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禅修”大热
菩萨在线佛讯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禅修最近几年在很多国家迅速流行,禅修可以让人们获取来自心底的安宁。人们通常总被外物左右,可当我们观察一切悲喜因由,就会发现所有欢乐、忧伤的产生都源于对外界的预期。当你执着于这些预期后果,自然会长生相应的喜怒哀乐。在这种情境下,我们的情绪开始波动。禅修是要学习并且掌握 如何放下执着,给心灵预留出一个思考的空间。
外国人京城扎堆禅修 感受佛教魅力
炎炎八月,在位于北京西郊的千年古刹龙泉寺,迎来了一批外国人士。他们不是参观,也不是旅游,而是来此“禅修”。
“现在生活的速度太快了,我想慢一点,而且,我喜欢安静。”来自加拿大的marry告诉记者。和她一样,20多位来自北美、南美和东南亚国家的人士聚到这里,参加首届多语种禅修营,是为了寻找心中的“calm and happy”。行、走、坐、卧,都是禅。晚上9点半入寝,早上4点半起床,开始禅修第一项——行脚禅。
“不说话,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呼吸新鲜的空气”。行脚禅不同于一般爬山,速度慢且全程“止静”,这让梁宇喃感慨找到了和自己对话的空间。和梁宇喃同行的还有她的男朋友司徒仲仁,不远万里从美国飞来,为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疗心”魅力。
“在美国,很多病人来找我说不舒服,其实很多时候是精神的原因;我来这里,是要先弄清楚自己的魂魄怎样会健康,然后告诉他们。”来自哥伦比亚的chaves先生头一次在寺庙过夜,他说,“那么小的1张床,房间里只有水,什么也没有,我睡了1夜,突然意识到快乐其实不需要太多东西。”几顿斋饭下来,marry已经对用斋动作熟练掌握,在胸口比划一下示意义工只要半份,大拇指轻掐小拇指表示需要一点点,行堂结束,双手合十表示感恩。馒头、稀饭配上青菜的素食,也让她连赞“very good”。
近年,禅修营在中国内地渐渐热起来,许多年轻人来此找静、找自己,但多语种的禅修营是第一次举办。为这些外国学员配备的辅导员是有翻译基础的外语专业学生或毕业生,负责日常统筹,也兼职贴身翻译。除了传统的佛家生活体验外,禅修营还增设了禅译交流会,按语种交流对禅文化翻译的认识。晚上,禅修营专门开辟“龙泉夜话”时间,法师为学员们释疑解惑。
“您怎么理解命运?”“怎么样的智慧才能获得心灵和精神自由?”
“佛告诉众生,世界的本质是苦,理解这一点就自由了。”“命运二字得分开来看,命是上天注定,而运则在自己掌握。”法师用佛家智慧启迪年轻人,流利的外语也拉近了学员与佛学的距离。学诚法师告诉记者:“年轻人面临着人生的转折点,佛教希望给他们幸福、快乐和智慧。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希望佛教能延伸到整个世界,让更多的人得到佛法甘露的滋润。”禅修营的最后一天是佛教的重要节日盂兰盆节,这些外国学员和中国学员一起变身义工,参加托钵仪式,服务民众。(来源中通社)

禅修之旅
缅甸——通往身心的禅修之旅
小郑已经在缅甸修禅快一个月了,临行前,井上刚一(Inoue Takehito)跟他话别。这个从日本来的Yogi(缅语:禅修者或修行者)身材瘦高,骨格清奇,谈吐舒缓,看上去倒真有几分罗汉相。他在浓密的榕树荫下目送良久,然后提起身上南传佛教地域修行者流行穿着的绛色僧袍,慢慢走进马哈希禅修中心(Mahasi Meditation Centre,专为外国修行者开辟的小楼),继续他的内观静坐。那些被缅甸人称为神鸟的乌鸦立刻填补了他们离去后留下的清静,兀自喧闹起来。
但随处都能听见的乌鸦叫声并不曾打扰马哈希中心内二百多名静修者的修行。未亲临其地前,除了偶尔在电视新闻中看到被支持者簇拥的某著名女政治家,或图片里见到的在阳光下耀眼的仰光大金塔,小郑对这个叫做缅甸的南方以南的国度以及它的佛教传统几乎一无所知。缅甸,用神秘之国来形容并不过分。我个人印象里残留更多的,还是70年前那个在下缅甸做警察的乔治·奥威尔(George Owell)在《猎象记》或《缅甸时日》里所描述的那些闷热、潮湿、幽暗而又蛮荒的东南亚热带生活。
