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四川峨眉山诸法师祭扫萝峰庵塔林

来源:峨眉山佛教      发布者:妙翊      时间:2013-04-05

导读:2013年4月4日,又是一年清明节。千百年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进入墓园,用鲜花、香烛方式悼念、追思已故亲人和先祖,以寄托想念之情,表达内心深处的铭记。在佛教的《善生经》中提到,为人子女的义务就是时常做功德回向给已故的父母。因此,身为佛弟子者应在清明节追思怀念已故的祖先,并以亡者的名字做供养来帮助他们解脱。

报国寺法师祭奠先德


报国寺法师们清扫祭奠


峨眉山佛学院师僧祭奠先德


法会现场


香、花、水果供养

 

    菩萨在线四川讯:2013年4月4日,又是一年清明节。千百年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进入墓园,用鲜花、香烛方式悼念、追思已故亲人和先祖,以寄托想念之情,表达内心深处的铭记。峨眉山报国寺诸位法师及峨眉山佛学院众多师僧,一起到峨眉山萝峰庵塔林,奉上鲜花香烛、祭奠洒扫,以诵经回向、缅怀先德,续佛慧命,继往开来。

 

    清明节的习俗大约始于周代,是一个充满祥和惬意气氛的节日,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现时的清明节,是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最宜扫墓祭祖、春游踏青;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活动,增添情趣。二零零六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代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深层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国传统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落实了中国圣人孔子与佛教始创者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六世纪所提倡的孝道。人们会在当天前往祖先或亡者的坟墓、骨灰塔祭拜打扫,并以亡者的名字做功德。

 

 

相关新闻:清明节追思先人 全国各地寺院隆重举行水陆法会

 

 

(责任编辑:范祖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