅——释迦摩尼诞生地,尼泊尔蓝毗尼。

 

关于释迦牟尼的生年据说有超过60种不同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公元前624年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生于蓝毗尼园一棵婆罗双树下。据传,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夫人摩耶产期将临,按当地习俗回娘家分娩。摩耶经过这片娑罗树园时正值天气炎热,娑罗树花满枝头,树下池塘芳香扑面,摩耶便在此沐浴解暑。正当摩耶沐浴结束走出池塘,手扶娑罗树休憩时,她突然感到阵痛,于是王子释迦牟尼就从母亲左腋下肋骨中降生于世。而王后生产时一直手扶的那棵树,便是蓝毗尼园内的那棵充满神奇色彩的婆罗双树。

 

    叶子在她的游记里写到:听这悠扬的梵音,低回的梵唱透着些许悲滄,引发深思,心立刻素净和空无。抛却尘世的一切纷杂,我感到无限的超越和解脱。想着这次的蓝毗尼之旅,那些生命中充满灵性的提示,我静静的在黑夜里点亮一盏柔和的台灯,一杯凉凉的清水,沉下来记录。每一个目的地,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有一定的理由前往,都有一定的感受在胸。抵达相同,而内心的感悟却不尽相同。

 

    从奇特旺到蓝毗尼,90公里路走了近5个小时,上午9点出发,下午2点到达。午后的小街上人迹寥寥,小旅馆贵且闷热,没有可靠的饭食果腹。不出所料,过来人所言非虚,那个小旅馆破烂躺椅上的老者甚至一直都在,这就是第一眼的蓝毗尼。

 

    蓝毗尼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重要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而镇上的居民依然只称那片娑罗树园为“蓝毗尼”。出旅馆直走,向左转,一条笔直的大路铺展眼前,路的尽头就是那片蓝毗尼花园。如今进入蓝毗尼花园的多是远道游客或朝拜者,对于那些背草、砍柴、播种与收割的当地人,他们早已将自己与蓝毗尼花园融为一体,虽依然信仰却不需日日步入了。

 

    蓝毗尼花园内最醒目的建筑,无疑是那座方正的赭红色平顶房屋,即佛祖诞生地。房屋处原是佛陀之母祭坛旧址,1995年祭坛拆除,第二年即有考古队在地下5米处发现了15个房间,因此这里被鉴定为佛祖诞生地,并修建房屋予以保护。蓝毗尼柱位于房屋西面,据传该柱由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于公元前249年树立,最早的马形柱头已被雷电霹断,只剩高约7米的柱体。蓝毗尼柱南面是长方形的圣池,池水凛凛倒映着赭红色房屋。倒影本不奇怪,只是此间倒影美的过于天衣无缝,不可掩饰的华丽下又平添了几分神秘莫测。

 

    步入赭红色屋内,沿四周甬道而行,但见一面残破的墙体被红色层叠晕染,走近之后发现,墙壁为尼泊尔特有的红色日久涂抹而成。墙壁旁边低于地面的一处罩着一块玻璃,几只射灯将玻璃内外照亮。我看到玻璃里有一块半平米左右的灰石板和一块铭牌,上面书写的大意是,“此为佛陀诞生地的铭石。1966”。玻璃上撒有鲜花与钱币,灰色石板上的凹陷图案酷似一方脚印。保安热情的告诉我,这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留下的脚印。

 

    重回到蓝毗尼花园,我有些累了,坐在圣池边的一处小憩。距我不远处那棵挂满经幡的圣树静静矗立,圣树外观与榕树相仿,枝条密密匝匝垂向地面,树冠却直指于天。树干周围的石板,经长年累月摩擦已经发亮,树干下部一个天然树洞内供奉着佛像,树洞外的鲜花,烛火因此常香长明。不远万里前来的朝圣者不知疲倦地赤脚绕树干一圈圈走过,偶有当地人前来朝拜,只是口中念念有词地以额头轻抵树干,然后静静放上鲜花便离去。

 

    此刻,午后炽烈的阳光似已宣告结束。一位身披僧衣与我并排而坐的老者,因暮色渐近的柔和低垂而更显慈祥。缓慢地,老者对我报以微笑,并拿起他身边的一支贝壳遮阳伞展示给我。我因不曾见过这等物件,慌忙地拍照留念。老者看着我孩童般的举动,只报以宽和地笑。闲谈中得知老者自印度来此朝圣,时日以久。我问他,既来此朝圣每天都作些什么呢?他迟缓地地用英语告诉我,大意是他每日只来此坐着,看着,走一走就够了。大概是我流露出的羡慕表情被老者觉察,他竟呵呵地笑出声来。我为这笑声感到一阵别样的欣慰,毕竟不是谁能流连于自己所爱身边,更不要说日日相守、相望、相厮磨。身边的老者大概早已参透,所以蓝毗尼的每一日都在他面前展开。如此种种,我这样的过客不可能懂。

 

    虽然我仍不能说蓝毗尼全部都是美的,但它却真正贴合了我喜静的心。我只能作如此述说,如果你不相信蓝毗尼有堪称完美的圣池和水中倒影,如果你不曾相信那一方被人膜拜的脚印,如果你不相信圣树下有位参透一切的慈祥老者静坐,那么,你可以选择亲自去蓝毗尼看看,也或者选择让自己的行程绕过遥远的蓝毗尼,绕过可能得到的一切关于佛陀诞生地的体验与传说。

 

    叶子她有所求的来,无所求的走。在这里抛下了凡夫俗子的欲望,带回去的自己是一只被洗干净的水晶杯,清澈闪耀。(菩萨在线编辑部综合整理)

 

相关新闻:

光泉 大和尚 率众三步一拜朝圣普陀山

福建高僧率朝圣团进藏 纳木错湖畔祈福

 

 

(责任编辑:彭明军)

菩萨在线APP

了解最新佛教资讯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