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泾川大云寺佛教学术研讨会在泾川召开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妙丹      时间:2012-11-29

导读: 2012年11月28日上午,首届“泾川大云寺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甘肃泾川大云寺隆重召开。会上专家们肯定了大云寺塔基地宫发现盛放舍利的石函、鎏金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专家围绕大云寺以及佛教舍利文化发展及进行了深度探讨和研究。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菩萨在线甘肃讯 2012年11月28日上午,首届“泾川大云寺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甘肃泾川大云寺隆重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黄夏年、甘肃敦煌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杜斗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副编审于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张总、国际华严学会会长海云法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王志远、山东省汶上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汪海波、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研究员温玉成、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吕建福、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维中、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泾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齐雪琴等200余位高僧大德和权威佛学研究专家汇集在出土14粒佛祖骨舍利的甘肃泾川大云寺。专家们肯定了大云寺塔基地宫发现盛放舍利的石函、鎏金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专家围绕大云寺以及佛教舍利文化发展及进行了深度探讨和研究。首届泾川大云寺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黄夏年主持。


    开幕式前,专家学者考察了考察参观了泾川县大云寺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及王母宫、南石窟寺,专家一致认为泾川佛教石窟文化独具魅力,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雕像和壁画都是精美绝伦,是佛教石窟艺术遗存的精华。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在致辞中介绍了甘肃省特色的佛教文化资源以及分布情况,他说泾川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佛教文化资源,泾川作为西部欠发达地方,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以开放、开发的理念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大云寺文化产业园不能拿来换取眼前利益,一定要保护传承为先,让更多的人见证泾川大云寺的艺术瑰宝。


    泾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齐雪琴宣读了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方立天的贺信,方立天教授在贺信中写道:泾川县出土的舍利宝函、金棺银椁都是唐代佛教兴盛的重要物化证明和珍贵遗产,希望佛骨舍利能够尽早回归到泾川大云寺地宫供奉。


    虽然大云寺出土的石函、金棺银椁等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此次研讨会上,专家还是对大云寺的开发前景持较为慎重的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黄夏年在发言中指出:泾川的佛教文化已经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第一高僧本焕长老的舍利就是依照泾川出土的宝函、金棺银椁来设计制作的;泾川佛教文化的发展可以联合河西走廊、长安佛教共同开发,把河西,陇东的旅游互动当成是泾川的一张名片,从而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

 

    佛塔地宫专家汪海波在发言中提到泾川的深厚佛教文化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提出了当代舍利保护与供养五原则:保护传承为先;文化研究为重;弱化神奇宣传;杜绝商业利用;如法开放供奉。


    研讨会由王志远、李利安、吕建福主持,温玉成点评,专家学者从泾川佛教文化、舍利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了进行探讨和研究。


    开幕式会后,与会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彭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