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鉴真佛教学院正式设立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圣贤      时间:2011-09-29

鉴真佛教学院办学庆典现场


能修大和尚迎接明学长老

 

心澄大和尚抵达庆典现场


秋爽大和尚抵达庆典现场


能修大和尚迎接松纯长老


庆典现场


能修大和尚在办学庆典仪式上致辞

 

  菩萨在线江苏佛讯:2011年5月17日,江苏扬州鉴真佛教学院在扬州大明寺隆重举行办学庆典,翻开了中国佛教教育史上的新篇章:经过7年的办学筹建,国家宗教局在地市一级“唯一特批”的全日制宗教院校、全国唯一培养佛教外语国际交流人才的佛教院校、江苏省佛教学院中唯一的本科院校终于正式设立,由“筹建”而“转正”了。

 

  参加庆典的有: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院长、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院长、苏州市灵岩山寺、报国寺方丈明学长老;江苏省无锡市佛教协会会长、祥符禅寺方丈无相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常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常州天宁禅寺方丈松纯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镇江佛教协会会长、焦山定慧寺方丈、金山江天禅寺(金山寺)方丈心澄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市政协委员、姑苏寒山寺重元寺方丈秋爽大和尚等诸位高僧大德。

 

  1200多年前,唐代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扶桑,传播盛唐文化,至今被日本尊崇为“律宗之祖”、“文化恩人”。

 

  如今,在鉴真大师东渡的起点,扬州大明寺所在的蜀冈之上,“鉴真佛教学院”终于展露亮丽面容。一所国家宗教事务局特批的佛教高等院校,承载一段不寻常的历史记忆。唐风洋溢、气势恢宏的鉴真佛教学院内,一树一木、一柱一石都在回放着那些难以忘怀的时刻。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政协委员、扬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扬州政协常委、扬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鉴真第83代传人、扬州大明寺方丈能修大和尚在致辞中讲到:“鉴真佛教学院由江苏省佛教协会主办,是国家宗教局批准设立的高等佛教本科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培养佛教外语人才为特色的学院。以‘突出外语教学,注重律宗研修、弘扬鉴真精神’为办学特色;实行‘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的办学方式...”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生前为创建鉴真佛教学院殚精竭虑。

 

  1963年,是鉴真大和尚圆寂1200周年,日本决定将1963年5月至1964年5月定为“鉴真年”。赵朴初先生审时度势,向国务院建言:“中日邦交正常化可通过民间促官方,佛教是很好载体。而鉴真大和尚的题材很好,可担任民间大使。”周总理采纳了赵朴初的建议。

 

  邓小平访问日本唐招提寺时,针对森本长老提出鉴真像回国巡展的要求,当即表示欢迎长老陪送鉴真像到中国巡展。1980年鉴真像回国、回扬州省亲,演绎了一段中日民间交往的佳话。为此,邓小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高度评价鉴真是“一位做出了重大贡献,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赞扬鉴真坐像回国巡展是一件千年一举的“盛事”。

 

  1993年,对扬州情有独钟的赵老明确批示:“扬州是鉴真的故乡,鉴真大学有利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有利于中日友好。”赵老在视察大明寺时还乘兴为未来的佛学院题写了匾联。大明寺住持能修回忆起当年赵老支持办佛教教育的情形感慨不已:“当年我陪同扬州市领导去北京探望住院的赵老。赵老语重心长地说,鉴真大师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他到日本设戒坛院就是培训和教育四方僧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佛学院。扬州大明寺是一个著名宗教场所,一定要像当年祖师鉴真那样,重视佛教人才的培养,提高僧徒的素质;你们可以先办佛学院,在佛学院的基础上,再办鉴真大学,这有利于中日友好。”

 

  在各级领导及海内外友好人士的支持帮助下,2002年9月,由扬州佛教协会、大明寺共同主持制订出“鉴真大学(佛教对外文化交流学院)”的论证报告。星云大师也多次提出,一定要把鉴真学院建设好。

 

  2003年,扬州建设鉴真学院的设想获得李岚清同志的大力支持。李岚清还亲自为郭沫若歌颂鉴真的诗作《鉴真东渡》谱写了曲子。此曲后来成了鉴真佛教学院的校歌。同年3月,本着传播鉴真大师的宗教思想,弘扬其不朽精神的宗旨,国家宗教局批复同意筹建鉴真学院,学制为四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学院定址在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内,一次性划拨土地308亩。学院仿唐建筑风格规划面积约3.3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与古寺名刹大明寺浑然一体。

 

  2003年11月3日,鉴真佛教学院奠基。2008年1月1日,鉴真佛教学院在扬州揭牌,鉴真图书馆也于同期落成。

 

  作为鉴真学院重要组成部分的鉴真图书馆,由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捐赠,按国际一流标准进行单体设计。这座得到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资助、目前中国佛教学院中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占地面积1.55万平方米,兼具学术活动、阅览、修持、出版、教育、艺文休闲、佛学研究等七大功能,集千人讲堂、现代化图书馆和佛学研修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