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年7月13日,菩萨在线参访团一行前往安徽褒禅寺参观访问,受到了绍云长老的热情接待。绍云长老为菩萨在线题字并高度赞扬了网络弘法的重要性,他指出:佛法的弘扬应该顺应时代的脚步,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能为佛法弘扬提供一个更加快捷的平台,佛教的弘扬必将与网络相结合。同时,弘扬禅宗文化,促进佛教文化的发展,净化人心,促进了社会和谐。
“慧褒道场”安徽褒禅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静)
褒禅寺天王殿(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雅)
采访褒禅寺住持绍云长老(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心毅)
马鞍山市政协第二届委员、市佛教协会会长、含山褒禅寺住持、佛慧寺住持、司空山二祖禅寺住持绍云长老为众人开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静)
绍云长老为菩萨在线题字《发扬佛教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雅)
绍云长老与菩萨在线记者团合影留念(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菩萨在线安徽讯 2013年7月13日,菩萨在线参访团一行前往安徽褒禅寺参观访问,受到了马鞍山市政协第二届委员、市佛教协会会长、含山褒禅寺住持、佛慧寺住持、司空山二祖禅寺住持绍云长老的热情接待。
参访期间,绍云长老为菩萨在线题字《发扬佛教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并高度赞扬了网络弘法的重要性,佛法的弘扬应该顺应时代的脚步,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能为佛法弘扬提供一个更加快捷的平台,佛教的弘扬必将与网络相结合。同时,弘扬禅宗文化,促进佛教文化的发展,净化人心,促进了社会和谐。
上午,菩萨在线参访团一行在褒禅寺衍化法师的陪同下分别参观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慧褒和尚舍利塔等建筑。衍化法师首先介绍了高僧慧褒禅师结庐于褒禅寺潜修二十余年的事迹,并讲到了文学家王安石写下的《游褒禅山记》因缘,以及近年在绍云长老的带领下寺院弘法所取得的成就。
参观寺院建筑(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果戒)
参观寺院建筑(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果戒)
于慧褒和尚舍利塔前合影(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果戒)
于寺院山门前合影(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果戒)
供奉慧褒禅师舍利之舍利塔(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雅)
千古名刹褒禅寺座落在安徽省含山县褒禅山中,公元638年(唐贞观12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于此潜修二十余年圆寂后获五色舍利若干粒,因与唐玄宗之师慧忠国师为昆季,随名声遐迩,其弟子改华山为褒禅山,并兴建寺宇,谓慧空禅院,宋高僧中会禅师与元裕禅师相继修建,寺宇规模逐渐扩大,住僧千余人,公元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云游至此,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该文同时被祖国大陆和台湾引进高中语文课本内,文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从此,褒禅寺名扬海内外,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归来后,兴建殿堂,时寺宇千余间,住僧常满千人(安徽省宗教志载),民间传说:“褒禅寺和尚,骑马关山门”,可见当时寺宇规模之大。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褒禅寺惨遭浩劫,1967年春,高七层的慧褒和尚舍利石塔被造反派用炸药炸塌,塔中藏有慧褒和尚舍利的银盒及大批古文物散落民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政府历尽艰难,多方查找,将盛有慧褒禅师的舍利银盒追回,银盒和舍利子经国务院文物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藏于省博物馆,后由县领导磋商请回,归藏褒禅寺内待石塔重建成功后再将舍利安置塔内。几经沧桑,古今闻名的褒禅寺,自然风光依旧,原有寺院虽已废毁然遗迹犹存,来此瞻仰者仍络绎不绝,侃谈当年盛况,呼吁重建殿堂,恢复原有面貌。
含山县人民政府对广大群众的呼吁和佛教界人士建议十分重视,同意重修褒禅寺,聘请并确定绍云法师为住持,于2001年10月,正式重建大殿及其他殿堂,经法师的不懈努力,各方大德法师、居士、善信朋友的慷慨赞助,使褒禅寺初具规模。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范祖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