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文益禅师与法眼宗学术研讨会闭幕式(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闭幕式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董群主持(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夏年教授对研讨会作学术总结(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抚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崇寿禅院住持学辉大和尚致辞(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一处处长林剑卫致辞(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与会学者,认真阅读论文集(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全国首届文益禅师与法眼宗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菩萨在线江西讯 2015年7月19日,为期两天的中国首届文益禅师与法眼宗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高僧大德数百人出席了闭幕式。闭幕式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董群主持。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夏年教授对整个研讨会作学术总结:七月十八和十九两天我们在江西抚州聚会召开文益法师的学术研讨会,并且有幸参加了崇寿禅院重建与奠基大法会,非常振奋,也非常殊胜,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参会人员向本次会议的主办方,江西佛教协会、抚州佛教协会、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表示诚挚的感谢,特别感谢学辉大法师和习细平教授,他们为参会代表准备了很好的条件,照顾细微,主学者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文益法师是法眼宗的开创者,也是我国佛教禅宗史上的著名禅师,他对中国禅宗所做的一切,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影响深远。今天我们首次在文益禅师创宗的发源地召开这个会议,是我们对文益禅师的最好纪念,也是我们研究禅宗的进一步深化,掀开了禅宗研究新的一页。
作为全国首次文益禅师研讨会,其意义是重大的。唐五代是禅宗的发展高潮,五家开始兴起,文益禅师作为五家之宗的最后一宗,他总结了前面四家的禅法特点,又批评了当时出现的禅门时弊,可以看作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同时也是将禅宗宗风转向的重要推动者。这次会议一共收到论文46篇,参会会学者50余人。论文围绕文益禅师的生平、禅法及对后世的影响做了深入的讨论,深化了对文益禅师的认识,也开启了文益禅师研究的新阶段。
文益禅师生平主要在福建、江西和南京三个地方活动,这三个地方文益的行动各有特点。这次会议集中讨论的是文益禅师与江西禅宗的关系,95%的论文都是围绕这一主题。法眼宗传人纯一大和尚、著名学者杨曾文、禅宗专家麻天祥、洪修平,以及张来芳等老一辈的学者,率领中青年学者集中讨论了文益禅师的生平与禅法。例如杨曾文先生介绍了文益禅法的特点,指出在文益一生中有三段公案对他影响很大,即一谈论后秦僧肇《肇论》中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二是对慧稜经常提示的“万象之中独露身”没有参透。三是金陵清凉寺上堂说法一片言语唤作《参同契》。认为这是为了引导门下学人去参悟宇宙万物与自己一体的道理,认为体悟了这个道理,自然会感到“大地无一法可见”了。黄诚认为“据统计,文益禅师门下有法嗣63人,各为一方师,且有固定的场所活动,具有了学派的基础,这是宗派形成的重要因素。”
讨论文益禅师的公案,成为这次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特别是文益得悟的公案,引起了大家最多的讨论,有人认为文益这一公案是心内的自然流出,有人认为是口头禅,但是作为文益得道机锋的开始,又是在临川崇寿院悟道的,所以在抚州讨论这个题目上,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说法眼宗是在抚州成立的,“文益禅师在抚州崇寿寺开创宗风,他不但在这里开堂说法,而且让诸多弟子在这里参学得法。因此可以说,抚州崇寿寺是法眼宗的第一道场或祖庭。”这个观点并且得已经到了与会者的认可。
法眼宗三传后世,传到时江南以后对南方的禅风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次会议论文中有一些学者撰写了这方面的文章,其中对文益后人永明延寿的禅教一致的思想,麻天祥、刘元春、杨维中、黄公元、刘奉祯等做了较多的论述,黄公元认为“法眼宗法嗣虽绝而道真,比起‘授非器者,名虽传而实伪’的状况可能反而要好得多,禅宗之衰弊不正在于滥“授非器”所致的吗?所以把法眼宗失传归之于圆摄诸宗的思想与行持,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偏颇之见。其实法眼宗法脉后来虽然不传,但法眼宗的真精神则是始终未曾失传的。“刘元春指出:“法眼宗的三代祖师都是吴越人,他们的思想与禅风,自然也会带有区域的特点,他们对吴越地区佛教的影响自然也就持久而深远。比如,延寿等人所倡导的禅教一致、禅净合一等融合的思想,对后来两宋理学的产生、明清净土宗的发展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法眼宗的思想特色与精神实质,是研究吴越佛教乃至中国佛教演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此外,还有学者从其它不同角度研究了文益的其它思想,例如与禅修的关系,生态的联系,西方哲学的互动,与诗词的关系,以及与舍利崇拜的关系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丰富我们对法眼宗的认识,从当代的角度来做更多的借鉴。
以上是对本次会议的成果做了简单的综述,可以看见,作为首次文益禅师的研讨会,开启了法眼宗研究的新风,对今后进一步梳理法眼宗的历史文化与禅门中的地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次会议,也看到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前面所谈到南京法眼宗的研究,现在看来还是比较薄弱的地方,此外,对法眼宗其它一些僧人的研究,现在还没有进入学者的法眼,尚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但是不管怎样,今天的会议成绩是丰富,研究成果是可贵的,我们开启了法眼宗研究的新高度,今后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成果机世,深化法眼宗的研究,为抚州佛教增添更多的内容。