6月底已是雨季,但热浪仍统治着这座安达曼海边的城市。坐在37℃而没有空调的出租车里,猛烈的阳光直射进来,裸露的手臂一个下午就晒黑了。在不算狭窄的路上,不时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金塔尖顶在日头下一闪一闪,而令人讶异的是,路口也时不时会闪过巨大的俊男美女明星广告牌。“那是我们最红的嘻哈(Hip-Hop)歌手,”出租司机漫不经心地说。
不论白天黑夜,大金塔无疑是仰光24小时俗世生活的中心之一。当无数从缅甸和世界其它地方赶来的旅人像小郑一样除去脚上代表污浊的鞋子,赤足穿过一层层庑殿,爬到离金塔最近的一层时,他们必定如他一般,在惊叹于这两千年来世世代代的人用黄金装饰的太阳底下最大的金塔奇观之余,同时亦惊讶于这个国家伟大的南传佛教传统:无处不在的佛像,佛像前如山堆积的香花,熙熙攘攘的人流间随处可见的跪拜祈祷的安静人群,还有那些在行人稀少的角落身披僧袍静坐的修行者。

获取来自心底的安宁
我与温哥华的菩提禅修中心有着奇缘——中国人在温哥华的禅修之旅
第一次来这里,陈明便会见了Kaye和Roberto两个老外居士,西方人热爱东方佛道文化,值得鼓励,尤其是这二人的身份对于在外国人中弘法更加有意义:Kaye是精通西洋通灵术的灵媒,能够皈依佛法,实乃佛法殊胜的魅力所在;Roberto是硅谷高级工程师,高科技研究到了头,回归到中国古老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也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西方现代文明进入的瓶颈能够带来新的启迪。
第二次来到这里,偏偏赶上英语禅修,这里的禅修有国语、粤语和英语,主要针对华人和加拿大本土的欧洲后裔白人。我能够参加英语禅修,说明我有这个机缘在西方人中传播佛法。
英语禅修负责人西玛女士早年来自俄罗斯莫斯科,是个犹太后裔。这里的居士,无论华人还是老外,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西玛两年前双目几近失明,西医中医针灸皆无济于事,万念俱灰之时投奔了菩提禅修中心,万万没想到,禅修之后竟然不治而愈。我见到她时,她双目炯炯有神,而且充满了温柔、慈祥,难以让人相信她曾经几乎是个盲人。自从见证了奇迹之后,她精进修佛,还成为英文禅修的带头人,指导着众多西人弟子。
西玛很高兴陈明来参加英语禅修,还把他介绍给大家。在药师禅堂,一些黑人白人男女弟子,毕恭毕敬地看了一段投影视频,是一个西方人现身说法,介绍自己修佛之后的病愈奇迹。这之后大家就开始打坐、观想,还做了一些肢体的练习。两个半小时居然很快过去了,就像十分钟一般。
也许是因为禅堂气场太强,也许是因为音乐太催眠,也许是因为众多人一起修炼,这许多原因综合到了一起,使他感觉效果尤其殊胜:不仅松脑减压,心情愉悦,更加想通了一些曾百思不得其解的有关佛教哲学的疑难问题。陈明他越发喜欢这里了,感觉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一般。
禅修使人向善、向觉悟解脱
禅修是一种出家人和在家人都适用的修行方法,通过“戒”“定”“慧”三个不同范畴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逐渐减少烦恼的困扰和贪爱、嗔恨、愚痴的束缚;逐渐让心灵净化及得解脱自在,使自己向善、向觉悟解脱的方向前进。其实生活中的禅修远比入定重要.懂得善待他人,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从以往的经验中学习,这样的修炼与积淀会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也更坦然。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彭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