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寺三坛大戒现场采访开堂大师父智果大和尚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9-11-25

广德寺三坛大戒现场采访开堂大师父智果大和尚


大菩文化编辑:三坛大戒分别有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这三坛对于新戒分别要做什么以及受戒对一位出家人有怎样重要的意义?


智果大和尚:佛教传授三坛大戒,即为初坛沙弥戒,二坛的比丘戒,三坛的菩萨大戒。作为一个戒行具足清净的比丘和比丘尼,除了笃定佛法,坚定信念,恪守清规,有坚强的意志力外,还要通过传授三坛大戒,完成这步程序。初坛传授沙弥戒,事情最为繁琐;二坛传授比丘戒,较为、庄严;三坛传授菩萨戒,在佛教的教义最为重要。戒子们通过三坛的授受,从形同沙弥,到法同沙弥,从法同沙弥到圆具大戒,入三宝处成大比丘,再晋升菩萨大戒,做佛沙门,为佛弟子。受戒后,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就要肩负着弘法利生的责任、义务、担当、奉献,发二弘誓愿,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广大佛门,兴隆三宝,远绍如来,近光遗愿。


大菩文化编辑:在三坛大戒法会中,作为引礼师,主要责任是教导戒子规矩。在传戒过程中,需要新戒遵从的规矩主要有哪些方面?


智果大和尚:因为出家以后,叫割爱辞亲,要离尘脱垢。他既发心出家,剃发染衣,遁入空门,就要熏修佛教的基本威仪和行为法则。佛教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从闻思修方能戒定慧,这是个次第的学习和间断性的提升。初发心出家,初入义门,要通过戒期当中引礼师的慈悲教诫,学习佛家的基本礼仪,来对治自己的烦恼、无明,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世,接物待人和开言吐语。在行住坐卧四威仪间,在眼耳鼻舌声意六尘境上,都不离威仪具足。


大菩文化编辑:传戒在每个地方都略有不同,四川传戒的特点,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智果大和尚:我们四川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政策得以落实。老一辈的先贤大德们比较看重传戒。传戒非同小可,它除了传承佛教的出世精神,入世的情怀,同时是开接凡流,培养后学,续佛慧命,绍隆佛种,只有严格地、如理如法地按照三坛大戒的仪规来传授,通过庄严神圣的每一堂佛事,让新戒们能生起出离、惭愧、感恩之心。在通过音声佛事的引诱,也让新戒们身心更能安住在整个求戒过程中。这样,他才能够很好地让佛教传戒的核心落实在整个传戒的活动中,他在传戒受戒的活动中才会有效果。我们四川传戒在老一辈先贤大德们这种坚守不变,一如既往地坚持传统的四川传戒的家风,得到了国佛协、国宗教局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大菩文化编辑:您对新戒的期望和寄语。


智果大和尚:新戒受完戒以后,希望他们能够闻而思之,思而受之,核心的一个字就是戒,以戒为师,以戒修学。按我们佛教的传统,受完戒以后,主要有个时间,第一要务就是五年学戒,十年不离依止,在这15年的时间,熏修佛法,熏修戒法,乃至一切佛事门中的礼仪、规矩、经典、教义,方能够行足参访,方能够建寺安僧,这样更有利于自己本人弘法利生,更有利于本人自利利他,教化一方。


大菩文化编辑:佛教里面讲以戒为师,戒为无上菩提本,您认为新戒未来的持戒之路,要如何担当和落实?


智果大和尚:佛教传授三坛大戒,他促始新戒在这一个月时间完成这个程序,完成这个手续,成为大比丘,入三宝室。学戒、持戒是生生世世,乃至尽未来际。只有以戒才能防非止恶,只有以戒才能摄心德本,只有以戒才能维持自己的色身。只有以戒才能使自己的法身慧命得到保障。凡是一个出家人,不管新戒老戒,戒是尽未来际,不可忘失的。一旦失戒,一旦不持戒,不学戒,就枉称比丘,枉作沙门,有损比丘和出家人的殊胜的荣誉。


编辑:王德智 责任编辑:李蕴雨