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金易明
密云圆悟禅师系明末禅门龙象,留有《密云禅师语录》、《天童语录》行世,并有嗣法者十二人,多位弟子乃晚明时望重一时的名僧;密云禅师晚年,其徒汉月法藏禅师与其分宗,撰就《五宗原》,回溯五家源流,并以此批判当时禅门流弊,希望藉此理念建立一套精确的方法,以验鉴禅宗五家传承以及挽救禅宗内在义理的流失。密云禅师与其徒撰写《辟妄救略说》一书批判汉月,斥责汉月禅师所提倡临济宗旨及《五宗原》;两位师徒大师间争执,引发清朝雍正皇帝亲撰《御制拣魔辨异录》,从而使禅宗失去了一次革故更新、消除其鄙陋的机缘。回顾与厘清“密汉之争”,发微汉月禅师矢志不渝于针砭颟顸法脉 彰显佛意祖旨的精神,对理解和追溯近现代佛教界、禅门现状之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密云 汉月法藏 《五宗原》
密云圆悟禅师是晚明一代临济法脉之传承者,同时,于晚明时代,在江南一带分别主持过六大道场,特别是其主持嘉兴金粟山广慧寺、宁波天童禅寺期间,成为当时江南禅门之龙象之辈和一代领袖。但时过境迁,当代禅门对密云禅师的记忆和了解,往往与其著名的徒弟汉月法藏禅师相联系。因为,晚明禅宗史上所发生的“密汉之争”,始终是涉及密云禅师的、不可回避且为教界和学界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诚然,密云圆悟禅师和汉月法藏禅师,在晚明时代是极富盛名的一代临济宗龙象,且是师徒关系,有法嗣之传承。但由于师徒两人对于“临济宗旨”理解的歧义,特别是汉月禅师以《五宗原》之力作,试图厘清“一花五叶”各宗修学禅意宗旨、法脉接应等特色,及主张隔世隔代遥遥相望而接法,对临济一门的流弊不予掩饰和护短,鞭笞入理且入木三分的揭示,由此引发临济一门密云之师徒的集体斥责,密云禅师其它法嗣相继参与了与汉月禅师的争执。但由于晚明时代局势波谲云诡,各方政治势力此起彼伏,民众生活颠沛流离,故“密汉之争”的影响仅局限于江南一隅之教界、临济一门中。
然而,“密汉之争”之所以能直至现代仍为晚明佛教研究之热门话题,首先,其深层原因在于汉月禅师所揭露和针砭的禅门弊端,至今不仅未能得到有效纠正和消除,且有变本加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教界、学界有识之士对汉月禅师之学说和思想的借鉴和引述,有着鲜明的以汉月禅师之“他山之玉”,攻近现代教界禅门之“石”的诉求。其次,仅由表象而言,不得不说乃是拜清世宗雍正皇帝所赐。雍正皇帝在汉月禅师圆寂九十八年后的一七三三年,旧账新算地对汉月法藏及其徒弟潭吉弘忍禅师为代表的三峰派,发出措辞严厉、举措严酷的《上谕》,以及由此形成洋洋洒洒十一万言的《拣魔辨异录》。由于雍正皇帝以一国之君的身份,主动参与禅门宗派纷争,并且作出自己是非好恶判断和武断专横的处理,导致形成一味指责汉月禅师、弘忍禅师的一边倒现象,而真实的历史却退隐于幕后,变得日趋模糊。因此,对于“密汉之争”的历史脉络、时代背景,特别是其所争执的相关内容厘清,还原历史真相,作出公允评价和客观论述,是必要的。(文: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金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