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建筑结构风格奇妙 防震抗震屹立千年不倒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妙雅      时间:2013-07-23

导读:寺庙、佛塔地震不倒现象,被信男善女们津津乐道。原来,是庙寺和佛塔的选址和建筑有玄机。以寺庙为例,中国传统宗教建筑都是木结构的,自成体系,“墙倒屋不塌”。同样是寺庙建筑,在同样的震级中,年代越老的越不容易倒塌。

 

西湖六合塔平面为六角


中国的寺庙和佛塔多选在山上或山坡台地上



寺庙建筑大斗拱式(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雅)

 

    菩萨在线佛讯 悬空寺,悬挂在悬崖峭壁间,防震屹立千年。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大约1500年历史了,它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也是国内唯一一座融合儒释道三教的独特古建筑。据介绍,浑源县历史上曾有多次地震的记载,最近50年发生了3次6级左右的地震,其中一次使浑源县城1/3的房屋倒塌,但悬空寺安然无恙。


    寺庙、佛塔地震不倒现象,被信男善女们津津乐道。原来,是庙寺和佛塔的选址和建筑有玄机。


寺庙建筑结构巧妙


    以佛塔为例。中国的佛塔一般有砖塔、石塔、木塔等。平面为八角或六角形,塔级数五、七、九和十三不等。 如果是砖、石塔,一般都是实心结构。这些塔为什么不易被震倒?中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文物考古学家曹汛,曾专门就海城地震区的寺塔,作过调查,撰有《海城地震区寺塔调查记》一文,揭开了佛塔的“不倒玄机”——按照塔围与塔高约略相等的说法,可用几何方法推算出这种塔的细长比:八角的约为1:3,六角的约为1:3.4,比较粗,并且塔簷逐层有收分,因而重心位置相对较低,再加上又是“实心”的,断平面又呈中心对称,即各面的边界条件一致,所以这种塔,抗震性能良好,不易倒塌。
 

寺庙建筑选址精妙

 
    中国的寺庙和佛塔多选在山上或山坡台地上,如海城金塔,便位于一个山岗上,下面是岩石地基。同样,海城银塔、千山祖越寺也在山上,也是岩石地基。而山坡台地的岩磐抗震性能好,不容易开裂,所以寺庙、佛塔不易倒。这种科学的解释在一般建筑中找到了证明。如建在山坡台地的民房也不易倒塌或受损较轻。如果寺庙或佛塔建在普通平地,则倒塌的概率便很高。


寺庙建筑风格绝妙

 
    以寺庙为例,中国传统宗教建筑都是木结构的,自成体系。这种结构的防震抗震性远强于目前的砖混结构,甚至钢筋水泥结构。对人员造成的伤害比率,也远远低于使用其它普建筑通材料的建筑。古老的寺庙建筑都是架构式的,墙体只是围护结构,受到强震,即使墙倒了,屋也不塌,这比起墙体承重那种墙倒屋就塌,无疑是可以减少大量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对于这一点,中国民间早就总结出来了,叫“墙倒屋不塌”。如四川一直不少民居都是木构架的,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受害程度。


    此外,寺庙建筑,如大雄宝殿,都是大斗拱式,斗拱的翘、昂、拱等起传递和承托作用,增强了构件联结的稳定,不易破坏,建筑抗震性能好,而无斗拱的小式寺庙建筑抗震性能也较差。地震中有一个现象,同样是寺庙建筑,在同样的震级中,年代越老的越不容易倒塌,便是唐宋的庙寺建筑质量优于明清的,唐宋以前都是大斗拱,而以后有的用小斗拱。

 
    已故中国古建专家罗哲文当年揭开了悬空寺在历次地震中幸免于难的原因。他说,悬空寺横梁立柱采用的是榫铆结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防震,这种结构的建筑在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时,部件彼此错动,当外力消失时又能恢复原状,所以不会遭到彻底破坏。(图:菩萨在线 文:妙雅)

 

相关新闻:

苏州相城区举办宗教界人士支援雅安抗震救灾募捐活动

国家宗教局部署开展支持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

 

 

(责任编辑:范祖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