抚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正觉古寺方丈、崇寿禅院住持学辉大和尚致辞:此次研讨会的圆满召开离不开在座各位学者和江西省及抚州市宗教局及江西省佛教协会大力的支持。作为首次文益禅师的研讨会,开启了法眼宗研究的新风,努力促进法眼宗发源地崇寿禅院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全面带动各地对法眼宗的教学和研究,为佛教文化和教育事业乃至当今社会的文化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一处处长林剑卫致辞:对此次全国首届文益禅师与法眼宗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明年第二届文益禅师与法眼宗学术研讨会召开时还能在聚。
最后由抚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正觉古寺方丈、崇寿禅院住持学辉大和尚宣布此次研讨会圆满闭幕。
全国首届文益禅师与法眼宗学术研讨会分组讨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第二场主题学术讨论由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主持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昌莲法师,董群,孙亦平,陈永革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黄公元,王荣国,杨维中,陈坚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向世山,徐公喜,徐文明,释法缘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马宗洁,侯冲,陈红兵,韩焕忠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7月19日上午全国首届文益禅师与法眼宗学术研讨会进入第二天,在抚州荣誉国际酒店举行报告研讨会的后四场报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教授、学生、法师数百人参加。
上午8时30分,第二场主题学术讨论由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主持,昌莲法师《综述法眼文益禅法》,董群《文益禅师生平及思想研究》,孙亦平:论文益禅师《宗门十规论》的改革思想,陈永革《从法眼禅系之流传看五代宋初时期江南区域佛教之推展》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侯冲教授给予点评。黄公元《永明延寿与法眼宗三题》,王荣国《参学与开悟:文益禅师在闽城福州》,杨维中:论宋代法眼宗大师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以《宗镜录》为例,陈坚《论清凉文益禅师的“”一切现成》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赖功欧教授给予点评。向世山《清凉文益的禅宗批判》,徐公喜《江西佛道交融现象略述》,徐文明《法眼文益江西行化简论》,释法缘《五代宋初法眼宗在江西的传播发展》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冯焕珍教授给予点评。
第三场主题学术讨论由杭州师范学院黄公元教授主持,马宗洁:从《宋代高僧传》看文益禅师在临川的弘法,侯冲:瑜伽佛事与水路科仪-以释读江西佛教仪式文本《预修填钱寄库字扎》为中心,陈红兵《文益禅师思想蕴含的生态智慧》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陈永革教授给予点评。韩焕忠《借华严教,悟法眼宗》,欧阳镇《文益禅师在江西》,陈金凤《法眼宗与江西关系论略》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陈坚教授给予点评。张云江《法眼文益与抚州崇寿禅寺》,姚彬彬:对治狂禅需回归教典-从文益《宗门十规论》谈起,李海波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王荣国教授给予点评。
欧阳镇,陈金凤,张云江,姚彬彬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李海波,袁大勇、常峥嵘、崔韩颖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习细平、张来芳、刘奉祯、郭延成先后发表了论文(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张爱萍,金易明,刘元春,张琴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谢飞、吴海萍、黄诚、危仁川等学者先后进行了论文发表(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全国首届文益禅师与法眼宗学术研讨会分组讨论现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下午第四场论坛由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习细平教授主持,袁大勇、常峥嵘、崔韩颖、习细平教授、张来芳、刘奉祯、郭延成、张爱萍等先后发表了论文。分别就法眼宗的发展做了不同的见解。向世山教授、陈金凤教授分别给予点评。最后一场由由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杨雪骋教授主持。上海佛学院金易明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教授刘元春,张琴、谢飞、吴海萍、黄诚、危仁川等学者先后进行了论文发表。南京大学哲学系杨维中教授给以点评。
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新意迭出,各种观点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取得了非常好的交流效果。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虚心学习、认真探讨和深入交流,他们对法眼宗文化的认识都有了更加全面、客观和深入的认识,并表示将进一步投入到对法眼宗文化新一轮研究中去。
菩萨在线记者现场了解到:此次研讨会共收到会议论文46篇,参会会学者50余人,论文作者分别来自全国各地研究单位。这些学术论文对文益禅师与法眼宗历史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使该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对此次研讨会的重点议题——法眼宗的创始人文益禅师及法眼宗对佛教其他宗派以及道教的影响;对法眼宗有关的历史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梳理。(现场记者:妙雨 慧德)
(文编:妙甜 责任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