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不丹的简约生活--伴随宗教从远古一路走来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妙音      时间:2013-12-04

导读:喜马拉雅山畔的小国不丹,虽然并不富裕,但是在全球快乐国度排行榜中,它却位列亚洲第一。在这无垠的碧空之下,风景静默如谜,国民安稳幸福。这是一个熏香代替了香烟、经幡代替了霓虹的地方,远离世俗,岁月静好。幸福是一种全民运动,是一个永久追求。

 

不丹以GNH“国民幸福指数”为发展指标


有宗教信仰的人会比没有的人更容易幸福


不丹,是一个几乎全民信教的国度,这里到处充满着熟悉的佛教气息


所谓的“发展”,除了在经济上谋求成长以外,必须同时追求物质上、精神上和情感上多层面的“最大幸福”。


不丹寺庙很像一座大学校



 不丹年轻的五世国王旺楚克和王后

 

   菩萨在线佛讯  不丹王国在梵语中意为“西藏的边陲”。这是一个人均GDP仅为2000美金的小微国家,国土面积仅3.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惟一一个禁烟国家,是一个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甚至连塑料袋都被禁用的国家,但它却是公认的全亚洲最幸福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不丹前任国王提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名词──CNH“国民幸福指数”,以此作为人民福祉的方向。他认为,所谓的“发展”,除了在经济上谋求成长以外,必须同时追求物质上、精神上和情感上多层面的“最大幸福”。

 

    不丹,这个位于南亚的神秘国家,正在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宣传自己对于“幸福”这一人类终极生存目标的诠释和践行,就像一个炸弹忽然击中了繁忙现代人的软肋,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圣地。

 

    作为佛教国家,宗教是精神财富和幸福心理的来源。有宗教信仰的人会比没有的人更容易幸福,但并不能说宗教就能帮助人避免短视。其实在不丹,佛教严格来说并不是宗教,而更像是人生的哲学,它引导人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获得幸福感。

 

    发展与保护传统之间的权衡,这对于不丹是一种挑战,也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不丹一直在寻求平衡,运用佛教哲学平衡物质追求、精神追求以及心理、感情上的安宁。佛教是不丹的国教。不丹的文化价值观也是来源于佛教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也可以与GNH价值联系起来,比如怜悯、慷慨。

 

佛教

 

    佛教是不丹的国教,75%的不丹人信奉佛教,25%的人信印度教。很多人家中都摆着佛龛。不丹人一天数次膜拜,非常虔诚。不丹国旗呈长方形。由金黄色和桔红色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组成,金黄色象征国王的权力和作用;桔红色是僧侣长袍的颜色,象征佛教的精神力量。 如今的不丹,是一个几乎全民信教的国度,这里到处充满着熟悉的佛教气息。

 

五彩经幡

 

    无论是山边路旁,还是房顶门前,不丹各地随处可见一片片迎风招展的五彩经幡。人们为了方便,不丹当地的大部分经幡干脆做成五彩旗,不印图案和文字。每到喜庆生辰、逢年过节甚至乔迁新居时,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挂经幡,以祈求神灵的庇佑。有趣的是,不丹人经常把经文塞进木桶里,让其顺水飘流。在当地人看来,木桶因水流而动,也是自己向神诵经的一种方式。

 

    众所周知,GDP是在二战后由世界银行和IMF等组织提出的,在重建的年代,重心都在经济发展上。幸福是所有人一生都在设法追寻的终极价值。而GNH“国民幸福指数”的实践,在纵向上涵盖了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横向上则涉及社会、国家的层面,二者密不可分。GNH(国民幸福指数)其实就是公平而永续的社会经济发展、保存脆弱的山林生态、促进文化传承与政府的良善治理。在世界GNH(国民幸福指数)前几位的国家中,不丹是少数的不发达国家之一。一个喜马拉雅山谷中的小国,为何会有如此高的幸福指数?

 

    在这个神秘国度,没有过多的现代文明,只有野花的清香、清冽的空气、靡靡佛音和无邪笑容,被封为“最后的香格里拉”。宗教在不丹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每个家庭至少要有一子终身为僧。不丹,的确是虔诚的“佛国”,宗教活动,已成为他们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不丹人和泰国人一样,出于佛教信仰,每个人一辈子,都要亲自跑进寺庙当几年和尚。像婚丧嫁娶似的,早晚都有这一回。普通人家,很早就为孩子张罗这事儿。没有明确规定,多大年龄可以“出家”,父母便打发学龄前的儿童,及早披上了黄袍——也没人强迫,这么做,等于早为家庭积德,早给孩子求福。不丹寺庙,很像一座大学校,什么时候都能见到成群结队的“小和尚”。所谓出家,也不是青灯古佛苦熬一辈子。约定的期限一满,修行者们便各自“还俗”了。

 

    远古时代的不丹一直笼罩在神秘的浓雾中不被人所知,为世人知晓的历史是伴着佛教一路走来的。不丹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时,伟大的密宗主义者莲花生大师 (Guru Rinpoché) 的印记。莲花生大师被认为是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不丹的圣人,这种子今天仍在生根开花。

     

    不丹人的着装很简洁——没有繁琐的金银饰品,大部分年轻人留着时髦的平头,而且被摩丝固定得很时尚。青年导游们手举客人名单,有礼貌地寻找着各自的客人,并准备着献上一条哈达。这些礼节虽是程式化的,但执行这些礼节的不丹人,其表情却并不程式化——他们可亲、生动、真诚,让人感觉是从内心流露出来的。

 

    不丹的幸福指数:1971年,不丹加入联合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王提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名词──“国家整体幸福”,以此作为人民福祉的指针。他认为,所谓的“发展”,除了在经济上谋求成长以外,必须同时追求物质上、精神上和情感上多层面的“最大幸福”。这个“幸福指数”包括四项基本内容:环境保护、文化推广、经济发展和良政。这一切规定,都是为了强化人民对国家的认同,传承文化与自然资产,以维护不丹的主权。大多数的不丹人都认同这一主张,他们循规蹈矩地过日子,安祥和谐。

 

    不丹虽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旅游业的发展也很低调,但是对于每年6000个入境的国外游客,他们仍然认真而敬业地做好有关的服务工作,使来到这里的游客能够心情愉悦地度过每一天,还能购买到各自喜欢的商品。这里的佛教艺术品价格相对便宜,同样的东西与国内相比价格相差很大。

 

    在追逐世俗意义成功的同时,我们的心灵更加需要出口和依托。人的一生只有两万多天,非常短暂,所以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去生活,在匆忙追逐的时候,应该在嘈杂的世界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困难是可以解决的,那为什么要不快乐?如果困难不能解决,那不快乐又有什么用。”佛教国家不丹的简约生活,值得每个人思考?

 

【编后语】 作为佛教国家,宗教是精神财富和幸福心理的来源。有宗教信仰的人会比没有的人更容易幸福,但并不能说宗教就能帮助人避免短视。其实在不丹,佛教严格来说并不仅是宗教,而更像是人生的哲学,它引导人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获得幸福感。(文图/菩萨在线综合整理)

 

》》》尼泊尔中国节“中华弥勒蓝毗尼之行”《《《

 

 

(责任编辑:范祖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