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期随着短期出家的火热,短期出家的意义、禅修的目的、修行的准则都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本文从虚云禅师门人绍云长老对修行与禅法的解析,透视当代人麻烦追求“短期出家”的问题,让大家自觉去寻找真正的自我,明确修行方向!
绍云长老(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静)
菩萨在线佛讯 所谓修行,实乃修正自我对人对事思想言行之意也,见人之长勤而学之,见人之短宽而待之,返观内照自己是否有其短处,有则速去之,无则不再染,精进不懈,自得利益。
近期随着短期出家的火热,短期出家的意义、禅修的目的、修行的准则都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些年,为了告别躁动与不安,中国人喝过大量心灵鸡汤,做过各种灵魂按摩,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还是觉得灵魂无处安放。如此一来,人们还是得理解现实社会,懂得世道人心,依靠文化救赎。什么才是真正的心安?在这个价值多元、文化多样、生活方式复杂的时代,去找到真正的自我存在很重要。明确自己的真正修行取向就行,别麻木追随着人群挤破了头疯狂选择“短期出家”。
问题是,出家修行,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学科。很多不懂此道精妙之处,就忙不迭地挤身前去。比如,对“短期出家”,追逐者有的称,“锻炼意志,减肥静心的好去处”、“可以矫正生活习惯啊”……。其实,他对剃度、作法、制戒、念经、持咒等大量内容的意义与流程,并不理解。更不知此后舍戒还俗,也有欺骗三宝之心。而我们怎么做到放下万念,一心学习,体验禅法,感受禅风?
虚云禅师有云:“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如果想参禅用功,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的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工夫便很难用得上了。
绍云长老:修禅首先需看淡名利 心里清净
参禅的最终目的就是明心见性,达到真如本性。修禅首先需看淡名利,心里清净,还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出家和在家修禅都是可以的。要想在修禅这一法门上下番工夫,还要先具备几个条件。首先无论是出家或在家的人,都必须要严持戒律。出家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戒,沙弥、沙弥尼有十条戒,在家居士有五条戒。不论修那种法门,戒是根本,对这些根本戒是丝毫不能违犯的。其次还要深信因果,要明白因果,知道如是因,如是果。古德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此我们要审查从早到晚依身、口、意三业,所想所做的究竟是违背因果,还是符合因果。
绍云长老:修行需识路 道心要常坚
达摩祖师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所谓外息诸缘呢,就是外面一切的攀缘事情,如搞名搞利搞情搞贪搞嗔搞痴,这些都是外来的缘。真正修道的人,在坐禅时,现在最简单的工具手机都不应当要。那才能把外息的诸缘息掉。内心无喘,不是喘气的喘,喘就是让你没有妄想,这才叫喘。外面的攀缘心都息掉了,内心的妄想又不产生了,你那个心就是平坦的,也是冰冷的。那个墙壁,你摸摸那个墙壁,墙壁不是也是冰冷的吗?我们的心性,就要像那墙壁一样,如果像那样你怎么可能不入道呢?
所谓根本就是道念,就是修道的念头你不能忘。修道的念头,里面包括有,在我们佛法中讲的清规戒律。戒律是佛法的根本,戒律一忘,你就被佛法抛弃在佛法的大海之外了。戒律都不忘掉,你在里面担当任何角色,这是你为大众服务,以你自己的辛勤劳动,维护大众能够安心修道,在现在社会上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高尚精神。但是你要如果完全为自己享受,多捞一点油水,不在佛法因果上,这个就很难说了,你要想了生死就难了。所以道心非常非常重要。
太平寺第六届短期出家法会(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深圳弘法寺举办首届禅观修学营
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修行方式
如今的生活经常让人压抑紧张,不仅穷人折腾于生存压力折腾,就是有权有势的,也摆脱不了焦虑惶恐。尘世间忙碌中被熏染的心灵渐感疲惫、困惑、迷茫。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修为方式非常重要!
真诚、慈善、宽容、忍耐。去私我、弃名利、淡物质、远情欲、多利人、甘奉献、舍执着、行德善,真能做到,即可速证菩提,明心见性。世人须知,痛苦烦恼现前即苦海,而清净自在即彼岸。若能达常处清净无为状态,即可谓跳出三界不受轮回也。真正明心见性之人,智慧常现,必不为人事所惑,既神佛也难动其如如不动之心,人所能见,清净慈悲而已。(图:菩萨在线 文:慧融)
【编后语】:真修行者,佛在心头,法在心中,不执不离,时时处处皆为道场,不分在家出家,但能专一不二,常住中道,跳出诸如真假、善恶、是非、人我等偏执有二之边见,自能亲见本性之清净觉海,现慈悲普度之智慧本怀。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范祖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